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开展和深入,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但目前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直接评价的方法,能对儿童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它们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进行直接评价。文章通过探讨表现性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措施,构建有效评估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阅读能力;评估
一、 纸笔测试的局限与表现性评价的兴起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目前,纸笔测试在学校教学评价中大行其道,它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考查,关注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对非知识因素难以考查。阅读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学业检测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如何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很少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要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助力学生的长久发展。
表现性评价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早就广泛运用于音乐、体育、美术、戏剧表演等学科。作为一种直接评价的方法,它不仅能直接评价儿童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可以有效考查儿童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将表现性评价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阐释及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从阅读开始前到阅读开始后。具体来说,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规定问题或任务,证明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依据设计好的评分规则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阅读表现性评价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自我的评价,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动手动脑完成阅读任务或者具体的操作,进行知识的迁移与互动的生成。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素养,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具体落实到阅读教学,具有具体的阅读能力是关键。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更深入有效的评估,它不仅明确了教育对阅读的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解析了达成的具体路径(关注过程和结果,进行最真实、最具体的互动)。
(二)表现性评价对儿童阅读能力有效评估的价值表达
1. 创设真实阅读语境,调动儿童阅读学习的热情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关键,这就需要儿童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进入真实的情绪,运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儿童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时体现出的主观情感就会激发他们阅读学习的热情,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爱上阅读。
2. 统筹阅读三维目标,完善阅读教学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对阅读教学的任务和内容达不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儿童也抓不住学习重点,可见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什么重要。表现性评价不仅目标具体明确,还在评价活动开始之前就确定。有了具体明确的阅读目标,加之可操作的阅读评分规则,在阅读评价过程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帮助了老师明确阅读目标的同时还帮助了学生明确了阅读学习并为之努力的目标。由此,表现性评价让阅读教学有了方向,更加完整,更有意义。
3. 提倡学生主体评价,培养儿童自我监控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阅读教学评价更需如此,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儿童内心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需要教师评价,更注重儿童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评价活动中,儿童在互评与自评中弄清自己的不足,进行思考与调整,在完善中提升自己。所以,表现性评价让儿童成为核心的评价主体,培养了他们自我监控、时刻反省的能力,形成认真负责的价值观。
4. 提供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儿童综合实践的能力
我国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只关注书本知识的考查,不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表现性评价以多元评价形式为主,在考查儿童的阅读能力时,阅读日记、作文和阅读能力发展量表都可以是老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从理解技能、策略、行为、态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全面提升儿童综合实践的能力。
三、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实践路径
(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的程序
1.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的评价目标是阅读教学实施的前提,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设计表现性任务和指定评分规则都要依据评价目标,它的确定能体现儿童阅读的有效性。确定评价目标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评价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指明学生学习方向的纲领性文件。表现性评价只有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充分体现它的运用价值。其次,评价目标的确定要基于阅读内容的要求。在掌握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阅读要求上,更要关注阅读课堂中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综合实践能力。
2. 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内容给儿童布置具体操作活动。一般的形式为问答和具体的活动。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设计任务要与评价的成正比,比如,在测量儿童的阅读能力时,设计的主题就要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日记”,再提供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基础上,精准测试儿童的阅读能力。其次,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紧扣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学习承受能力,依据具体的情况设置任务的难度,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上,正确实施表现性评价,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规律。儿童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喜欢做游戏。适当加一点活动和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進他们思维的发展。 3. 制定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是教师评估儿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而制定的评分细则,它是表现性评价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分规则不仅可以让儿童、教师、家长等相关者明确何为优秀,何为成功,何为有效,还体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目标。在确定评价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制定的任务分析学生表现的优秀与一般,就可以形成准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在评价儿童阅读能力时,制定的评价规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制定评分规则时,我们可以借用“阅读能力发展量表”,从理解、技能、策略、行为、态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其次,制定评分规则时,制定的主体一定要多元化。集合老师、儿童、家长共同的力量,三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与完善评分规则,这样才能制定出详细、全面的评分规则。有效避免了教师的主观性,让阅读能力的评价更民主、更真实、更高效。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
统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单元主题分类明确,题材十分丰富。有儿童诗、寓言故事、古诗、文言文、景物类等几种体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表现性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明确目标基础上,制订详细具体可操作的计划。其中包括评价的目标、评价的内容及具体的范围。
其次,教师要设计表现性任务,它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评价过程必须要以它为依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复杂工程,因为它需要很多复杂的设计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斟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任务,可以引导儿童编故事,鼓励儿童上台演讲,分小组竞争辩论,在家长辅助下制作课件上台当小老师讲课。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评估儿童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及技能的优秀是否。
然后,教师、儿童、家长多元编制评分规则。这是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评价功能的效果。评价规则在阅读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主观性,严格以评价规则作为儿童阅读能力评估的指标,这样评估出的结果才更能体现儿童的真实阅读水平与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分析儿童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从评价的结果反过来思考整个评价过程,再从整个过程推理相应的结果。我们就可以从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再来改进老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全面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以上这四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关联,同时又是一个整体,评分目标和评价结果是整个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儿童的综合性学习方向成果。任务的设计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素,在阅读评价过程中如果没有设定可操作的任务,我们就不能对儿童在阅读学习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评估,更无法检测儿童的阅读能力。所以说,表现性评价的四个过程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过程都不可或缺,只有把他们联系为一个整体,才能让有效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儿童的閱读能力。
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运用评分规则在评价中教学,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引导儿童进行不断反思,老师总结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实现阅读教、学、评的一体化,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价,建立有效评估儿童阅读能力的表现性评价体系。虽然表现性评价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学习领域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它也有局限性。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应用中还不多见。文章也只是一种新的尝试,过程和结果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广大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评价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表现性评价,不断提高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效率,设计更合理科学的实施程序,规范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有效评估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儿童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汤琴.浅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转变[J].课外语文,2018(19).
作者简介:刘艳,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阅读能力;评估
一、 纸笔测试的局限与表现性评价的兴起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目前,纸笔测试在学校教学评价中大行其道,它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考查,关注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对非知识因素难以考查。阅读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学业检测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如何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很少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要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助力学生的长久发展。
表现性评价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早就广泛运用于音乐、体育、美术、戏剧表演等学科。作为一种直接评价的方法,它不仅能直接评价儿童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可以有效考查儿童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将表现性评价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阐释及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定义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从阅读开始前到阅读开始后。具体来说,表现性评价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规定问题或任务,证明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依据设计好的评分规则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阅读表现性评价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自我的评价,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动手动脑完成阅读任务或者具体的操作,进行知识的迁移与互动的生成。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素养,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具体落实到阅读教学,具有具体的阅读能力是关键。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更深入有效的评估,它不仅明确了教育对阅读的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解析了达成的具体路径(关注过程和结果,进行最真实、最具体的互动)。
(二)表现性评价对儿童阅读能力有效评估的价值表达
1. 创设真实阅读语境,调动儿童阅读学习的热情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的关键,这就需要儿童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进入真实的情绪,运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儿童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时体现出的主观情感就会激发他们阅读学习的热情,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爱上阅读。
2. 统筹阅读三维目标,完善阅读教学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对阅读教学的任务和内容达不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儿童也抓不住学习重点,可见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什么重要。表现性评价不仅目标具体明确,还在评价活动开始之前就确定。有了具体明确的阅读目标,加之可操作的阅读评分规则,在阅读评价过程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帮助了老师明确阅读目标的同时还帮助了学生明确了阅读学习并为之努力的目标。由此,表现性评价让阅读教学有了方向,更加完整,更有意义。
3. 提倡学生主体评价,培养儿童自我监控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阅读教学评价更需如此,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儿童内心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需要教师评价,更注重儿童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评价活动中,儿童在互评与自评中弄清自己的不足,进行思考与调整,在完善中提升自己。所以,表现性评价让儿童成为核心的评价主体,培养了他们自我监控、时刻反省的能力,形成认真负责的价值观。
4. 提供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儿童综合实践的能力
我国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只关注书本知识的考查,不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表现性评价以多元评价形式为主,在考查儿童的阅读能力时,阅读日记、作文和阅读能力发展量表都可以是老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从理解技能、策略、行为、态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全面提升儿童综合实践的能力。
三、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实践路径
(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的程序
1.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的评价目标是阅读教学实施的前提,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设计表现性任务和指定评分规则都要依据评价目标,它的确定能体现儿童阅读的有效性。确定评价目标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评价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指明学生学习方向的纲领性文件。表现性评价只有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充分体现它的运用价值。其次,评价目标的确定要基于阅读内容的要求。在掌握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阅读要求上,更要关注阅读课堂中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综合实践能力。
2. 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内容给儿童布置具体操作活动。一般的形式为问答和具体的活动。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设计任务要与评价的成正比,比如,在测量儿童的阅读能力时,设计的主题就要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日记”,再提供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基础上,精准测试儿童的阅读能力。其次,任务的设计要注重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紧扣三维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学习承受能力,依据具体的情况设置任务的难度,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上,正确实施表现性评价,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规律。儿童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喜欢做游戏。适当加一点活动和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進他们思维的发展。 3. 制定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是教师评估儿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而制定的评分细则,它是表现性评价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分规则不仅可以让儿童、教师、家长等相关者明确何为优秀,何为成功,何为有效,还体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目标。在确定评价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制定的任务分析学生表现的优秀与一般,就可以形成准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在评价儿童阅读能力时,制定的评价规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制定评分规则时,我们可以借用“阅读能力发展量表”,从理解、技能、策略、行为、态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其次,制定评分规则时,制定的主体一定要多元化。集合老师、儿童、家长共同的力量,三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与完善评分规则,这样才能制定出详细、全面的评分规则。有效避免了教师的主观性,让阅读能力的评价更民主、更真实、更高效。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
统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单元主题分类明确,题材十分丰富。有儿童诗、寓言故事、古诗、文言文、景物类等几种体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表现性评价一般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明确目标基础上,制订详细具体可操作的计划。其中包括评价的目标、评价的内容及具体的范围。
其次,教师要设计表现性任务,它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评价过程必须要以它为依据,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复杂工程,因为它需要很多复杂的设计因素,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斟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任务,可以引导儿童编故事,鼓励儿童上台演讲,分小组竞争辩论,在家长辅助下制作课件上台当小老师讲课。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评估儿童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及技能的优秀是否。
然后,教师、儿童、家长多元编制评分规则。这是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评价功能的效果。评价规则在阅读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主观性,严格以评价规则作为儿童阅读能力评估的指标,这样评估出的结果才更能体现儿童的真实阅读水平与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分析儿童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从评价的结果反过来思考整个评价过程,再从整个过程推理相应的结果。我们就可以从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再来改进老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全面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以上这四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关联,同时又是一个整体,评分目标和评价结果是整个表现性评价实施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儿童的综合性学习方向成果。任务的设计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素,在阅读评价过程中如果没有设定可操作的任务,我们就不能对儿童在阅读学习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评估,更无法检测儿童的阅读能力。所以说,表现性评价的四个过程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过程都不可或缺,只有把他们联系为一个整体,才能让有效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儿童的閱读能力。
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运用评分规则在评价中教学,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引导儿童进行不断反思,老师总结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实现阅读教、学、评的一体化,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价,建立有效评估儿童阅读能力的表现性评价体系。虽然表现性评价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学习领域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它也有局限性。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应用中还不多见。文章也只是一种新的尝试,过程和结果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广大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评价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表现性评价,不断提高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效率,设计更合理科学的实施程序,规范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有效评估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儿童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汤琴.浅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转变[J].课外语文,2018(19).
作者简介:刘艳,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