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我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远比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反思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始,转变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不是能激发学生兴趣?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数学思考?有没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没有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总之,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新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这可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便或不适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针对教而非学的,虽然我们一直在改进教学方法,但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所以我们必须切实转变以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二、精心打造教学活动,实践智慧累积策略,促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根。思维的发展,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我们要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到的知识,绝不灌输给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自由还给学生,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二)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也就是说,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他们学会知识,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数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运用好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学习素材,如课本中的“问题讨论”“身边的数学”“自主小天地”等内容,这些实践活动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逐渐运用各种已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没有真正的学困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不可否认。但是,有些学生身上有多少缺陷,就会在其他方面有多少闪光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尤其不能忽略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怎样可以减少或避免这样的错误?”要多和学生个别谈心,分析搞清错误的成因,从而对症下药。同时,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与理解,这样,教师的良苦用心会激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并主动去弥补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释放更多的闪光点。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我们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而不是远离现实生活,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要将数学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更大的舞台,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进行数学学习。例如,报纸上、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彩票、股票的时时行情,比赛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商场的打折促销广告,帮助家里计算水电费;为新家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涂四壁和屋顶需要购买多少涂料;种植果树时计算行距、株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并且就在自己身边,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任重而道远,这不是靠一天两天的教学就能够实现的,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通过我们努力来改进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枯燥、抽象的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一切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学,一切按照教材机械被动地进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教师不教,再加上体育并非考试内容,从教师到学校对此都不重视,学生也就逐渐对体育失去了兴趣。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这说的正是以问导思,以问启思。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提问具有导思启思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延伸与扩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正所谓:“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也应成为教师最得力的助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显示了它强大的优势.它将图画、文字、声音融为一体.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提
体育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对幼儿的健康和身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体育锻炼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各高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要求,尤其自“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呼吁广大同学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切实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加大投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在运动的开展推进过程中,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学习被中学教师广泛采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指导、缺乏必要的准备、不能
宗教行为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宗教哲学的内容、形式乃至体系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和体系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这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认识教学的层次结构,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课堂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情感层次要素的有机整合。传统教学只重知识层次的传递教学,忽视能力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培养和作用。本文试图从教学层次结构的整改着手,提出科学认知教学整合、艺术处理教学整合和技术促进教学整合三个维度,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实现三个层次结构要素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最佳的整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