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教育手段,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那么绘画则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画图时,在学习“圆形”工具的使用后,我先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一个娃娃的脸、车轮、钮扣、呼拉圈、钟表、圆盘、糖葫芦……之后,我和学生交换,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 → 教师辅导操作 → 学生独立操作 → 学生互评作品 → 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学生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大森林。画完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交互性,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将部分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人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精选教学软件,营造创新氛围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很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信息技术学科,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比一比,看看是警察的本领高,还是小偷的速度快。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不仅练习了指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强、好胜的心理。
三、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需要知识、技能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有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有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干中学”和学生“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对于学生创新所需的技能知识实际上是一种特有的、带有学生色彩的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例如,当学生认识了WIN98的界面后,教学生学会桌面背景的设置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电脑界面上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观察效果。学生试着像设置背景那样进行探索,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设置各种各样的屏幕保护样式。并且,由于屏幕保护程序的变幻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学习了创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修改任务栏等的方法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各种操作,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惊奇和兴奋伴随,不知不觉中探索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正如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的那样: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箱中工具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两种简单的工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而不必由老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再如在用word进行文档修饰的学习时,设置看谁把自己的文档修饰的更美观更漂亮的学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
的探索能力,把文档修饰的异常美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的交流与模仿,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极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创新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既加强了自己较为生疏键的练习密度,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网络模块的学习中,与社会课结合,要求他们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再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运用电脑技能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形式,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要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测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我认为,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电子作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新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个创新自主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使他们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那么绘画则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画图时,在学习“圆形”工具的使用后,我先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一个娃娃的脸、车轮、钮扣、呼拉圈、钟表、圆盘、糖葫芦……之后,我和学生交换,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 → 教师辅导操作 → 学生独立操作 → 学生互评作品 → 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学生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大森林。画完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交互性,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将部分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人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精选教学软件,营造创新氛围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很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信息技术学科,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比一比,看看是警察的本领高,还是小偷的速度快。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不仅练习了指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强、好胜的心理。
三、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需要知识、技能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有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有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干中学”和学生“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对于学生创新所需的技能知识实际上是一种特有的、带有学生色彩的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例如,当学生认识了WIN98的界面后,教学生学会桌面背景的设置后,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电脑界面上的选项设置不同的屏幕保护程序,观察效果。学生试着像设置背景那样进行探索,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设置各种各样的屏幕保护样式。并且,由于屏幕保护程序的变幻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学习了创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修改任务栏等的方法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各种操作,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惊奇和兴奋伴随,不知不觉中探索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正如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的那样: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箱中工具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两种简单的工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而不必由老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再如在用word进行文档修饰的学习时,设置看谁把自己的文档修饰的更美观更漂亮的学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
的探索能力,把文档修饰的异常美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的交流与模仿,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极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四、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创新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既加强了自己较为生疏键的练习密度,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网络模块的学习中,与社会课结合,要求他们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再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运用电脑技能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形式,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要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测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我认为,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电子作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新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个创新自主的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