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已经成为教师调动学生兴趣与思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以及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力求阐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我感受到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手段有效载体的重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努力使教学充满情趣,各教学环节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设计激情生趣的导课,创设教学情境是我的教学亮点;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让学生走入情境!努力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是我的教学想法。随着新课程的教学,我在探索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建构主义论指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实际证明,在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二、任务驱动,明确探索方向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当学生探索欲望被激发后,老师相机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任务目标应该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或其他学科内容密切联系,那些仅仅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而设计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提出任务后,再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思考,该任务主要讲的什么?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自己准备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办?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学生弄清任务含义,并按照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坚持这样,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益处。
三、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学习一些单纯的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相密切联系。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在信息技术课中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在Excel的教学中一定有数学的相关知识,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一定有美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课可以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因此,学习时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还应较多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或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四、真正转变教师角色,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常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标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中已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担当不同的角色。教师应该努力做到:(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2)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讲解得太多,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究。(3)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
总之,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愉快情绪下,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学好知识的信心。运用信息技术,把它作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充满情趣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苦学” 、“懒学” 、“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情调中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我感受到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手段有效载体的重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由“乐学”到“会学”,努力使教学充满情趣,各教学环节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设计激情生趣的导课,创设教学情境是我的教学亮点;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让学生走入情境!努力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是我的教学想法。随着新课程的教学,我在探索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建构主义论指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实际证明,在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二、任务驱动,明确探索方向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当学生探索欲望被激发后,老师相机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任务目标应该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或其他学科内容密切联系,那些仅仅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而设计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提出任务后,再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思考,该任务主要讲的什么?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自己准备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办?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学生弄清任务含义,并按照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坚持这样,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益处。
三、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创设活泼生动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学习一些单纯的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相密切联系。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在信息技术课中Word的教学中一定有语文学科的内容,在Excel的教学中一定有数学的相关知识,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一定有美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课可以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因此,学习时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还应较多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或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四、真正转变教师角色,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是主体;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常此以往,养成了学生懒惰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标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中已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担当不同的角色。教师应该努力做到:(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2)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不能讲解得太多,而应让学生自主探究。(3)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
总之,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愉快情绪下,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才能增添学好知识的信心。运用信息技术,把它作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充满情趣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苦学” 、“懒学” 、“厌学”引导到“趣学”、“乐学”的轨道上来,使教与学在轻松愉快的情调中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