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别及问题。通过笔者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使师生“教学相长”,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自主;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是笔者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知、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产生的研究活动。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作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的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分组的环节中要按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既要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使认识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留下思考的空间,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五、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还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自主;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是笔者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知、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产生的研究活动。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作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自己的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分组的环节中要按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既要巡视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使认识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留下思考的空间,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五、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还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