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一篇作文教学案例,以学生的两篇原生态作文为例,发掘作文写作技巧的训练价值,即作文结尾的点题;挖掘出两篇作文对教师思想观念转变的价值,即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
关键词:作文;价值;天性
学习了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我也以“第一次__”为题给学生布置了作文。两篇学生作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篇是《第一次写遗书》,另一篇是《第一次做白日梦》,凭着对题目的好奇我往下读去:
第一次写遗书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零食的就是雪糕。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走在放学路上,太阳公公威力无比,早已把我体内的想法激发:雪糕、雪糕,来上一支冰凉的雪糕将是世上最美的事。我忽然想起家中冰箱里还有妈妈买的十几支雪糕。由于妈妈的不允许,我只能顺从妈妈的意愿一天只吃一只雪糕,于是我飞奔回家。一把拉开冰箱门狼吞虎咽地啃起来,一会儿功夫,冰箱里的雪糕已被我消灭大半。我忽然想起妈妈说的话:小孩子一天只能吃一只雪糕,如果吃多了,就会死!我不禁感到肚子在隐隐作痛,于是我倒在床上想:完蛋了!我快死了。那些要死的人都会写遗书,我也把遗书写上吧。我拿着铅笔在本子上这样写道:妈妈,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吃了那么多的雪糕,冰箱里还有一个píngguǒ,我吃不到了,你和爸爸吃吧!您们自己好好保重,千万不要因为píngguǒ谁多一点谁少一点就打架哦!我的朋友们就这样。来世再见!那是我翻了半天的字典才写上的,还有两个字没有找到。我躺在床上开始“受死”了!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爸爸、妈妈回来看见那封遗书哈哈大笑。我听见了,流下了眼泪。我捂在被子里哭,爸爸、妈妈听见了就上楼来看我,我才发现自己没死,看着妈妈手里的那封遗书,我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哈哈……我小时候是不是很傻?现在我才明白:人要死没那么容易!
另一篇《第一次做白日梦》写的是:大白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光之国,这里出现了能源危机,即将被冰封。他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寻找新能量。在途中他打败了100只怪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回了能源,光之国回到了从前。”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成功地找回能源,光之国恢复了平静,我被举在万人之上。“叮——”闹钟响起,原来是一个梦,该上学了,一下子我变回到万人之下。”
读完之后,我忍俊不禁。孩子们的世界多么纯真美好又大胆离奇。作文中流露出的童真童趣,不正是成人身上最缺失的“珍宝”吗?在作文中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倡导的作文本真的回归吗?但两篇作文又有着深深的缺憾:“白日梦”梦醒即完。“写遗书”的结尾也只停留在“死没那么容易”上。文章主题不明确,可能得分会很低,我真的不忍心用红笔在作文本上落下一个低分数,那无异于鲁迅在《风筝》里冷漠地一脚踏在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上,那太残酷了,是对孩子纯真天性的扼杀。孩子在以后的作文中还敢说真话吗?还敢大胆想象吗?以后我们只能面对学生“假”“大”“空”的作文无奈的摇头叹息。纵观此次作文,好多同学的作文结尾都有类似问题。以《第一次做白日梦》这篇作文为例,课堂训练学生作文结尾的点题,是多么好的一个契机,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课堂训练。
这个在梦里充满英雄气质的学生,在现实生活里却很内向胆小,也许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江湖、都有英雄情结,作文流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代续一个结尾。有名学生说“真可惜,只是一个梦!”我抓住“有什么值得可惜的?”进行追问。另一名学生说:“如果是实现就好了!”我又抓住不放继续追问“好在哪里?”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深挖主题。最后写“白日梦”的那位同学在自己的作文结尾续写上了这样的话“叮——闹钟响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白日梦,但我相信只要有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头脑,正义的良知,一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抓住契机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两篇文章无疑是有价值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之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我认为两篇作文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上,更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上,即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
两篇作文都是孩子们在童年阶段情感的真实流露,如果教师以幼稚,不成熟去否定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孩童时期,在整个人的一生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时期应当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具有不可重复之美。“相信雪糕吃多了就会死,想到死就写遗书,爸爸、妈妈回来看见那封遗书哈哈大笑,就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我死了,还大笑”这些天真的想法与语言何尝不是一种美。我们不应当简单地认为童年就是为了成年做准备,要尊重童年,珍惜童年,珍视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过多的教化转化到审美上,转化到尊重天性上,才能培养出一个个真实的“人”来。五四时期周作人等人就提出过“发现儿童”的理论。
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发现儿童之美,细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之旅。
小文章也有大价值。
关键词:作文;价值;天性
学习了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我也以“第一次__”为题给学生布置了作文。两篇学生作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篇是《第一次写遗书》,另一篇是《第一次做白日梦》,凭着对题目的好奇我往下读去:
第一次写遗书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零食的就是雪糕。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走在放学路上,太阳公公威力无比,早已把我体内的想法激发:雪糕、雪糕,来上一支冰凉的雪糕将是世上最美的事。我忽然想起家中冰箱里还有妈妈买的十几支雪糕。由于妈妈的不允许,我只能顺从妈妈的意愿一天只吃一只雪糕,于是我飞奔回家。一把拉开冰箱门狼吞虎咽地啃起来,一会儿功夫,冰箱里的雪糕已被我消灭大半。我忽然想起妈妈说的话:小孩子一天只能吃一只雪糕,如果吃多了,就会死!我不禁感到肚子在隐隐作痛,于是我倒在床上想:完蛋了!我快死了。那些要死的人都会写遗书,我也把遗书写上吧。我拿着铅笔在本子上这样写道:妈妈,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吃了那么多的雪糕,冰箱里还有一个píngguǒ,我吃不到了,你和爸爸吃吧!您们自己好好保重,千万不要因为píngguǒ谁多一点谁少一点就打架哦!我的朋友们就这样。来世再见!那是我翻了半天的字典才写上的,还有两个字没有找到。我躺在床上开始“受死”了!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爸爸、妈妈回来看见那封遗书哈哈大笑。我听见了,流下了眼泪。我捂在被子里哭,爸爸、妈妈听见了就上楼来看我,我才发现自己没死,看着妈妈手里的那封遗书,我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哈哈……我小时候是不是很傻?现在我才明白:人要死没那么容易!
另一篇《第一次做白日梦》写的是:大白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光之国,这里出现了能源危机,即将被冰封。他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寻找新能量。在途中他打败了100只怪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回了能源,光之国回到了从前。”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成功地找回能源,光之国恢复了平静,我被举在万人之上。“叮——”闹钟响起,原来是一个梦,该上学了,一下子我变回到万人之下。”
读完之后,我忍俊不禁。孩子们的世界多么纯真美好又大胆离奇。作文中流露出的童真童趣,不正是成人身上最缺失的“珍宝”吗?在作文中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倡导的作文本真的回归吗?但两篇作文又有着深深的缺憾:“白日梦”梦醒即完。“写遗书”的结尾也只停留在“死没那么容易”上。文章主题不明确,可能得分会很低,我真的不忍心用红笔在作文本上落下一个低分数,那无异于鲁迅在《风筝》里冷漠地一脚踏在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上,那太残酷了,是对孩子纯真天性的扼杀。孩子在以后的作文中还敢说真话吗?还敢大胆想象吗?以后我们只能面对学生“假”“大”“空”的作文无奈的摇头叹息。纵观此次作文,好多同学的作文结尾都有类似问题。以《第一次做白日梦》这篇作文为例,课堂训练学生作文结尾的点题,是多么好的一个契机,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课堂训练。
这个在梦里充满英雄气质的学生,在现实生活里却很内向胆小,也许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江湖、都有英雄情结,作文流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代续一个结尾。有名学生说“真可惜,只是一个梦!”我抓住“有什么值得可惜的?”进行追问。另一名学生说:“如果是实现就好了!”我又抓住不放继续追问“好在哪里?”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深挖主题。最后写“白日梦”的那位同学在自己的作文结尾续写上了这样的话“叮——闹钟响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白日梦,但我相信只要有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头脑,正义的良知,一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抓住契机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两篇文章无疑是有价值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之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我认为两篇作文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上,更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上,即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
两篇作文都是孩子们在童年阶段情感的真实流露,如果教师以幼稚,不成熟去否定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孩童时期,在整个人的一生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时期应当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具有不可重复之美。“相信雪糕吃多了就会死,想到死就写遗书,爸爸、妈妈回来看见那封遗书哈哈大笑,就认为爸爸,妈妈不爱我,我死了,还大笑”这些天真的想法与语言何尝不是一种美。我们不应当简单地认为童年就是为了成年做准备,要尊重童年,珍惜童年,珍视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过多的教化转化到审美上,转化到尊重天性上,才能培养出一个个真实的“人”来。五四时期周作人等人就提出过“发现儿童”的理论。
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发现儿童之美,细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之旅。
小文章也有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