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36-02
在当今的21世纪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培养学生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认知功能。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认知功能就是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功能。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的学习目的主要是获得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获得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而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有三方面:
(1)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获得语言能力;
(2)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3)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项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具有再认知特点。一个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才能再认知。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着一定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儿童的成长也是在逐渐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掌握书面语言尤为重要。当儿童能识字、阅读以后,不仅会丰富知识,而且会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会提高认识能力。通过识字、阅读还要培养学生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做的事,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所以说,学好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因而才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工具。正如叶圣陶指出的:“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由此说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工具,发挥语文学科的再认知功能,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叶圣陶提出“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一是“个个学生”,“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二是“善于使用”,不是一般地使用。就是说,要做到使语文的认知功能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充分发挥作用。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看,还很难找到一个班的全班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都实实在在地达标的,有不少小学生读书、读文章,抓不住重点。读一本书,抓不住要领;读报纸,抓不住要闻。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认知功能发挥得还不够,距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语文素质目标相差甚远。从未来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知识的更新率很高,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阅读时间的信息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对听、说、读、写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要有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会读书、爱读书、会作文,养成读书、作文的良好习惯,为培养高水平的读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矗
2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語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往往一篇文章所塑造的伟大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功能。所以语文也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工具学科。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功能,但语文学科发展思维的功能具有突出意义,这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与思维相联系的,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对立统一的。这里要区别思维和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活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思想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内容。思想和思维是相伴活动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体现思维,思维反映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判断、推理、形成思想,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和思维、思想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是统一的。
因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语文素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当今的21世纪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培养学生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认知功能。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认知功能就是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功能。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的学习目的主要是获得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获得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而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有三方面:
(1)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获得语言能力;
(2)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3)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项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具有再认知特点。一个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才能再认知。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着一定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儿童的成长也是在逐渐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掌握书面语言尤为重要。当儿童能识字、阅读以后,不仅会丰富知识,而且会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会提高认识能力。通过识字、阅读还要培养学生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做的事,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所以说,学好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因而才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工具。正如叶圣陶指出的:“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由此说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工具,发挥语文学科的再认知功能,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叶圣陶提出“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一是“个个学生”,“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二是“善于使用”,不是一般地使用。就是说,要做到使语文的认知功能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充分发挥作用。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看,还很难找到一个班的全班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都实实在在地达标的,有不少小学生读书、读文章,抓不住重点。读一本书,抓不住要领;读报纸,抓不住要闻。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认知功能发挥得还不够,距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语文素质目标相差甚远。从未来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知识的更新率很高,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阅读时间的信息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对听、说、读、写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要有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会读书、爱读书、会作文,养成读书、作文的良好习惯,为培养高水平的读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矗
2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語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往往一篇文章所塑造的伟大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功能。所以语文也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工具学科。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
3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功能,但语文学科发展思维的功能具有突出意义,这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与思维相联系的,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对立统一的。这里要区别思维和思想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思维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活动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思想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内容。思想和思维是相伴活动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既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容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内容就是思想,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体现思维,思维反映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判断、推理、形成思想,思想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和思维、思想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是统一的。
因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语文素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