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全球市场经济复苏缓慢,市场信心脆弱,我国鞋业在世界经济阴影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危机。如何面对危机,迎接挑战,使企业在市场衰弱的情况下存活并日益发展,是我国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鞋业经济存在的危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对策,以期能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鞋业 鞋业危机 经济危机 对策 品牌
市场疲软,销售下降;壁垒增高,出口受阻;环保政策要求提高,投资成本加大;原材料涨价,利润减少……我国的鞋业经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困境下,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相应的对策来迎接这些挑战,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为了摆脱困境,保存企业,使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探寻鞋业发展的对策。而探寻的前提,就是要认清目前鞋业所面临的主要危机。
1鞋业经济的危机
制鞋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制鞋大国,却不是制鞋强国,之所有能在全球市场中取胜,完全是依靠数量和低廉的价格,属于比较优势,还没有转换为竞争优势。
1.1行业品牌意识不强
在我国的鞋业行业中,很多鞋业企业都不具备行业品牌创建意识,或者创建自身品牌的意识比较弱。在外销市场上,很少有自己出口的品牌,大多属于来料加工、贴牌加工或者定牌生产,都是在“为别人服务”,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出口得比较少。在内销市场上,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对国内市场的真正需要缺乏关注,没有站在客户的要求上进行生产。其国内“品牌”不过是依赖广告和明星的影响力,而没有真正的品牌价值、品牌个性。源头没有做好,只关注渠道和终端,企业自然不可能在经济疲软的竞争状态下有长远的发展。
1.2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鞋业行业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由于生产自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度较低。在企业中,如果没有专业的设计人才进行鞋类样品设计和研发,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对鞋业生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就不可能在生产流程上做好。一个企业没有了创新能力,就会固步自封,得不到发展。此外,在技术层面上,也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技术施工,包括高端的技术人才,学习外国鞋业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为我所用;还包括一线的生产工人,一线工人的技术能力,对企业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1.3行业生产过剩
制鞋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对科学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其进入门槛比较低。目前我国存在着很多的鞋业制造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较多,因此生产产能过剩,导致我国鞋业市场形成了低价竞争、经营秩序混乱的现象。同时,鞋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出口销售的市场也相对集中,导致在市场上,营销方式相近,产品同质化,款式雷同,功能一般,因而其附加值比较低,品牌定位愈趋同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降低产品价格,以取得竞争优势,因而市场无序竞争的状态更加混乱、严重。
2应对鞋业经济危机的措施
面对我国鞋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帮助鞋业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1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
鞋企必须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观念,提高品牌意识,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首先,在研发上,鞋企要树立“我的品牌”意识,拓宽设计思路,不仅在产品的外形、款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对鞋子材料的科技开发做出新的选择。提高科技和创新含量,以及新的功能设计,增强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在推销上,向世界推出自己的品牌,如举办国际名牌设计大赛、品牌鞋秀、国际流行鞋研讨会、国际创意鞋展示、中国潮流鞋靴设计大赛等等,来提升自身企业的品牌形象,使企业不仅在造鞋行业得到声望,还要在市场中,在消费者心中,得到深刻的品牌印象。
2.2应用科技推动鞋业发展
科技推动鞋业,鞋业发展需要科技。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科技了。可以说,科技作为世界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制鞋企业的突围之径。
如何减少皮革设计时间、缩短制造周期,使产品向着品种多样化、批量中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已是鞋企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面临的迫待解决的问题了。目前,中国鞋业已经实现了皮革制品的计算机辅助(CAD,即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ystem)集成技术的应用。这两个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运用,紧跟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产品从设计到市场投放所需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了,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2.3变革业务方式,吸纳高端产品订单
为了保证发展,企业必须主动出击,走访国际知名品牌客户,争取高附加值订单。例如,企业可以携带本企业最新的产品、公司宣传画册、影像资料等,亲自去拜访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这种拓展方式,加深了客户对企业的理解和信心,以增加下单量。与大公司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吸纳高端产品订单,有利于企业产品档次的升级,使企业驶入鞋业的“蓝海”竞争领域。
2.4政府发挥相应的指导功能
在市场竞争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注重对鞋企的指导工作。
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政府应该创新领导制度,进一步扶持鞋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例如,政府成立专门的鞋业集群管理与发展的指导办公室,以使政府资源的配置实现合理化、科学化、实效化。开展鞋业产业链招商,鼓励、支持鞋料产业和鞋机产业的发展,使鞋业产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对个别的产业集群,要集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集群中心,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在中心辐射式的投资,实现横向集聚和纵向的延伸,使这个中心集群进一步扩大规模。除了规模扩大外,还要进行深度的发展,对各个企业内部的主产链,政府要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使每一个企业都向着深度、强度、宽度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企业特色产品,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次,加强对产业结构的指导。在产业结构上,政府要加大对规模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自主品牌培育专项计划,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措施,例如设立自我品牌的扶助资金,用来奖励自主品牌的发展,大力支持企业创建国际市场中的品牌,使这个品牌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鞋业经济面临着危机,但是有“危”就有“机”。总之,我们要在对鞋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前提下,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危机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强对鞋企的指导外,最重要的还是企业本身,面对危机,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在生产中,应用信息科技,以推动鞋业的发展;在业务方式上,要变革传统的业务方式,吸纳高端产品订单,以加快产品的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制鞋强国。
参考文献
[1] 宋文敏.温州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10)
[2] 冉沅丽.卡美多鞋业居安思危直面经济危机[J].西部皮革,2009(16)
[3] 王开良.双星鞋业:用“创新”应对经济危机[J].西部皮革,2008(17)
关键词:鞋业 鞋业危机 经济危机 对策 品牌
市场疲软,销售下降;壁垒增高,出口受阻;环保政策要求提高,投资成本加大;原材料涨价,利润减少……我国的鞋业经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困境下,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相应的对策来迎接这些挑战,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为了摆脱困境,保存企业,使企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探寻鞋业发展的对策。而探寻的前提,就是要认清目前鞋业所面临的主要危机。
1鞋业经济的危机
制鞋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都知道,我国是制鞋大国,却不是制鞋强国,之所有能在全球市场中取胜,完全是依靠数量和低廉的价格,属于比较优势,还没有转换为竞争优势。
1.1行业品牌意识不强
在我国的鞋业行业中,很多鞋业企业都不具备行业品牌创建意识,或者创建自身品牌的意识比较弱。在外销市场上,很少有自己出口的品牌,大多属于来料加工、贴牌加工或者定牌生产,都是在“为别人服务”,而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出口得比较少。在内销市场上,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对国内市场的真正需要缺乏关注,没有站在客户的要求上进行生产。其国内“品牌”不过是依赖广告和明星的影响力,而没有真正的品牌价值、品牌个性。源头没有做好,只关注渠道和终端,企业自然不可能在经济疲软的竞争状态下有长远的发展。
1.2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鞋业行业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由于生产自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度较低。在企业中,如果没有专业的设计人才进行鞋类样品设计和研发,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对鞋业生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就不可能在生产流程上做好。一个企业没有了创新能力,就会固步自封,得不到发展。此外,在技术层面上,也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技术施工,包括高端的技术人才,学习外国鞋业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为我所用;还包括一线的生产工人,一线工人的技术能力,对企业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1.3行业生产过剩
制鞋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对科学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其进入门槛比较低。目前我国存在着很多的鞋业制造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较多,因此生产产能过剩,导致我国鞋业市场形成了低价竞争、经营秩序混乱的现象。同时,鞋业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出口销售的市场也相对集中,导致在市场上,营销方式相近,产品同质化,款式雷同,功能一般,因而其附加值比较低,品牌定位愈趋同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降低产品价格,以取得竞争优势,因而市场无序竞争的状态更加混乱、严重。
2应对鞋业经济危机的措施
面对我国鞋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帮助鞋业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1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
鞋企必须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观念,提高品牌意识,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首先,在研发上,鞋企要树立“我的品牌”意识,拓宽设计思路,不仅在产品的外形、款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对鞋子材料的科技开发做出新的选择。提高科技和创新含量,以及新的功能设计,增强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在推销上,向世界推出自己的品牌,如举办国际名牌设计大赛、品牌鞋秀、国际流行鞋研讨会、国际创意鞋展示、中国潮流鞋靴设计大赛等等,来提升自身企业的品牌形象,使企业不仅在造鞋行业得到声望,还要在市场中,在消费者心中,得到深刻的品牌印象。
2.2应用科技推动鞋业发展
科技推动鞋业,鞋业发展需要科技。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科技了。可以说,科技作为世界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制鞋企业的突围之径。
如何减少皮革设计时间、缩短制造周期,使产品向着品种多样化、批量中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已是鞋企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面临的迫待解决的问题了。目前,中国鞋业已经实现了皮革制品的计算机辅助(CAD,即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ystem)集成技术的应用。这两个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运用,紧跟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产品从设计到市场投放所需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了,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2.3变革业务方式,吸纳高端产品订单
为了保证发展,企业必须主动出击,走访国际知名品牌客户,争取高附加值订单。例如,企业可以携带本企业最新的产品、公司宣传画册、影像资料等,亲自去拜访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这种拓展方式,加深了客户对企业的理解和信心,以增加下单量。与大公司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吸纳高端产品订单,有利于企业产品档次的升级,使企业驶入鞋业的“蓝海”竞争领域。
2.4政府发挥相应的指导功能
在市场竞争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注重对鞋企的指导工作。
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政府应该创新领导制度,进一步扶持鞋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例如,政府成立专门的鞋业集群管理与发展的指导办公室,以使政府资源的配置实现合理化、科学化、实效化。开展鞋业产业链招商,鼓励、支持鞋料产业和鞋机产业的发展,使鞋业产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对个别的产业集群,要集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集群中心,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在中心辐射式的投资,实现横向集聚和纵向的延伸,使这个中心集群进一步扩大规模。除了规模扩大外,还要进行深度的发展,对各个企业内部的主产链,政府要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使每一个企业都向着深度、强度、宽度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企业特色产品,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次,加强对产业结构的指导。在产业结构上,政府要加大对规模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制定自主品牌培育专项计划,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措施,例如设立自我品牌的扶助资金,用来奖励自主品牌的发展,大力支持企业创建国际市场中的品牌,使这个品牌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鞋业经济面临着危机,但是有“危”就有“机”。总之,我们要在对鞋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前提下,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危机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强对鞋企的指导外,最重要的还是企业本身,面对危机,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在生产中,应用信息科技,以推动鞋业的发展;在业务方式上,要变革传统的业务方式,吸纳高端产品订单,以加快产品的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制鞋强国。
参考文献
[1] 宋文敏.温州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10)
[2] 冉沅丽.卡美多鞋业居安思危直面经济危机[J].西部皮革,2009(16)
[3] 王开良.双星鞋业:用“创新”应对经济危机[J].西部皮革,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