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目前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其几十年的历程中,无论是理念、机制、实践模式等等,从宏观到微观都不断发生着改变。那是因为社会环境在不断发生的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如果还墨守成规,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就无法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
【关键词】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变革;发展
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社会语境
在国际政治关系风起云涌的变化下,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的态势下,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逐步确立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社会语境。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展
首先,在整个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挟裹其中,不能例外,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放,是在全球市场化进程、新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形势走向中呈现的必然趋势。
其次,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除了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等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其自身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其实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来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形成它作为一个产业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链条。而全球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提高与改进进程。
最后,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于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方向的转变趋势,各国政府针对广电产业的管制正在逐步松动,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会进入这个产业,国际化、全球化将不再是问题。
(二) 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传播环境。模拟广播电视的特点是:建立在有限的频道资源基础上;传播者数量有限,容易形成垄断;一对多的信息流模式;由单独的部门管理;线性的节目编排;间接收费;国与国之间区别很大。所有这些特点使人相信,由于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影响力,它的内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规范,保证节目的高质量、多样化、公正和公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则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参与者众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部门整合;非线性的节目编排(点播);非间接消费,个性消费;跨国界、全球化的传播。
二、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一个网民数量极大的国家,传统的媒介,譬如广播电视与之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网络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视听新媒体的交互兼容,竞争合作,对新型的广播电视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挑战,使多元化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广播电视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有效的传媒方式,它的使命更加增强了,这无疑是一种有利的局面,如何利用这种新的载体和新的渠道,是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和重视的。
信息供给渠道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便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日趋成熟。受众为之耳目一新的节目存出不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给新兴的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机,为其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三、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 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顺应当前的形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向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从之前注重传输覆盖建设,转到现在注重内容建设的轨道上来,同时传输覆盖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介发展,除了扩大受众,还要在节目内容上狠下功夫实现转变,在上述这些标准的制约和激励之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所保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应该如何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评估。本着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为了使评估结果具备社会公信力,让评估客体与公众信服,绩效评估需要涉及到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奖惩制度、法规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媒体的责任也义务,但如何面对受众之广,必须靠提供分类服务来满足不同的受众体需求。针对城乡居民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区别,还有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的不同需求,找到这些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他们之间分门别类的打造不同的节目内容,供他们选择,也是需要我们在转型升级中认真对待的。因为它关系到媒体机构的效益甚至存亡。有人提出应当将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和为市场服务的主体相分离,那么,这种分离到底是分别成立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机构和商业广播电视机构,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内部的分离,杨明品观点是在现有的一元体制下实现内部的分离,在广播电视机构内部,将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职能分开管理。
(二) 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
在新的传媒社会语境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重点把握:
a)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产业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在公共服务这一大的的范畴进行理论探讨之后,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还需总结己经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走在前列的欧美等国的具体实践经验,欧美国家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教育电视”的含义扩大为"公共电视”,“公共电视”这个词更好的描述了公众的需要因而迅速流行开来。这一报告主要是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绘出蓝图。认为公共电视将会成为“未被听到的声音”的讲坛,成为“辩论(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86页) 和争论”的讲坛,成为“美国多样化的清晰体现”,并最终成为一个“以开放和多元为骄傲”的社会。
b) 强基固本,健全政府及相关事业机构的职能配置
政府是公共服务责任的主体构成。在整个改革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所担任的角色始终是第一的,他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责任与落实,包括职能的配置与落实,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上,要有监督机构来责成政府行为与责任的落实,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政府在传媒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每一级政府都要有完善的职能配置与构成,公共服务的概念,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务,并在国家政权保护下运行,因此,属于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
c) 以城促乡,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异化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共服务,让其均等化发展。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的广播电视资源相对丰富,而乡镇相对单一落后,这种二元结构是多年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新统一配置优化资源。广大的乡镇有众多的受益人群,他们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也会促使资源的再分配。事实上,合理的分配好优质信息资源,也是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城市的一带多功能,将城市的优化资源辐射到乡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民众,加快缩小城镇差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不断推出新型的适合受众的节目,既提高了受众面,也带来了媒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张建红著:《公共电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石长顺著:《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胡正荣,李继东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和实践研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版
[4] 李继东著:《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何勇著:《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关键词】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变革;发展
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社会语境
在国际政治关系风起云涌的变化下,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的态势下,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逐步确立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社会语境。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展
首先,在整个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挟裹其中,不能例外,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放,是在全球市场化进程、新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形势走向中呈现的必然趋势。
其次,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除了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等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其自身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其实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来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形成它作为一个产业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链条。而全球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提高与改进进程。
最后,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于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方向的转变趋势,各国政府针对广电产业的管制正在逐步松动,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会进入这个产业,国际化、全球化将不再是问题。
(二) 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传播环境。模拟广播电视的特点是:建立在有限的频道资源基础上;传播者数量有限,容易形成垄断;一对多的信息流模式;由单独的部门管理;线性的节目编排;间接收费;国与国之间区别很大。所有这些特点使人相信,由于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影响力,它的内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规范,保证节目的高质量、多样化、公正和公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则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参与者众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部门整合;非线性的节目编排(点播);非间接消费,个性消费;跨国界、全球化的传播。
二、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一个网民数量极大的国家,传统的媒介,譬如广播电视与之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网络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视听新媒体的交互兼容,竞争合作,对新型的广播电视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挑战,使多元化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广播电视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有效的传媒方式,它的使命更加增强了,这无疑是一种有利的局面,如何利用这种新的载体和新的渠道,是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和重视的。
信息供给渠道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便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日趋成熟。受众为之耳目一新的节目存出不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给新兴的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机,为其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三、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 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顺应当前的形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向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从之前注重传输覆盖建设,转到现在注重内容建设的轨道上来,同时传输覆盖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介发展,除了扩大受众,还要在节目内容上狠下功夫实现转变,在上述这些标准的制约和激励之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所保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应该如何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评估。本着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为了使评估结果具备社会公信力,让评估客体与公众信服,绩效评估需要涉及到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奖惩制度、法规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媒体的责任也义务,但如何面对受众之广,必须靠提供分类服务来满足不同的受众体需求。针对城乡居民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区别,还有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的不同需求,找到这些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他们之间分门别类的打造不同的节目内容,供他们选择,也是需要我们在转型升级中认真对待的。因为它关系到媒体机构的效益甚至存亡。有人提出应当将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和为市场服务的主体相分离,那么,这种分离到底是分别成立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机构和商业广播电视机构,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内部的分离,杨明品观点是在现有的一元体制下实现内部的分离,在广播电视机构内部,将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职能分开管理。
(二) 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
在新的传媒社会语境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重点把握:
a)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产业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在公共服务这一大的的范畴进行理论探讨之后,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还需总结己经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走在前列的欧美等国的具体实践经验,欧美国家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教育电视”的含义扩大为"公共电视”,“公共电视”这个词更好的描述了公众的需要因而迅速流行开来。这一报告主要是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绘出蓝图。认为公共电视将会成为“未被听到的声音”的讲坛,成为“辩论(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86页) 和争论”的讲坛,成为“美国多样化的清晰体现”,并最终成为一个“以开放和多元为骄傲”的社会。
b) 强基固本,健全政府及相关事业机构的职能配置
政府是公共服务责任的主体构成。在整个改革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所担任的角色始终是第一的,他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责任与落实,包括职能的配置与落实,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上,要有监督机构来责成政府行为与责任的落实,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政府在传媒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每一级政府都要有完善的职能配置与构成,公共服务的概念,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务,并在国家政权保护下运行,因此,属于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
c) 以城促乡,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异化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共服务,让其均等化发展。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的广播电视资源相对丰富,而乡镇相对单一落后,这种二元结构是多年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新统一配置优化资源。广大的乡镇有众多的受益人群,他们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也会促使资源的再分配。事实上,合理的分配好优质信息资源,也是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城市的一带多功能,将城市的优化资源辐射到乡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民众,加快缩小城镇差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不断推出新型的适合受众的节目,既提高了受众面,也带来了媒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张建红著:《公共电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石长顺著:《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胡正荣,李继东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和实践研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版
[4] 李继东著:《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何勇著:《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研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