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亲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所在。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优秀传统的瑰宝。
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从一个孝字,也可以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风貌。
一、孝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1)强调要孝敬父母
儒家认为单纯的“养”并不是“孝”,孝是对父母爱敬情感的表达,是做人的根本,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所谓“慈乌反哺,羊羔跪乳” ,就是指把养亲和敬亲相结合,把尊亲和敬亲的真挚情感通过养亲的行为表达出来,这才是为子、为人之道。孟子列举五种不孝行为:荒怠懒惰、酗酒赌博、贪吝钱财、放纵声色和打架斗殴。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强调要以礼事亲
礼——是为了表达敬意的。它要求人们与人相处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葬之以礼。”——《论语》
“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
(3)子女应劝谏父母
劝谏父母,与奉养、恭敬父母一样,也是孝的表现。
“不孝有三,阿谀曲从,陷亲不义。”——《孟子》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
二、孝作用的扩充和深化
⑴“孝”“悌”结合,扩大“孝”的社会作用。
孝——孝养、孝敬父母。孝是就家庭、家族范围内处理父子关系、长幼关系而言的;悌——敬爱、顺从兄弟。悌是就社会范围内处理人际关系、尊卑关系而言的。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
⑵把“孝”“忠”结合,扩大“孝”的政治作用。
孔子把“孝”和“忠”结合起来,主张推行孝道服从于政治。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3)用孝道教育百姓
孟子——性本善,有志之人,加强自我修养。老百姓,则应进行道德教育。荀子——性本恶,“孝”是圣人进行道德教育的结果。
三、现代社会如何行孝
1.孝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它有深厚的伦理文化氛围,有完善的激励褒奖机制。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区域衰微,传统的家庭结构也悄然解体。
⑴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是对孝道的严峻考验
新型的家庭结构拷问传统的养老模式。传统的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已经越来越少,家庭模式的小型化和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
社会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使得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现在,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且还在增长。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当于美国总人口,是日本的2倍。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年轻子女人数急剧减少。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让儿女尽孝力不从心。
⑵孝道观念的淡漠让老人的生活处境雪上加霜
儿女对父母尽孝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有没有孝敬父母的能力。二是主观上有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意。绝不能把把父母当成摇钱树、经济的靠山,把父母当成佣人、保姆,把父母当成包袱、累赘,把父母当成出气筒。
2.孝道的现代价值
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孝文化中有不少糟粕,也有许多精华。我们必须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发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让传统孝道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现代社会服务。
⑴构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孝道
孝道应该回归到家庭伦理领域里,要赋予孝道新的时代内涵,“孝敬”应取代“孝顺”,平等、民主、互爱应成为孝道的新特征,营造出现代家庭民主、和谐的氛围。行孝的方式也要做新的调整,强调在赡养、照料父母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父母精神上的孝养,情感上的慰藉,让父母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⑵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协调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它体现最诚挚的爱心,推崇一种感恩的精神,这些正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3.现代社会子女应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最基本的内涵从古到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简单地说,包括物质上的孝养和精神上的孝敬两个方面。对父母物质上的孝养指的是经济上赡养父母、从生活上照料父母,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对父母精神上的孝敬指的是尊敬体贴父母、慰藉愉悦父母,让父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才是儿女最大的孝心了。
(责编钟岚)
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从一个孝字,也可以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风貌。
一、孝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1)强调要孝敬父母
儒家认为单纯的“养”并不是“孝”,孝是对父母爱敬情感的表达,是做人的根本,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所谓“慈乌反哺,羊羔跪乳” ,就是指把养亲和敬亲相结合,把尊亲和敬亲的真挚情感通过养亲的行为表达出来,这才是为子、为人之道。孟子列举五种不孝行为:荒怠懒惰、酗酒赌博、贪吝钱财、放纵声色和打架斗殴。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强调要以礼事亲
礼——是为了表达敬意的。它要求人们与人相处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葬之以礼。”——《论语》
“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
(3)子女应劝谏父母
劝谏父母,与奉养、恭敬父母一样,也是孝的表现。
“不孝有三,阿谀曲从,陷亲不义。”——《孟子》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
二、孝作用的扩充和深化
⑴“孝”“悌”结合,扩大“孝”的社会作用。
孝——孝养、孝敬父母。孝是就家庭、家族范围内处理父子关系、长幼关系而言的;悌——敬爱、顺从兄弟。悌是就社会范围内处理人际关系、尊卑关系而言的。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
⑵把“孝”“忠”结合,扩大“孝”的政治作用。
孔子把“孝”和“忠”结合起来,主张推行孝道服从于政治。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3)用孝道教育百姓
孟子——性本善,有志之人,加强自我修养。老百姓,则应进行道德教育。荀子——性本恶,“孝”是圣人进行道德教育的结果。
三、现代社会如何行孝
1.孝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它有深厚的伦理文化氛围,有完善的激励褒奖机制。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区域衰微,传统的家庭结构也悄然解体。
⑴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是对孝道的严峻考验
新型的家庭结构拷问传统的养老模式。传统的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已经越来越少,家庭模式的小型化和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
社会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使得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现在,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且还在增长。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当于美国总人口,是日本的2倍。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年轻子女人数急剧减少。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让儿女尽孝力不从心。
⑵孝道观念的淡漠让老人的生活处境雪上加霜
儿女对父母尽孝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有没有孝敬父母的能力。二是主观上有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意。绝不能把把父母当成摇钱树、经济的靠山,把父母当成佣人、保姆,把父母当成包袱、累赘,把父母当成出气筒。
2.孝道的现代价值
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孝文化中有不少糟粕,也有许多精华。我们必须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发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让传统孝道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现代社会服务。
⑴构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孝道
孝道应该回归到家庭伦理领域里,要赋予孝道新的时代内涵,“孝敬”应取代“孝顺”,平等、民主、互爱应成为孝道的新特征,营造出现代家庭民主、和谐的氛围。行孝的方式也要做新的调整,强调在赡养、照料父母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父母精神上的孝养,情感上的慰藉,让父母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⑵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协调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它体现最诚挚的爱心,推崇一种感恩的精神,这些正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3.现代社会子女应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最基本的内涵从古到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简单地说,包括物质上的孝养和精神上的孝敬两个方面。对父母物质上的孝养指的是经济上赡养父母、从生活上照料父母,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对父母精神上的孝敬指的是尊敬体贴父母、慰藉愉悦父母,让父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才是儿女最大的孝心了。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