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创新发展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实他在此之前便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而要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线工作者们的推动。这其中,有一位高知学者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深深扎根到祖国大地上,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砥砺前行的执着精神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矢志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祖国的创新强国梦。
他,就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
郭春喜,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从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工作3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测绘基准建设项目100多项,科研项目60余项,为我国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和大地测量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而郭春喜的科研生涯便是一個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郭春喜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2005珠峰高程测量。在经过郭春喜及其团队半年多的不停测算,长达50多天的日夜奋战后,2005珠峰高程测量终于完成,创新性地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珠峰高程测量,实现了四大创新:采用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精密确定珠峰地区均衡重力异常与珠峰顶重力值;采用Molodensky理论与Remove-Restore技术,确定全球最复杂地区高精度±9cm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采用雷达探测技术,确定峰顶冰雪层厚度;综合利用峰顶极其珍贵的数十分钟的GNSS观测数据、精密三角高程数据获得峰顶精确的位置。2005珠峰高程8844.43米成果对外正式发布,获世界各国承认,关键技术已应用于我国华山、黄山等30多座名山与陆地最低点艾丁湖高程测定。
郭春喜曾带领团队整合10余项研究课题,系统总结了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技术及方法,提出一套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一套我国重力场精密结构与似大地水准面确定实用化软件系统,实现了我国大地水准面由分米级向厘米级的跨越;确定了覆盖我国2/3国土面积的省市厘米级大地水准面,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地形复杂、重力资料稀少的云贵川地区实现总体精度达5cm的似大地水准面;采用严密重力归算理论,综合各种基础资料,实现跨度为22km、精度达1cm的琼州海峡精密高程传递。
志存高远,不断攀登。取得成绩后,郭春喜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带领团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及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成2500多点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与12万多点的全国天文大地网地心坐标平差,构建了CGCS2000框架,实现我国参心系向地心系的跨越;完成长度达50多万千米的全国多期一二等水准网,确定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框架;建设2000国家重力网,将重力基准扩展到港澳与南海地区;建设22个省和100多个城市由3万多个GNSS控制网点、20多万千米精密水准组成的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快速重建汶川灾区的测绘基准;建立高精度、无缝隙的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技术体系,开发通用的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实现我国31个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并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郭春喜的多项研究成果使我国测绘基准体系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地震灾害预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测绘基准保障作用。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常年在科研创新与一线生产浸润,使得郭春喜的科研创新成果极具生命力与活力,并获得了累累硕果。“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等7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心坐标系统的建立”“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等5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分辨率格网地形和均衡改正确定的研究”“应用数字高程模型提高天文重力水准计算精度的研究”等5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10余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优秀测绘工程奖等奖励;撰写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5篇,EI10篇,多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篇论文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因为郭春喜在测绘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八五”与“九五”科技先进个人;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2000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 年荣获陕西省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荣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5珠峰测量一等功;2012年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及“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获第十四届“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6年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无限放大。
执着科研共圆创新强国梦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国家测绘技术竞争的短道速滑中,郭春喜以其坚定执着的韧劲永远跑在最前面。在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的同时,郭春喜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他先后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合作在国家公益性专项、国家863、973等科技创新课题申请上取得突破。
在做好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的同时,郭春喜敏锐地意识到,省市测绘基准体系与国家测绘基准存在接轨的问题。如果将省级和城市区域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国家测绘基准建设相结合,必将极大地推进省市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于是,他在省级和城市区域建立和维持集GPS、水准于一体的省级和城市基础控制网,提供高精度、三维、多功能的测绘控制成果,使省级和城市区域测绘基准体系与国家测绘基准体系保持高度一致,先后完成了浙江、福建、江西、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级区域和西安、南京、成都、兰州等一百多个城市区域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建设工作,建立与完善了省级或城市高精度测绘基准,为推动地区测绘技术进步及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云南省省级大地控制网等10余省级测绘基准建设项目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银奖。累计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逾2000万元。
当然,郭春喜也深知,自己取得如此多的创新成果,离不开一路相伴的专家、老师及团队。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才让他更有信心,鼓足干劲,勇攀科学高峰。未来,他将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勇往直前的豪迈,在大地测绘事业创新发展的大潮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历精图治,为祖国的创新强国梦注入强大的支撑力量!
他,就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
郭春喜,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从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工作3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测绘基准建设项目100多项,科研项目60余项,为我国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和大地测量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而郭春喜的科研生涯便是一個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郭春喜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2005珠峰高程测量。在经过郭春喜及其团队半年多的不停测算,长达50多天的日夜奋战后,2005珠峰高程测量终于完成,创新性地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珠峰高程测量,实现了四大创新:采用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精密确定珠峰地区均衡重力异常与珠峰顶重力值;采用Molodensky理论与Remove-Restore技术,确定全球最复杂地区高精度±9cm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采用雷达探测技术,确定峰顶冰雪层厚度;综合利用峰顶极其珍贵的数十分钟的GNSS观测数据、精密三角高程数据获得峰顶精确的位置。2005珠峰高程8844.43米成果对外正式发布,获世界各国承认,关键技术已应用于我国华山、黄山等30多座名山与陆地最低点艾丁湖高程测定。
郭春喜曾带领团队整合10余项研究课题,系统总结了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技术及方法,提出一套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一套我国重力场精密结构与似大地水准面确定实用化软件系统,实现了我国大地水准面由分米级向厘米级的跨越;确定了覆盖我国2/3国土面积的省市厘米级大地水准面,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地形复杂、重力资料稀少的云贵川地区实现总体精度达5cm的似大地水准面;采用严密重力归算理论,综合各种基础资料,实现跨度为22km、精度达1cm的琼州海峡精密高程传递。
志存高远,不断攀登。取得成绩后,郭春喜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带领团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及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成2500多点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与12万多点的全国天文大地网地心坐标平差,构建了CGCS2000框架,实现我国参心系向地心系的跨越;完成长度达50多万千米的全国多期一二等水准网,确定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框架;建设2000国家重力网,将重力基准扩展到港澳与南海地区;建设22个省和100多个城市由3万多个GNSS控制网点、20多万千米精密水准组成的省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快速重建汶川灾区的测绘基准;建立高精度、无缝隙的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技术体系,开发通用的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实现我国31个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并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郭春喜的多项研究成果使我国测绘基准体系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地震灾害预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测绘基准保障作用。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常年在科研创新与一线生产浸润,使得郭春喜的科研创新成果极具生命力与活力,并获得了累累硕果。“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跨区域现代大地基准精化与应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等7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心坐标系统的建立”“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等5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分辨率格网地形和均衡改正确定的研究”“应用数字高程模型提高天文重力水准计算精度的研究”等5个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10余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优秀测绘工程奖等奖励;撰写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5篇,EI10篇,多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篇论文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因为郭春喜在测绘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八五”与“九五”科技先进个人;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2000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 年荣获陕西省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荣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5珠峰测量一等功;2012年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及“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获第十四届“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6年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无限放大。
执着科研共圆创新强国梦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国家测绘技术竞争的短道速滑中,郭春喜以其坚定执着的韧劲永远跑在最前面。在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的同时,郭春喜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他先后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合作在国家公益性专项、国家863、973等科技创新课题申请上取得突破。
在做好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的同时,郭春喜敏锐地意识到,省市测绘基准体系与国家测绘基准存在接轨的问题。如果将省级和城市区域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国家测绘基准建设相结合,必将极大地推进省市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于是,他在省级和城市区域建立和维持集GPS、水准于一体的省级和城市基础控制网,提供高精度、三维、多功能的测绘控制成果,使省级和城市区域测绘基准体系与国家测绘基准体系保持高度一致,先后完成了浙江、福建、江西、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级区域和西安、南京、成都、兰州等一百多个城市区域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建设工作,建立与完善了省级或城市高精度测绘基准,为推动地区测绘技术进步及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云南省省级大地控制网等10余省级测绘基准建设项目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银奖。累计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逾2000万元。
当然,郭春喜也深知,自己取得如此多的创新成果,离不开一路相伴的专家、老师及团队。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才让他更有信心,鼓足干劲,勇攀科学高峰。未来,他将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勇往直前的豪迈,在大地测绘事业创新发展的大潮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历精图治,为祖国的创新强国梦注入强大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