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隔姜灸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效果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隔姜灸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效果。方法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干预,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隔姜灸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面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2组干预1个月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1个月后面部自然症状、眼睑闭合、口眼歪斜、额纹消失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隔姜灸干预可减轻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风寒型;隔姜灸;针刺;面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69-0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将其归为“口僻”、“面瘫”等范畴,以风寒型最为常见,主要因经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少阳经及阳明经,进而导致经气阻痹,气血失调,从而诱发疾病,故而临床干预需遵循疏通脉络、行血原则[1]。隔姜灸、针刺是中医干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常用方法,其中针刺具有疏通经脉作用,隔姜灸具有调节气血、温通脉络等作用,但关于二者联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尚不明确[2-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针刺联合隔姜灸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女23例,男24例;病程2~6 d,平均(4.20±1.27)d;年龄23~74岁,平均(48.77±3.28)岁;病变部位:右侧20例,左侧27例。研究组女25例,男22例;病程2~7 d,平均(4.35±1.18)d;年龄24~75岁,平均(49.33±3.24)岁;病变部位:右侧22例,左侧2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符合《神经病学》[4]中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符合《针灸治疗学》[5]中风寒型诊断标准:有受风史,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口眼歪斜等症状,伴有肌肉酸痛、发热、恶风寒、脉弦紧、舌淡薄白。(3)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4)均为单侧面瘫。
  1.3 排除标准 (1)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合并精神疾病。(4)采用其他方案治疗。(5)哺乳或妊娠期女性。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干预:选用华佗牌0.3 mm×40 mm无菌针灸针,选取患侧太阳、阳白、牵正、地仓、下关、翳风、四白、颧髎穴,健侧合谷穴,常规消毒上述穴位,直刺合谷、下关、翳风0.5~1寸,直刺四白、太阳0.3~0.5寸,平刺阳白0.3~0.5寸,斜刺颧髎0.5~1寸,向前斜刺牵正0.5~1寸,斜刺地仓0.5~0.8寸,针刺后提插捻转行针,平补平泻,留针20 min,1次/d,6次/周,连续干预1个月。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隔姜灸干预:针灸结束后,取一块0.5 cm×7 cm的老姜薄片,中间穿刺数孔,将其置于上述针刺穴位上,上置由艾绒搓成圆锥形的艾炷,长2 cm左右,从顶部点燃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耐受为度,每穴施灸2壮,1次/d,6次/周,连续干预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面神经功能: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 2组面神经功能应用 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表[6]评估,量表包括与健侧相比随意运动的对称性、盖静态时与健侧比较、联动分级3个为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面神功功能越好。(2)中医证候评分: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参照《神经病学》将患者面部自然症状、眼睑闭合、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等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0、2、4、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采用“(x[TX-*3/8]±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面神经功能 对比2组干预前面部神经功能评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1个月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中医证候评分 对比2组干预前面部自然症状、眼睑闭合、口眼歪斜、额纹消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1个月后面部自然症状、眼睑闭合、口眼歪斜、额纹消失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解除血管痉挛、消除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治疗目的。但西药治疗减小较慢,且对患者整体机能的调节效果不佳。
  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为机体卫外不固,脉络空虚,正气不足,风寒外邪入侵,导致面部经气阻滞,血运不畅,筋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进而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临床干预需遵循活血行血、散瘀通脉原则[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较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高,面部自然症状、眼睑闭合、口眼歪斜、额纹消失评分低,由此可见,针刺联合隔姜灸干预可减轻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针刺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手法,在治疗面瘫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有研究指出,微循环障碍与周围性面瘫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现代医学证实,采用穴位针刺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收缩功能,改善循环血量,进而改善淋巴循环和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吸收,从而利于修复受损的面神经功能[8-9]。但临床应用发现,单独采用针刺干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不尽如人意,仍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干预。隔姜灸是常用的一种艾灸形式,可将艾灸与生姜的双重作用融合为一体,既具有艾灸调节气血、温通脉络之功效,又可发挥生姜的散热驱寒功效,且作用强于普通艾灸[10]。通过隔姜灸太阳、牵正、地仓、翳风等穴位,可发挥通经活络、疏风调气、活血消肿等作用,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面神经缺氧情况,进而促进组织代谢,缓解局部疼痛。此外,针刺与隔姜灸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疏通经络、活血行气等作用,有助于提升干预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其面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隔姜灸干预可减轻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雅楠.表情肌康复训练联合常规针刺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作用的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9):477-479.
  [2]陈勤,曾雪莲.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7):1748-1751.
  [3]刘海永,王然,金光明,等.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8):151-153,161.
  [4]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1-322.
  [5]高树中,楊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1.
  [6]Berg T,Jonsson L,Engstrm M.Agreement between the Sunnybrook,House-Brackmann,and Yanagihara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 in Bells palsy[J].Otology & Neurotology,2004,25(6):1020-1026.
  [7]尹帅增,杨进,唐军,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2019,40(12):1792-1794.
  [8]杨娟娇,邵瑛,杨原芳,等.重灸翳风穴配合悬挂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9):1633-1635.
  [9]李英南,王健,周鸿飞,等.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60(2):57-60.
  [10]王峰川.隔姜灸联合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证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4):2648-2651.
  (收稿日期:2021-05-26)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正高级职称是高中学段教师的最高职称。正高级教师是具有突出的师德素养、卓越的教育教学业绩、清晰的教学主张和成熟的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自2016年云南中小学职称改革以来,云南省评定了一批又一批正高级英语教师。同时,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颁布,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核心素养”潮。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
期刊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指的是高中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在构建相对独立体系的基础上,在听力、语音、词汇、阅读、语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互融互通、互鉴互学。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标准和依据,初高中教材的跨度大,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最大障碍。高中英语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学科知识的主要体现,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关乎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是说如何跨越教学
期刊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涉及两个学科——文学和历史。因此传记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即纪实性和文学性。  要理解纪实性,需借助其他领域的概念。纪实性本是摄影艺术术语,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者通过摄影机记录现实场面和情节从而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特定方式。摄影纪实性首先是由于摄影器械的纪实性能决定的,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创作者思想、
期刊
摘要:通过对“湿邪”的概述、致病特点、以及部位层次和病机深入探讨李廷荃教授治疗湿邪选方和用药规律,从不同角度为临床治疗湿邪提供指导。  关键词:湿邪;皮肤;肌肉关节;五官九窍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03-04   湿邪致病在临床广泛多见,病情繁杂,变化多端且不易诊断。湿性蕴含着湿润、迟缓、黏滞、重浊、趋下等义,易伤脾阳及阻滞气
期刊
摘要:感染后咳嗽多为呼吸道急性感染后仍长时间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咳嗽咽痒等症状,胸部检查和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是呼吸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方案。基于三焦辨证理论,认为对于感染性咳嗽早期的预防得当,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传变。  关键词:三焦;感染后咳嗽;辨证论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12-
期刊
摘要:马晓燕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是肾络亏虚,毒邪内蕴,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整个病程中都有瘀毒的存在,热毒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湿毒是导致症状反复不愈的主要原因,肾络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条件。在治疗上,马教授紧紧抓住本病的临床特点,在病程各个阶段理清主次虚实,科学合理的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治法  中圖分类号:R692.3 文献标志码
期刊
近年来,姚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时代教学教研工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
期刊
摘要: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中医在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有其优势及特点。郭华教授临床上重视脾失健运的基本病机,立足于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并重视饮食调护,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临床经验;郭华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34-03  小儿厌食症是
期刊
摘要:总结罗毅教授治疗肝癌的的临床经验。罗毅教授治疗肝癌时强调“正虚为本,治肝重脾”、“疏肝柔肝,调畅气血”、慎用“攻伐”,用药平和,同时精于配伍,善用药对,治疗肝癌疗效显著。  关键词:罗毅;肝癌;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01-03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危害人民的身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8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4组)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1组)采用普通针刺,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6 d。观察五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使用连续波(>2Hz)的电针相比,使用疏密波((<2Hz)和(>2Hz))的电针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