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姚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时代教学教研工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任务,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34443”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三级教研网络”
为创新机制,激活教研工作,推动县域教研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姚安县注重教研基地建设,从2019年开始形成了“县教学研究室、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县教学研究室负责三级教研工作的督查、指导、评估。协助学科中心教研组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梳理总结,推广经验等;对学校参加县级教研活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定期汇总通报等。学科中心教研组负责制订县级学科教研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大教研活动,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整理教研档案等,做到了典型带动、上下沟通、协调联动、辐射全县。学校负责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学校及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做好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考勤记录等。
二、建设教研队伍“四项措施”
“建”,制定《中小学兼职教研员聘任实施方案》,组建了67人组成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逐步建立了一支以名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研队伍。“管”,即兼职教研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选拔,定期聘用,定期考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保持教研队伍的活力和动力。“提”,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省、州一线专家、名师开展教材分析解读,中小学毕业班备考工作指导,选派学校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省、州名校跟岗学习和教育考察,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水平。“领”,即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引领作用,结对帮扶,明确职责,本校引领,区片带动,辐射全县。
三、建立“四项教研工作制度”
1. 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制度
姚安县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成立了12个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由县教学研究室学科专职教研员和聘任的兼职教研员组成,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引领、示范的作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研格局。结合学科特点认真制订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专题教研活动。
2. 建立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重要因素。制定下发了《中小学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的指导意见》,全县中小学同步推行集体备课,形成了“四六五二一”集体备课模式。“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六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随堂练习、统一课后作业;“五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复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后反思;“二结合”:集体备课研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集体智慧与个性设计相结合。“一个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3. 建立常规管理考评制度
根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制定下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试行)》,从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学生辅导、考试、教学研究等方面规范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的责权,监控教学管理的过程,学校严格实行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县教育体育局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学校开展进行一次常规检查考评工作,并将结果作为年度教育综合考核的依据。
4. 建立教学诊断制度
制定下发《中小学教学诊断的工作方案》。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3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一是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开展随堂听课和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帮助任课教师分析查找课堂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教学常规管理诊断。通过听取学校领导汇报和查阅学校教学管理资料(重点是教研活动、实验教学、语文综合实践课、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培优辅差、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等内容),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三是召开座谈会。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诊断专家组成员与学校师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其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共同查找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四是反馈。通过召开会议,对开展诊断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形成书面诊断意见。五是整改。学校和教师根据书面诊断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六是跟踪问效。专家组对被诊断的学校和教师进行持续跟进,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个人发展持续引领,充分发挥教学诊断的作用。
四、开展“四项主题教研活动”
1. 关注常态教研,实现教研重心的转移
一是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教研活动。学校教研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为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途径,突出并强化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探索适合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路径和学习方法。二是重视课堂研讨。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论坛、课例分析等形成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新教师每年上研究課不少于4节,其余教师不少于2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要上观摩课,发挥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三是注重教研平台建设。学校为教师搭建教师研修的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教研、连片教研、结对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保证教师研修时间,合理设定研修任务。四是建立听评课管理。专职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每月不少于10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深入课堂听课每月不少于4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每月不少于3节,每学期不少于15节。五是实行教研员挂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研工作联系制度。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每学期到学校讲授示范课、公开课,组织研究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帮助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优化校本教研工作
学校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3. 关注小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在做好各级规划课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校本教研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转变,做实做细小课题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基础知识和能力不牢固、教学方法简单、训练方式单一、分组讨论流于形式、延长教学时间、作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认真分析、查找、梳理,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4. 关注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教研活动存在的课前不研讨、听课没目的、评课形式化等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的教研理念,以课例研讨为主阵地,变听评课为观议课,完善“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教研流程,丰富课堂观察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审视反思课堂教学,着力推进观课议课走向专业化。
五、实施“三项教学评价机制”
1. 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2019年12月制定下发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每学年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定期发布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强化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2.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重视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构建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活力课堂,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进一步完善“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課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并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过去主要看“教师如何教”转到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上来。进一步改变教师教的观念与学生学的观念,让学生享受学习,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多边互动活动。
3. 实施教学质量分析机制
从2019年开始,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分析。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定期对所负责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分析,认真总结。各学校和教师利用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开展年级、班级、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客观评估教与学的现状,撰写分析报告,肯定成绩,直面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便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晏祥辉◇
一、建立健全“三级教研网络”
为创新机制,激活教研工作,推动县域教研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姚安县注重教研基地建设,从2019年开始形成了“县教学研究室、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县教学研究室负责三级教研工作的督查、指导、评估。协助学科中心教研组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梳理总结,推广经验等;对学校参加县级教研活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定期汇总通报等。学科中心教研组负责制订县级学科教研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大教研活动,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整理教研档案等,做到了典型带动、上下沟通、协调联动、辐射全县。学校负责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学校及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做好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考勤记录等。
二、建设教研队伍“四项措施”
“建”,制定《中小学兼职教研员聘任实施方案》,组建了67人组成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逐步建立了一支以名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研队伍。“管”,即兼职教研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选拔,定期聘用,定期考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保持教研队伍的活力和动力。“提”,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省、州一线专家、名师开展教材分析解读,中小学毕业班备考工作指导,选派学校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省、州名校跟岗学习和教育考察,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水平。“领”,即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引领作用,结对帮扶,明确职责,本校引领,区片带动,辐射全县。
三、建立“四项教研工作制度”
1. 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制度
姚安县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成立了12个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由县教学研究室学科专职教研员和聘任的兼职教研员组成,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引领、示范的作用,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研格局。结合学科特点认真制订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专题教研活动。
2. 建立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重要因素。制定下发了《中小学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的指导意见》,全县中小学同步推行集体备课,形成了“四六五二一”集体备课模式。“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六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随堂练习、统一课后作业;“五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复案生成、个性设计、教后反思;“二结合”:集体备课研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集体智慧与个性设计相结合。“一个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3. 建立常规管理考评制度
根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制定下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试行)》,从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学生辅导、考试、教学研究等方面规范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的责权,监控教学管理的过程,学校严格实行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县教育体育局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学校开展进行一次常规检查考评工作,并将结果作为年度教育综合考核的依据。
4. 建立教学诊断制度
制定下发《中小学教学诊断的工作方案》。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3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一是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开展随堂听课和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帮助任课教师分析查找课堂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教学常规管理诊断。通过听取学校领导汇报和查阅学校教学管理资料(重点是教研活动、实验教学、语文综合实践课、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培优辅差、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等内容),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三是召开座谈会。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诊断专家组成员与学校师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其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共同查找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四是反馈。通过召开会议,对开展诊断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形成书面诊断意见。五是整改。学校和教师根据书面诊断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六是跟踪问效。专家组对被诊断的学校和教师进行持续跟进,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个人发展持续引领,充分发挥教学诊断的作用。
四、开展“四项主题教研活动”
1. 关注常态教研,实现教研重心的转移
一是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教研活动。学校教研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为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途径,突出并强化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探索适合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路径和学习方法。二是重视课堂研讨。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论坛、课例分析等形成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新教师每年上研究課不少于4节,其余教师不少于2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要上观摩课,发挥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三是注重教研平台建设。学校为教师搭建教师研修的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教研、连片教研、结对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保证教师研修时间,合理设定研修任务。四是建立听评课管理。专职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每月不少于10节;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深入课堂听课每月不少于4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每月不少于3节,每学期不少于15节。五是实行教研员挂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研工作联系制度。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每学期到学校讲授示范课、公开课,组织研究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帮助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优化校本教研工作
学校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3. 关注小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在做好各级规划课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校本教研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转变,做实做细小课题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基础知识和能力不牢固、教学方法简单、训练方式单一、分组讨论流于形式、延长教学时间、作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认真分析、查找、梳理,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4. 关注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教研活动存在的课前不研讨、听课没目的、评课形式化等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的教研理念,以课例研讨为主阵地,变听评课为观议课,完善“课前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的教研流程,丰富课堂观察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审视反思课堂教学,着力推进观课议课走向专业化。
五、实施“三项教学评价机制”
1. 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2019年12月制定下发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每学年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定期发布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强化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2.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重视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构建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活力课堂,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进一步完善“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課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并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过去主要看“教师如何教”转到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上来。进一步改变教师教的观念与学生学的观念,让学生享受学习,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多边互动活动。
3. 实施教学质量分析机制
从2019年开始,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分析。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定期对所负责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分析,认真总结。各学校和教师利用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开展年级、班级、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客观评估教与学的现状,撰写分析报告,肯定成绩,直面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便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