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区域性差异越来越明显,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也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越发的不发达,这种恶性循环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本文选取作者所在的宿迁学院为例,分析其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一、区域的划分
宿迁学院生源都来自江苏省,对于江苏的区域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官方划分法:即按江苏省统计局编订的《江苏统计年鉴》将江苏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另一种划分方式即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划分法,即将苏南和苏北作如下划分:苏南即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在内的五个城市;苏北即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南通、泰州在内的八个城市。本文采用的是传统的民间分法。
二、就业区域流向现状分析
宿迁学院七系2013届毕业生共521人,其中461人在江苏省内就业,其余60人分布于全国其他地区就业,我们这里选取461个在江苏省内就业的学生作为总体的样本。经过统计分析,宿迁学院2013届毕业生生源地为苏南的共249人,其余272人生源地为苏北。461个在江苏就业的学生,其中323人在苏南就业,另外138人在苏北就业。上述数据显示了在苏南就业的人数要高于生源地是苏南的学生人数,另有数据表明,苏南大部分的学生都返乡工作,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苏北的学生也前往苏南工作。
三、就业区域流向原因分析
1. 经济原因。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薪资待遇问题,相对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相对而言工资也更高一些,发展空间也更大,对于应届毕业生这些无疑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2. 生源地因素影响。七系共有249人生源地为苏南,毕业之后这部分学生自然会选择回家或者是在临近家的周边地区找工作,因为这样既可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就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降低他们的就业成本。因此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流向苏南地区。
3. 行业因素。宿迁学院七系均为工科类专业,就业的专业大多为机械类、制造类重工业,这些单位大多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企业相对较少,在苏南地区在找工作会相对更容易些。
4. 学生主观因素。2013届的学生大部分都为90后,个性较强,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学生往往都有“人往高处走”的心理,也更想去大城市闯荡,尝试更加丰富精彩的生活,从衣食穿住行来说,苏南都要优于苏北。
四、就业区域流向差异性对区域整体的消极影响
1. 毕业生就业流向少的区域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从而导致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人才的结构性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科以上的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毕业于一些较低层次的高校,很多人事达不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不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大的作用。
2. 毕业生就业流向多的区域人才过剩。大量人才挤入经济发达地区,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人才浪费,这些人才不能正常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也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3. 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现阶段,知识就是生产力,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越是不发达的地区越需要高层次人才,而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留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从而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来越不发达,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的持续,长此以往,经济不发达地区永远都会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五、对策与建议
1. 为苏南地区构筑高层次人才基地。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充分发挥苏南地区市场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制定相关政策为苏北地区留住和引进人才。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包括设立专项奖学金及为到苏北地区、艰苦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减免助学贷款,拓宽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二是提高基层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吸纳能力。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制定配套政策支持和协助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疏通毕业生“先到基层锻炼,逐步选拔,择优任用”的成才渠道。
三是在选拔公务员和补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面,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等优惠政策,考研时可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在苏北地区的自出创业者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
四是在户籍和工资政策方面,明确录取到基层工作的,工资分别定高一档和定高两档,户口来去自由,提供免费人事代理等多项优惠政策。
五是在工龄计算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明确基层服务经历可合并计算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同时给予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试降低一个分数段、晋升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等多项优惠政策。
3. 推进苏南苏北地区发挥其优势资源,相互促进。一是促进苏南苏北产学研相结合。苏北地区可以结合自己优势的资源,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盐城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拥有海上苏东优势,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为了调整苏北工业布局,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苏南地区应该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峰学科,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一流创新平台,取得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立完善高端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相配套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带动苏北地区一起加入到产学研结合的项目中。
一、区域的划分
宿迁学院生源都来自江苏省,对于江苏的区域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官方划分法:即按江苏省统计局编订的《江苏统计年鉴》将江苏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另一种划分方式即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划分法,即将苏南和苏北作如下划分:苏南即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在内的五个城市;苏北即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南通、泰州在内的八个城市。本文采用的是传统的民间分法。
二、就业区域流向现状分析
宿迁学院七系2013届毕业生共521人,其中461人在江苏省内就业,其余60人分布于全国其他地区就业,我们这里选取461个在江苏省内就业的学生作为总体的样本。经过统计分析,宿迁学院2013届毕业生生源地为苏南的共249人,其余272人生源地为苏北。461个在江苏就业的学生,其中323人在苏南就业,另外138人在苏北就业。上述数据显示了在苏南就业的人数要高于生源地是苏南的学生人数,另有数据表明,苏南大部分的学生都返乡工作,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苏北的学生也前往苏南工作。
三、就业区域流向原因分析
1. 经济原因。毕业生找工作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薪资待遇问题,相对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相对而言工资也更高一些,发展空间也更大,对于应届毕业生这些无疑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2. 生源地因素影响。七系共有249人生源地为苏南,毕业之后这部分学生自然会选择回家或者是在临近家的周边地区找工作,因为这样既可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就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降低他们的就业成本。因此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流向苏南地区。
3. 行业因素。宿迁学院七系均为工科类专业,就业的专业大多为机械类、制造类重工业,这些单位大多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企业相对较少,在苏南地区在找工作会相对更容易些。
4. 学生主观因素。2013届的学生大部分都为90后,个性较强,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学生往往都有“人往高处走”的心理,也更想去大城市闯荡,尝试更加丰富精彩的生活,从衣食穿住行来说,苏南都要优于苏北。
四、就业区域流向差异性对区域整体的消极影响
1. 毕业生就业流向少的区域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从而导致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人才的结构性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科以上的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毕业于一些较低层次的高校,很多人事达不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不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大的作用。
2. 毕业生就业流向多的区域人才过剩。大量人才挤入经济发达地区,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人才浪费,这些人才不能正常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也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3. 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现阶段,知识就是生产力,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越是不发达的地区越需要高层次人才,而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留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从而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来越不发达,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的持续,长此以往,经济不发达地区永远都会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五、对策与建议
1. 为苏南地区构筑高层次人才基地。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充分发挥苏南地区市场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制定相关政策为苏北地区留住和引进人才。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包括设立专项奖学金及为到苏北地区、艰苦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减免助学贷款,拓宽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二是提高基层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吸纳能力。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制定配套政策支持和协助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疏通毕业生“先到基层锻炼,逐步选拔,择优任用”的成才渠道。
三是在选拔公务员和补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面,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等优惠政策,考研时可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在苏北地区的自出创业者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
四是在户籍和工资政策方面,明确录取到基层工作的,工资分别定高一档和定高两档,户口来去自由,提供免费人事代理等多项优惠政策。
五是在工龄计算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明确基层服务经历可合并计算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同时给予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试降低一个分数段、晋升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等多项优惠政策。
3. 推进苏南苏北地区发挥其优势资源,相互促进。一是促进苏南苏北产学研相结合。苏北地区可以结合自己优势的资源,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区位条件优越,南通拥有数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线资源,盐城拥有六百公里海岸线,拥有海上苏东优势,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为了调整苏北工业布局,发挥苏北地区的区位优势,苏南地区应该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峰学科,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一流创新平台,取得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立完善高端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相配套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带动苏北地区一起加入到产学研结合的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