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活动方式,帮助广大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是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而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玩具的选择与投放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小科学区,玩出大智慧”——只有秉承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才能保障科学育儿的实现。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科学区域 玩具选择 玩具投放
玩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很多幼儿因为玩具的存在不仅生成了基本的活动技能,同是还会伴随着玩具的使用,逐渐感知到最为基本的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时所必要的情感和态度元素。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效地使用玩具、合理地布置活动区域,将有助于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指幼儿对周边生活以及自然现象等展开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主观性学习活动。同时在此类活动生成的过程中,玩具扮演着被使用、被操作,甚至是交流媒介的作用,当教师能够深入幼儿当中,对其展开科学的指导或教育,或与幼儿共同游戏和活动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在科学引导下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他们会从活动中感知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感受到渴求真相、探索未知的紧迫感和期待心理,他们会在无形之中渴望用更多充分的新鲜有趣的内容(或知识)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二、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选择与投放的原则
玩具是构建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元素,合理的选择和投放,将会使其为幼儿成长增加更多的助力,反之则会事与愿违。
(一)真实自然原则
鉴于幼儿本身在年龄上所呈现出的特点,科学活动当中所渗透的一些思想与知识也不应该太复杂和超前,仍要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为主。同时,教师在准备玩具时,也可以广泛地发动幼儿参与准备和收集玩具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玩具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还能让幼儿亲自感受到玩具的产生过程,亲身感知玩具从普通的现实社会、真实生活和自然当中走进课堂、走进幼儿园的过程,让幼儿充满亲切感,消除陌生心理,从而激发其对接下来活动的兴趣,更愿意积极地投入其中,不断收获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个体成长。
(二)合理思維原则
所谓的合理思维是指教师在对玩具进行选择和投放时,一定要注重玩具本身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积极引导性,以及玩具和玩具之间所要具备的承接性和逻辑关联性。没有引导性的玩具,任幼儿径自玩耍、摆弄,也不会受到启发和感染,对其实际成长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而玩具本身所蕴涵的引导意义,并非教师的引导和主观性语言参与就可以替代,玩具的启示性应由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和感受,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是了。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进行玩具的选择时要慎重考虑,如不同玩具本身所蕴涵的科学概念,能够与哪些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产生一定的关联性,不同玩具之间的潜在联系,前一种玩具的使用对接下来的后一种玩具的玩耍又有何指导和启发意义等。教师在投放玩具时,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能够从个体成长的习惯性主动去接触玩具、应用玩具,感知科学与生活经验。
(三)差异性原则
由于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之中,其接受的启蒙教育有所不同,已经形成的性格特点和思考习惯也会有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玩具投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个体间的差异性特征。即便同一种游戏,不同的幼儿也会存在着操作接受难度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可以独立积极地去参与游戏和完成游戏,而有的幼儿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能够帮助其使用玩具的“智囊”,而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引导,幼儿对玩具的选择要更加具有合理性和互动性,能够帮助孩子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幼儿在用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启发或者受到教育。
三、基于发展现状的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选择与投放的思考
审视现阶段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的选择与投放,不难发现其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例如与幼儿的年龄以及成长阶段缺乏严密的契合性;投放玩具缺乏逻辑贯穿和系统序列性。再比如很多时候教师对整个幼儿成长阶段的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规划。在这种缺乏严密规划的教学流程下,玩具何时选择、选择什么,也充满了随机性,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玩具选择与投放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爱好,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有利于他们受到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增长他们的智慧。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需要在不断指导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养成。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在科学区域选择和进行玩具投放时,既要注重玩具本身的属性和适用范围,也要考虑到其对于幼儿成长本性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要秉承真实自然、合理思维以及差异性的原则,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发挥,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思想和行为上更加积极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张云.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玩具的投放[J].都市家教月刊,2012(10):217-218.
[2]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202.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科学区域 玩具选择 玩具投放
玩具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很多幼儿因为玩具的存在不仅生成了基本的活动技能,同是还会伴随着玩具的使用,逐渐感知到最为基本的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时所必要的情感和态度元素。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效地使用玩具、合理地布置活动区域,将有助于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指幼儿对周边生活以及自然现象等展开具有探究性、创造性的主观性学习活动。同时在此类活动生成的过程中,玩具扮演着被使用、被操作,甚至是交流媒介的作用,当教师能够深入幼儿当中,对其展开科学的指导或教育,或与幼儿共同游戏和活动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在科学引导下得到最大化的激发,他们会从活动中感知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感受到渴求真相、探索未知的紧迫感和期待心理,他们会在无形之中渴望用更多充分的新鲜有趣的内容(或知识)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二、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选择与投放的原则
玩具是构建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元素,合理的选择和投放,将会使其为幼儿成长增加更多的助力,反之则会事与愿违。
(一)真实自然原则
鉴于幼儿本身在年龄上所呈现出的特点,科学活动当中所渗透的一些思想与知识也不应该太复杂和超前,仍要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为主。同时,教师在准备玩具时,也可以广泛地发动幼儿参与准备和收集玩具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玩具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还能让幼儿亲自感受到玩具的产生过程,亲身感知玩具从普通的现实社会、真实生活和自然当中走进课堂、走进幼儿园的过程,让幼儿充满亲切感,消除陌生心理,从而激发其对接下来活动的兴趣,更愿意积极地投入其中,不断收获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个体成长。
(二)合理思維原则
所谓的合理思维是指教师在对玩具进行选择和投放时,一定要注重玩具本身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积极引导性,以及玩具和玩具之间所要具备的承接性和逻辑关联性。没有引导性的玩具,任幼儿径自玩耍、摆弄,也不会受到启发和感染,对其实际成长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而玩具本身所蕴涵的引导意义,并非教师的引导和主观性语言参与就可以替代,玩具的启示性应由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和感受,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是了。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进行玩具的选择时要慎重考虑,如不同玩具本身所蕴涵的科学概念,能够与哪些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产生一定的关联性,不同玩具之间的潜在联系,前一种玩具的使用对接下来的后一种玩具的玩耍又有何指导和启发意义等。教师在投放玩具时,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能够从个体成长的习惯性主动去接触玩具、应用玩具,感知科学与生活经验。
(三)差异性原则
由于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之中,其接受的启蒙教育有所不同,已经形成的性格特点和思考习惯也会有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玩具投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个体间的差异性特征。即便同一种游戏,不同的幼儿也会存在着操作接受难度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可以独立积极地去参与游戏和完成游戏,而有的幼儿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能够帮助其使用玩具的“智囊”,而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引导,幼儿对玩具的选择要更加具有合理性和互动性,能够帮助孩子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幼儿在用玩具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启发或者受到教育。
三、基于发展现状的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选择与投放的思考
审视现阶段幼儿园科学区域玩具的选择与投放,不难发现其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例如与幼儿的年龄以及成长阶段缺乏严密的契合性;投放玩具缺乏逻辑贯穿和系统序列性。再比如很多时候教师对整个幼儿成长阶段的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规划。在这种缺乏严密规划的教学流程下,玩具何时选择、选择什么,也充满了随机性,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玩具选择与投放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爱好,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有利于他们受到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增长他们的智慧。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需要在不断指导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养成。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在科学区域选择和进行玩具投放时,既要注重玩具本身的属性和适用范围,也要考虑到其对于幼儿成长本性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要秉承真实自然、合理思维以及差异性的原则,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发挥,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思想和行为上更加积极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张云.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玩具的投放[J].都市家教月刊,2012(10):217-218.
[2]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