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中基本理念的首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笔者认为,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阅读”与“实践”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多阅读,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那么,如何进行阅读呢?
1. 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大海中永生》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我们伟大的领袖邓小平逝世后,全国人民对他的悼念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体会课文重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走出教材,让学生拓展阅读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中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是必要的,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要重在激趣,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
二、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学习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因此我们平常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和孩子们的童心。教师不光要创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育学生观察生活,需要教师刻意引导,看似无痕,其实别有匠心。一天清早,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嗯,秋天,不,冬天冬天。”“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找冬爷爷,找到了,可别忘了向他问好,并给他写封信。”学生们听了,眼睛里满是期待,情绪高涨。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还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当天学生找到的材料说一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上发生的事、有些是和爸爸一起抓青虫、有些是邻居搬迁的变化,这就使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其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一个到几个,再由点到面,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越来越闪亮。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故事接龙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语文素养的培养,应以“阅读”与“实践”为重要途径,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也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溧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多阅读,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那么,如何进行阅读呢?
1. 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大海中永生》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我们伟大的领袖邓小平逝世后,全国人民对他的悼念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体会课文重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走出教材,让学生拓展阅读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中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是必要的,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要重在激趣,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
二、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学习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因此我们平常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和孩子们的童心。教师不光要创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育学生观察生活,需要教师刻意引导,看似无痕,其实别有匠心。一天清早,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嗯,秋天,不,冬天冬天。”“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找冬爷爷,找到了,可别忘了向他问好,并给他写封信。”学生们听了,眼睛里满是期待,情绪高涨。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还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当天学生找到的材料说一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上发生的事、有些是和爸爸一起抓青虫、有些是邻居搬迁的变化,这就使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其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一个到几个,再由点到面,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越来越闪亮。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故事接龙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语文素养的培养,应以“阅读”与“实践”为重要途径,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也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
(溧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