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2011年我国共计消费了19亿瓶葡萄酒,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那么这其中的投资机会呢?
进口葡萄酒投资别扎堆
葡萄酒这套投资体系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但是在选择进口葡萄酒投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比如波尔多左岸葡萄酒,通常要储藏10年以上。即使投资者买了2009年这么好年份的葡萄酒,现在也不适宜喝,需要放上十年八年才是真正的好时机。这就需要投资者有个长线的投资计划和预期。
中国人有种不好的习惯——做事喜欢一窝蜂。这容易造成“集体发烧、集体退烧”的现象频发。就像2011年,本身并不算是葡萄酒的好年份,无论是经营还是自己喝,都不算利好。可如果中国人还是一窝蜂地上,很多投资者就会在资金链方面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不成熟的国产葡萄酒
国外葡萄酒产品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无论新旧世界,讲究的都是一种传承。即使在澳大利亚、美国这样的新世界国家,也是靠移民将技术、种子传承过去。
在国内,即使是新天尼雅有西域36国的背书、张裕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也没有“传承”。中国的葡萄酒,真正的历史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真正的传承也只经历了两代人。后天时间积累明显不足,这也给国产葡萄酒产品造成巨大的压力。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葡萄酒市场,整个葡萄酒投资的发展表现得不成熟:
1.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文化、本质、内涵、种类、品种等都不完全了解,出现对以拉菲为代表的五大名庄的追捧,而提及二级、三级、四级庄时,国人投资者大多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投资。其实质是消费者对行业不熟悉,以及整个市场发展的不成熟。
2.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葡萄酒充斥市场。像昌黎事件就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认知。要遏制这种现象,必须公开产品源头、保证质量,建立公信力标杆后,才能防止投资体系陷入紊乱。
未来可期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的葡萄酒也存在一些可喜的现象:
1.现在国内葡萄酒采用的生产设备世界一流,即使是五大名庄的设备和我们相比都逊色不少。
2.现在国内葡萄酒生产商下定决心向国外学习,付出的学费远远超过预期,学习速度快得惊人。例如国内大型企业都会以极高的热情,参观国外优秀酒庄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快速学习和掌握国外多代人传承的知识。
相信不久以后,中国的葡萄酒不会再呈现粗糙的一面,反而以自己的“独特精致”占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因为中国气候地域极具复杂性,独特的小气候会形成独特的葡萄酒,就如同法国大多葡萄品种发祥地那伯纳市一样,凭借独特的风土条件,形成典型的葡萄品种。
到那时候,人们的选择偏好还是会回归。作为投资产品的国产葡萄酒,可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不妨将目光集中在特色产区和产品,如长白山的冰酒(东亚品性,中国唯一的自有品种,耐寒性比维代尔好,并且是红冰酒,比白冰酒更有味道)。
无论怎样,葡萄酒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长效、长线产业,急功近利地进入葡萄酒投资行业的人,如果太过浮躁,都不会有大的收益。当市场培育成熟后,真正的投资市场是会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市场,所有消费者都能参与进来。
贴士:他们都在投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中国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还是以改革为主,后期将会以开放为主,向国外开放更多的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投资兴趣被勾起,中国投资葡萄酒热潮也在近三年的时间兴起。
1.投资名庄酒。
即收藏以拉菲为代表的名庄酒。他们多是酒行业的内部人士,基本上都是为了赚取差价。拉菲价格一路上涨时,他们赚得金银满钵;现在一路下跌,形势不好。
另一种投资者是已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比较富有的人,他们的目标是收藏和品鉴。
2.投资酒庄。
一类投资者是葡萄酒业内人士。现在国内大的葡萄酒企业,都纷纷在国外购置酒庄,例如张裕和茅台。
另一类是地产业或者矿业老板,他们觉得葡萄酒的发展前景很大,纷纷投资国外的酒庄,作为一个项目运营。当然还有一些富豪平时爱好葡萄酒,觉得自己老是买酒,还不如几个人凑钱买个酒庄玩玩。
3.红酒信托和基金。
所谓酒类信托,就是以酒为标的物的信托产品,是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品信托相比,酒类信托收益率稳定,运作也较为成熟,省去储运、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的麻烦。
4.实品拍卖。
高端、名牌葡萄酒是一种奢侈消费品,也是一件好的金融产品。近几十年来,收藏名牌葡萄酒被认为是可以跑赢通胀、带来稳妥回报的投资选择。葡萄酒背后是庞大的的全球消费市场,在葡萄酒评论家、专业媒体和商业炒作等多方影响下,高端名牌葡萄酒始终供不应求,葡萄酒拍卖自然会出现。
进口葡萄酒投资别扎堆
葡萄酒这套投资体系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但是在选择进口葡萄酒投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比如波尔多左岸葡萄酒,通常要储藏10年以上。即使投资者买了2009年这么好年份的葡萄酒,现在也不适宜喝,需要放上十年八年才是真正的好时机。这就需要投资者有个长线的投资计划和预期。
中国人有种不好的习惯——做事喜欢一窝蜂。这容易造成“集体发烧、集体退烧”的现象频发。就像2011年,本身并不算是葡萄酒的好年份,无论是经营还是自己喝,都不算利好。可如果中国人还是一窝蜂地上,很多投资者就会在资金链方面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不成熟的国产葡萄酒
国外葡萄酒产品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无论新旧世界,讲究的都是一种传承。即使在澳大利亚、美国这样的新世界国家,也是靠移民将技术、种子传承过去。
在国内,即使是新天尼雅有西域36国的背书、张裕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也没有“传承”。中国的葡萄酒,真正的历史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真正的传承也只经历了两代人。后天时间积累明显不足,这也给国产葡萄酒产品造成巨大的压力。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葡萄酒市场,整个葡萄酒投资的发展表现得不成熟:
1.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文化、本质、内涵、种类、品种等都不完全了解,出现对以拉菲为代表的五大名庄的追捧,而提及二级、三级、四级庄时,国人投资者大多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投资。其实质是消费者对行业不熟悉,以及整个市场发展的不成熟。
2.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葡萄酒充斥市场。像昌黎事件就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认知。要遏制这种现象,必须公开产品源头、保证质量,建立公信力标杆后,才能防止投资体系陷入紊乱。
未来可期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的葡萄酒也存在一些可喜的现象:
1.现在国内葡萄酒采用的生产设备世界一流,即使是五大名庄的设备和我们相比都逊色不少。
2.现在国内葡萄酒生产商下定决心向国外学习,付出的学费远远超过预期,学习速度快得惊人。例如国内大型企业都会以极高的热情,参观国外优秀酒庄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快速学习和掌握国外多代人传承的知识。
相信不久以后,中国的葡萄酒不会再呈现粗糙的一面,反而以自己的“独特精致”占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因为中国气候地域极具复杂性,独特的小气候会形成独特的葡萄酒,就如同法国大多葡萄品种发祥地那伯纳市一样,凭借独特的风土条件,形成典型的葡萄品种。
到那时候,人们的选择偏好还是会回归。作为投资产品的国产葡萄酒,可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不妨将目光集中在特色产区和产品,如长白山的冰酒(东亚品性,中国唯一的自有品种,耐寒性比维代尔好,并且是红冰酒,比白冰酒更有味道)。
无论怎样,葡萄酒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长效、长线产业,急功近利地进入葡萄酒投资行业的人,如果太过浮躁,都不会有大的收益。当市场培育成熟后,真正的投资市场是会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市场,所有消费者都能参与进来。
贴士:他们都在投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中国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还是以改革为主,后期将会以开放为主,向国外开放更多的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投资兴趣被勾起,中国投资葡萄酒热潮也在近三年的时间兴起。
1.投资名庄酒。
即收藏以拉菲为代表的名庄酒。他们多是酒行业的内部人士,基本上都是为了赚取差价。拉菲价格一路上涨时,他们赚得金银满钵;现在一路下跌,形势不好。
另一种投资者是已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比较富有的人,他们的目标是收藏和品鉴。
2.投资酒庄。
一类投资者是葡萄酒业内人士。现在国内大的葡萄酒企业,都纷纷在国外购置酒庄,例如张裕和茅台。
另一类是地产业或者矿业老板,他们觉得葡萄酒的发展前景很大,纷纷投资国外的酒庄,作为一个项目运营。当然还有一些富豪平时爱好葡萄酒,觉得自己老是买酒,还不如几个人凑钱买个酒庄玩玩。
3.红酒信托和基金。
所谓酒类信托,就是以酒为标的物的信托产品,是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品信托相比,酒类信托收益率稳定,运作也较为成熟,省去储运、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的麻烦。
4.实品拍卖。
高端、名牌葡萄酒是一种奢侈消费品,也是一件好的金融产品。近几十年来,收藏名牌葡萄酒被认为是可以跑赢通胀、带来稳妥回报的投资选择。葡萄酒背后是庞大的的全球消费市场,在葡萄酒评论家、专业媒体和商业炒作等多方影响下,高端名牌葡萄酒始终供不应求,葡萄酒拍卖自然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