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知识人才,而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思维中最为重要,最为可贵的一种思维.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敏锐性;分析综合能力;直觉思维
  
  1. 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性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敏锐性
  要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造欲望. 创造心理学指出:情感、求知欲、进攻性是创造性活动的动机. 中学生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心理状态过渡的阶段,智力和意志薄弱,行为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思维容易发生定式. 他们往往只重视机械学习,而轻视有益的学习;他们往往满足课本上的结论,对结论的必然性和来龙去脉不求甚解,缺乏进攻性. 发现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 这样,学生就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研究,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可通过以下教学渠道来实现.
  (1)探索公式的来源. 对一些公式、定理、例题,先不给结论,而是引导通过试验、观察、归纳、引申、发现规律,得出猜想,再加以证明.
  (2)探索题型的变通. 在例题、习题的教学中,教师不易就题论题,不要题目解完了,思路就断了,而应该启发学生把思路延续下去,从习题的各个方面去类比、联想,探求题型的变通,并加以拓展,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3)探求一题多变. 对一些题目,适当提供一些问题背景,增加发散程度,引导学生把题目引申、发展、拓宽,从一个已知问题变化到或引申到另一个新的问题.
  例1 已知: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B,D,∠1 = ∠2,求证:AB = AD.
  分析 欲证AB = AD,由图可知,AC为公共边,又已知AB⊥BC,AD⊥DC,∠1 = ∠2,从而可利用“两角及一角的对边”来证明.
  如果我们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对调,这时题目能成立吗?
  例2 已知: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是B,D,AB = AD,求证 ∠1 = ∠2.
  分析 欲证∠1 = ∠2,由图可知AC为公共边,由已知AB⊥BC,AD⊥DC,AB = AD,从而可利用“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来完成证明.
  因此,通过对题目条件或结论逐步更换,引导学生对每个数学问题尽可能多角度地分析、判断、引诱、推导,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 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而且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认识事物时,首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综合. 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情境,营造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教师精心铺设台阶,调控引导,把学生指向设疑——模具演示——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中去. 例如在“整式(2)多项式”的教学中,先复习单项式定义,再拿出几块已写好单项式的方块板,启发学生思考“若把方块板拼合在一起”又可得到什么?例如:6x - 2x + 7,在学生积极地分析和猜想的基础上,把式子写在黑板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层次分析,再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这样适时点拨环环紧扣,分析步步深入,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以假设和猜想为最优选择. 如在几何的证明中,经常采用假设和猜想,从而使问题得到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前,可让学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然后分别画出它们的三条中线,多数学生可能会产生“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猜想;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通过度量或拼接,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猜想等.其实,数学上许多重大突破,往往通过“猜想”实现.所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接触问题时允许学生大胆猜测,如猜选择题答案,猜证明题结果,猜学科发展趋势等等,然后按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推力、确定猜想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能思善论的良好习惯.
  总之,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进行创造教育的中心环节,应该利用现有课堂,在教学中把扎扎实实把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把常规训练与创造性智力训练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的巩固、扩展,激发创造性思维,开拓创造视野,开发创造性教育,以适应“三个面向”及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其他文献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考试和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因此中考对每位初中学生非常重要. 初三数学学科在考试的分数比例中又占很大的比例,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和我们教的主要阵地. 教学的主要目标的完成,都必须依靠课堂.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看了一些文章,有了一些收获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下,请大家指正.   1. 老师应根据困难学生问题,进行分层次教学  为减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一个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审题,理清题意;②探究解法,理清思路;③解决问题;④回顾解题过程. 其中,审题作为第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审题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几个解题环节,审题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础,而观察就是审题的基本表现形式,观察得来的信息是探究解题方法、制定解题计划的依据.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解题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学生一生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究缺乏系统性. 由于苏教版实验教材中首次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以培养策略为主要目的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又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到底有哪些策略?策略与方法有什么区别?策略与思想有什么不同?怎样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如何使学生初步形成策略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的
[摘要]当前职教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所以,数学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以创造出一套与时俱进、同时适合老师和学生的职教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教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数学教学一直是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对职教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使得数学教学成为师生都为难的一门课,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于是笔者针对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存在新用户获取难、用户留存度低、客户需求无法得到关注等问题。基于福格行为模型对用户需求的调查,该数据库应从动机、能力、触发等三个维度进
【摘要】本文結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围绕能力的培养,发展典型例题的多解多用和多变的做法,在课堂结构上大胆做了四个阶段的改革,分别为:着眼能力,从头做起;启发思路,再扶一程;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大胆放手,寻求新意,并做7探究,通过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提高了应变的思维能力,形成了优良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自学能力。  【关键词】着眼能力;启发思路;发现规律;寻求新意    注:“本文中所涉
在完全掌握与圆有关的知识点条件下,要以轴对称的视角理解圆的基本性质,要以运动的视角理解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并要灵活地与教材中其他相关知识点建立起紧密联系. 当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周上运动时,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的位置关系会出现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周角外、圆周角边上,而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不变的,前者是后者的一半. 与圆有关的三个直角:直径上的圆周角、切线与过切点的半(直)径构成的角、弦与垂直于
【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情趣,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以下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有效做法. 通过旧知铺垫,扫除旧知识障碍,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让小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不再难不可攀. 简洁新颖具有激励性的导入,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开始主动探究. 分层递进式练习,能让孩子们当堂巩固数学知识,及时形成数学技能. 符合学生情感需求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初中数学考试对学生的考察,在原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