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缛到充分的发展。
1.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导”的教育艺术。
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師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教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像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其自身的榜样示范性,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
教师还要用心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要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与技巧,改变批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引导,区别对待。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用诚挚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爱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宜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宜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又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教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师生相处会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3.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要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的,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这个班级的荣誉。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将班干部、三好生、品德优秀生的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侯,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得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
班级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的途径,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坦然自若地放手让学生自主选举。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班干部、三好生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
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威望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及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1.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导”的教育艺术。
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師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教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像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其自身的榜样示范性,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
教师还要用心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要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与技巧,改变批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引导,区别对待。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用诚挚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爱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宜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宜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又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教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师生相处会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3.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要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的,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这个班级的荣誉。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将班干部、三好生、品德优秀生的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侯,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得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
班级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的途径,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坦然自若地放手让学生自主选举。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班干部、三好生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
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威望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及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