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激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灯光与影子》一节时,首先我提问道:“还记得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吗?其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们各个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仍然情绪高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话锋一转:“是啊,春晚留给我们值得回忆的东西太多了,但2005年春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该数《俏夕阳》了,因为它不仅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展示了我们唐山人的风采,单是剧中老奶奶那种健康、向上的精气神就足以让我不能忘怀,难道不是吗?在这老师还要告诉大家其实《俏夕阳》来源于皮影,那么你知道皮影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灯光与影子’。”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同时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生活,诱发兴趣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太阳光与影子》一节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我带学生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前分组让学生准备了要使用的工具,深刻地理解了平行投影这一概念,更使学生能很好地应用生活实际去解决数学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数学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冀教版九年级数学《形状相同的图形》一节时,在介绍了一些形状相同的图形及自由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后,我又展示了一幅复印机正在缩放图形的图片,接着展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照片,提问: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呢?在纸上画出你最喜欢的图形。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将其放大或缩小,得到两幅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画了起来。在提问中我发现他们确实用心去画了,有的同学说:“我画了大小不同的两个笑脸,我想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笑。”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北师太版九年级数学《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一节时,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大家對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回答刹车距离究竟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一些资料,明天上课看哪一名同学说得最准确,也好让我们给司机叔叔们提一些好的建议,保障行车安全。”如此结束,再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了学习兴趣,产生了认知的需求,取得“课虽终,需犹存”的效果
  总之,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数学兴趣在生活中闪光。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学以致用;价值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建立自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创设情景;情感教学;合理设计    作为一个初中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氛围的好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 如果学生对某些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时就会精神振奋、兴致勃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毅力,学习效果倍增. 相反,如果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地去学习,那就会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学习效果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将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可以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和培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方法;渗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引入教学,这是一堂有效课程教学的开始,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本文介绍了问题情境的含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背景,着重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精心
中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 解决问题中,培养思维的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础和源泉,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不墨守成规,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探索创新. 学生思维的创新往往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著名
摘要:面对我校新生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现状,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把生动的故事、美丽的传说适时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由于我市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不断扩招,我校的新生数学基础很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課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实施互动式教学,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可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总是说听不明白或不会做作业。为此,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