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规律,让学生会学数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现规律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文章从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启发学生复习旧知识、诱导学生类比、激发学生猜想等角度来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规律 观察 复习 类比 猜想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45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数学规律就是指在数学定义下,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数学中的定理、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数学规律.这是无数数学家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呢?我认为,教师要创设思维情境,向学生传授观察、复习、类比、猜想和推理等思维方法,使其经过分析、思考、概括,独立地发现数学规律.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做法,敬请同行指教.
  一、指导学生观察实物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纸片,要求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并进行拼接.此时,教师出示提示性填空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掌握了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这样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图形的对称性、垂径定理等知识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启导学生复习旧知识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下列题目: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6x 4=0;
  2.2x2-7x-4=0;
  3.x2 px q=0(p2-4q≥0);
  4.ax2 bx c=0(a≠0,b2-4ac≥0).
  要求四个学生上讲台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待大多数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评讲.讲到第4题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前面我们在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时说过,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表示成ax2 bx c=0(a≠0)的形式.现在我们又用配方法求出了ax2 bx c=0(a≠0,b2-4ac≥0)的两根是
  x=-b±b2-4ac2a.
  也就是说,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把它化成一般形式,在Δ=b2-4ac≥0时,它的根就是
  x=-b±b2-4ac2a.
  这种方法叫做公式法,
  x=-b±b2-4ac2a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
  0)的求根公式.”这样,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启发,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对新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此外,教师在讲授乘法公式、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等知识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三、诱导学生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时,教师可诱导学生:“分式和分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学们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然后尝试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学生经过回忆和改述,能较顺利地认识、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又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向学生提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似.应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方面却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猜想
  猜想是指对研究对象经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推测性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如,讲授“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同位角不等,则两直线会怎样呢?”学生经过画图、观察,猜测:“同位角不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会怎样呢?”学生根据图形,猜想:“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猜想,可有效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思维.
  在我从教的十八年中,我体会到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的教学有以下优点:首先,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眼、耳、手、口、脑并用,读、写、听、看、思相结合,能增强认知和记忆效果;其次,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近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学生不论在知识掌握方面,还是能力提高方面,效果都比其他班好.
  (特约编辑 嘉 卉)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课堂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导致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应用班班通白板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班班通白板资源进行物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方便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关键词]班班通白板资源 初中物理 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
[摘要]每年高考都把实验能力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实验题的命题范围也已由考纲内实验逐渐转向对考纲内实验的拓展。实验考查已由识记、熟练型演变为灵活、能力型,这种命题思想显然增加了高考实验复习的难度,不少教师或学生感到实验复习不好把握,甚至无所适从。分析研究近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发现,实验题命制时,注意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重在手脑并用。因此,在实验复习时,可采用模块复习法,即第一模块:基本仪器、仪
[摘要]在实行新课程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有效顺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应把课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课外活动 生活性 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55
[摘要]作者参与了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深受启发。文章从课堂的引入、自主學习、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关键词]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57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教学内容的课,由不同学校不同备课组的不同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师自身的特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由于教师不同,所上的班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都在探求课堂的高效性,以此来解决物理课堂教学任务重、难度大与所分配的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在物理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渐渐发现课堂导入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收到事半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模块的复习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体会所学知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发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 本质 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75氧化还原反应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難点
期刊
[摘要]对比《减数分裂》同课异构教学的两种教学处理方式发现,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回归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轨道上来,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思维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07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遗传和进化”这个知识模块的重点内容
[摘要]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结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阐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思路与策略,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关键词]新课程 理想课堂 构建[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1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生物学习的不断进步,同时还能以探究的有效促课堂的高效。[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 高效[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2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