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运用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来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进行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基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学生和数学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学生难以理解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融入,以上问题均能够有效解决,促进学生形成多样化和形象化的思维。因此,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48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教育从组织、方法、形式、内容、目的全部进行改革,因此教师需要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普及,促进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提供学生更加有力的学习工具,创造多彩丰富的教育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视觉化、多样化、抽象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实质和过程,提升数学教学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教学氛围
第一,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他们对没有见过、新颖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短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举例如下:在進行指数函数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数学教师可将细胞分裂视频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细胞分裂就是指一个细胞经过分裂以后,会变成两个,两个细胞经过分裂,会变成四个,四个细胞会变成八个等等。采用这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程度,从而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出事其学习体系的形成。另外,教师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创造学习氛围,高中时期学生的三观正在逐步形成,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高中生生活,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辅助,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相关原理和公式进行理解,如在进行空间和立体几何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模拟作图,对其空间想象力进行培养[1]。
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通常为教师利用辅导资料和板书教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不但降低学习效率,还违背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显著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减少知识掌握所用的时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的学习一直让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函数动画进行设计,特别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函数图像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参数数值进行改变,这会造成函数图像的方向和开口发生变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函数图像模型的建立,帮助其利用相关软件画出函数图像,便于学生理解。
同时,因为学生个人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难点也不一样。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能力相似的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共同讨论学习,有效减轻教师压力,增加其他学生学习效率[2]。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受到重视。现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第一,信息技术在应用上不被地域和时间所限制,现在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课堂上学生在课下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群聊,增加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另外,教师可将网络资料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因为目前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家长和教师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对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有效增强学习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尽量保证作业具有开放性质,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问题进行自主设计和解答,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
由于信息技术独有的性质,可帮助调整教学结构,传统教学过程中更多使用到板书,不但需要擦黑板,还难以教授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内容,对于学生逐渐提升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能适当扩充课后习题中出现的知识,例如出现很多次的禽流感信息和神舟飞船等背景信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学习并不枯燥[3]。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对信息技术的优点加以利用,展现数学原理和概念魅力,建立数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玮. 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构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3):231.
[2]李瑞久.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 2019, 000(007):P.15-15.
[3]缪华涛.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25):0135-013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48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教育从组织、方法、形式、内容、目的全部进行改革,因此教师需要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普及,促进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提供学生更加有力的学习工具,创造多彩丰富的教育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视觉化、多样化、抽象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实质和过程,提升数学教学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教学氛围
第一,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他们对没有见过、新颖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短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举例如下:在進行指数函数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数学教师可将细胞分裂视频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细胞分裂就是指一个细胞经过分裂以后,会变成两个,两个细胞经过分裂,会变成四个,四个细胞会变成八个等等。采用这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程度,从而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出事其学习体系的形成。另外,教师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创造学习氛围,高中时期学生的三观正在逐步形成,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高中生生活,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辅助,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相关原理和公式进行理解,如在进行空间和立体几何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模拟作图,对其空间想象力进行培养[1]。
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通常为教师利用辅导资料和板书教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不但降低学习效率,还违背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显著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减少知识掌握所用的时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的学习一直让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函数动画进行设计,特别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函数图像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参数数值进行改变,这会造成函数图像的方向和开口发生变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而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函数图像模型的建立,帮助其利用相关软件画出函数图像,便于学生理解。
同时,因为学生个人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难点也不一样。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能力相似的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共同讨论学习,有效减轻教师压力,增加其他学生学习效率[2]。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受到重视。现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第一,信息技术在应用上不被地域和时间所限制,现在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课堂上学生在课下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群聊,增加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另外,教师可将网络资料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因为目前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家长和教师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对其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有效增强学习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尽量保证作业具有开放性质,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问题进行自主设计和解答,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
由于信息技术独有的性质,可帮助调整教学结构,传统教学过程中更多使用到板书,不但需要擦黑板,还难以教授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内容,对于学生逐渐提升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能适当扩充课后习题中出现的知识,例如出现很多次的禽流感信息和神舟飞船等背景信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学习并不枯燥[3]。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对信息技术的优点加以利用,展现数学原理和概念魅力,建立数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玮. 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构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3):231.
[2]李瑞久.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大世界, 2019, 000(007):P.15-15.
[3]缪华涛.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25):0135-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