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上级错误决定或命令问题探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对于上级决定或命令的执行制度,司法机关同样适用《公务员法》,那么对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司法过程中执行上级的错误决定或命令究竟应当如何认定,是否属于徇私枉法罪的动机——“徇私、徇情”的范畴?对此,理论界并无明确的认识,故笔者拟对其加以探析。
  关键词:违法决定;“徇私、徇情”;明显错误;徇私枉法罪
  一、问题的提出
  《公务员法》第12条第3款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同时,第54条又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两条规定明确了上下级之间的职权职责关系,既体现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又为下级向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由于上级的决定或命令有误给工作造成损失提供了渠道。它弱化了权力的绝对性,强化了权力的相对性,减少了下级对上级的权力依附和盲目服从、绝对服从,强调了法律意义上的服从与不服从。
  目前我国司法系统行政色彩较为浓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仍以领导与被领导为主,因此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领导同志对案件如何处理进行“过度”指示甚至干预司法的现象。由于目前司法机关不独立,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同样难以脱离地方行政机关及上级机关领导的管制,执行上级的错误决定或命令,从而违反规定的程序作出错误的处理决定。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所谓“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或“干预依法办案”。而这就涉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徇私枉法问题。
  《刑法》第399条第1款规定了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司法工作人员明知案件的事实真相,出于屈从私利、私情的动机,有意识地实施枉法追诉、包庇、裁判等行为。本罪的犯罪动机有的是贪图钱财、女色,有的是袒护亲友、同事,有的是泄愤报复,概括起来就是“徇私、徇情”。所谓“徇私”,是指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如追求钱财、美色等不法的利益;所谓“徇情”,主要是照顾私情、隐情,袒护亲友,或者泄私愤报复等。
  对于文章开头提出的“执行上级错误决定和命令”,需要加以分析认定其是否属于本罪中的“徇私、徇情”。王作富教授曾在书中指出:“本罪行为人枉法的动机在于徇私、徇情。在认定本罪时,除查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以外,还须查明其动机是出于徇私、徇情。如果是由于隶属关系,不得不执行上级错误指令,造成错案,而行为人并不具有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不能以徇私枉法罪论处。”[1]
  二、上级错误决定和命令的概念及类型
  命令或指令,是指上司对下属发出的必须执行的行为要求,其代表着上司的意志,下属具有服从的义务。[2]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主要包括一般错误、明显违法两种情形:
  1.一般错误。即上级作出的一般性“有错误”的决定或命令,包括超越权限、违反程序等。因为上级机关的领导岗位职责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案件的看法不尽相同,因此作出与办案人员认识不相符的指示或意见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2.明显违法。如直接违背上位法明确规定、不符合法定形式、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等作出的决定或命令。此处所称“明显违法”,是指具有普通理智和法律知识的公务员,都可以判断上级决定或者命令的违法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明显违法”的认定标准应如何确定。有学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3]:首先,明显违法是客观的,它以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客观上的明显违法为准。其次,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与法律的明文规定相冲突和矛盾。最后,明显违背的法是依照立法法确定的法定范围,包括法律法规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主体资格不合法;明显超越职权;内容明显违法;严重违背法定程序;形式上有严重缺陷;等等。
  三、原因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出发,笔者认为,司法工作人员对于执行上级的错误决定和命令可能出于三种心态:
  1.畏惧心理,即受上级的强制、胁迫,不得已而为之。在我国的各级国家机关中,“官本位”色彩浓厚,通常是“一把手”掌握大事的决定权。上级对下级、领导对下属工作的“过问”甚至干涉屡见不鲜。在很多情况下,事情的处理是以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为依据,完全由长官意志决定的。如果上级以威胁、强制性的手段逼迫下级执行自己的决定和命令,则可以允许下级工作人员违心地执行错误指令。
  2.迎合、讨好上级的心理。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如上所述,只不过一个是被动执行,一个是积极主动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得到上级的许可、奖赏。这种迎合心理在主观上具有可责罚性,因为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理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其却为讨好上司不惜违法违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故而,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工作人员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3.对于上级的命令或指示一味执行,未加以思考。这是一种对工作的不负责、消极应付的心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发现上级决定或者命令的错误性质,而是径直予以执行。但是,从其主观心态上来说,却又不具有“徇私、徇情”的动机,而只是对工作的敷衍塞责,可以说仅仅是一种因违反注意义务未正确履行职责的业务过失抑或是玩忽职守行为。
  四、责任认定及处罚
  如果上级作出的决定或者命令是明显违法的,依照《公务员法》第54条的精神,下级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如果上级坚持不改变,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下级有权利也有义务不执行,如果其执行了,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4]对于服从上级的命令与指示是否属于抗辩的理由或者说排除刑事责任事由的范畴,各国有不同的规定。   1.加拿大刑法规定,上级命令要成为辩护理由,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被告人和命令人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在主观上相信上级命令是合法的;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超出命令的范围;等等。”[5]
  2.德国刑法规定,长官向有服从义务的下属发布命令如果是为法秩序所禁止,则不排除依此等命令而为之行为的违法性。但是,下属不因依长官之命令而实施之违法行为而受非难。与此相适应,他不负刑事责任,同时也就不受处罚。[6]
  3.执行命令或指令作为排除行为犯罪性的事由,第一次被1996年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正式立法化。该法典第42条第2款规定:“对于执行明显是不法命令或指令的行为人,按照一般原则承担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不执行明显是不法的命令或指令的,不负刑事责任。”
  结合上述诸国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在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明显违法的情况下,司法工作人员不加抗拒地执行,我们很难确定其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不得已、自愿还是乐意为之,但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执行错误决定和命令必然会给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一定损害,因此,上级命令在此不能成为辩护理由。不论司法工作人员出于何种心理,只要是违背事实和法律进行枉法侦查、追诉、裁判的,皆可以认定为具有“徇私、徇情”的动机,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标准的,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对于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系一般错误的情况,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对于第一种情况,即受强制、胁迫,出于畏惧心理,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因执行者——下级工作人员主观上没有“徇私、徇情”的动机,而是被胁迫实施,加之执行的仅是一般错误的行为,故而根据上述英美各国和法德等国的相关规定,执行人不承担责任,如果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的,则其上级领导构成徇私枉法罪。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出于迎合、讨好上司的心理而实施一般错误行为的,因为其本身已经知道上级的命令或指示是错误的,但为了获得职务升迁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而违背事实和法律执行的,其主观上具有可责罚性。因而,虽然实施的只是一般的错误行为,但他的这种心理或者说动机具有“徇私、徇情”的性质,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的,则构成徇私枉法罪。
  对于第三种情况,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本应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但是却由于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或者根本放弃了应尽的检查职责,而对上级的命令或指示不加审视径直执行,从性质上来说,是一种业务过失或者说玩忽职守行为。因为我国《刑法》第397条规定构成玩忽职守罪要求“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司法工作人员过失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或指示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一般不能以玩忽职守罪论处,可以认定为“业务过失”。
  注释:
  [1]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5页。
  [2]参见杨景宇、李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3]刘金荣:“公务员不服从的行为研究”,载《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
  [4]此处所称“相应的”责任,是指公务员并非一概承担所有的责任,因为这里有上级决定或命令的介入,公务员是在执行上级的决定或命令,因此,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公务员承担责任的范围与程度。参见杨景宇、李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146页。
  [5]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153页。
  [6][德]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修订译本),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239页。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侦监处干警,北京市 顺义区 101300)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以“毒胶囊”、“地沟油”、“毒奶粉”等犯罪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领域内的犯罪,对我国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职能新突破的检察机关,怎样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从食品犯罪的含义、危害、检察机关保障食品安全的依据、方式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检察机关;保障食品安全;作用  “毒胶囊”、“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经曝光后,一时间
期刊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实践运行的重要一环,在进行法制宣传、推进法治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检察机关如何结合办案加强法制教育,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大课题。  一、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加强
期刊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总则明确“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情况下,刑事诉讼法再对其中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实行监督,成为了此次修改刑诉法的一个亮点。此前,社会各界对新刑事诉讼法增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多有非议,主要理由是这一制度事实上违反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且由人大常委会
期刊
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之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字面上看,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犯罪似乎不存在什么难度。但在实践中,由于千变万化的案情,诈骗犯罪与其他罪名以及一般经济纠纷之间的区别有时并不那么明显。这时在认定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问题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分歧,笔者从实践中的案例入手,分析诈骗犯罪与其他罪名的区别,就诈骗犯
期刊
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是检察机关内部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检委会工作的规范开展对提升检委会议事决策水平,保证案件质量,推动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不少检察院尤其是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厘清职能等多方面不断推进。  一、当前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1、办事机构不完善。目前,基层检察院检委会机构设置上存在多种形式,少部分检察院成立
期刊
随着轰鸣的联合收割机到来,新一轮三夏工作又拉开序幕。在上级关于秸秆焚烧文件逐级送达的同时,各乡镇政府也积极配合召开各级关于配合实施《关于三夏期间禁止焚烧秸秆的若干意见》。我院本着关注民生,对三夏期间的环境污染情况开展一次焚烧秸秆调查报告。更多的是听取百姓心声,关注环境污染。希望找到百姓利益与政府执政为民的最佳结合点,让秸秆焚烧不再死灰复燃,恢复农村三夏期间清新空气。  问卷调查时间  5月25—6
期刊
一、信息情报部门设置应予明确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必须建立专门的情报部门与情报人员。但是,如何设置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高检也没有规范性或政策性指导意见。有的认为应当将情报部门设置在举报中心;有的认为在反贪部门设置专职情报人员;有的则认为抽调反贪、举报中心、预防科人员,新成立情报中心等等。笔者认为,对情报中心设置问题制定规范性指导文件是当务之急。信息情报部门最适宜设置在举报中心。现行举报中心职能存在
期刊
检察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检察制度。在国外没有检察委员会这一检察制度。我国的检察委员会制度在上世纪 50 年代正式确立,几十年来,检委会制度在推进我国的法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检察委员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一些基层检察院,检委会组织结构不合理、议事过程不规范、职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并不少见,因此,
期刊
笔者就如何扎实有效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粗浅探讨。  一、关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作,政策性、法律性很强,需要各级组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立责任分明,上下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基础工作,必须首先抓实打牢。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从“机制——预测——预防——调处”环环相扣的严密
期刊
徇私舞弊是指贪图钱财、袒护亲友、照顾关系或为其他私情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处理公务的行为。徇私舞弊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一种严重渎职犯罪。对照我国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可知渎职罪中的大部分罪名都属徇私舞弊犯罪的范畴。  一、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徇私。徇私包括:徇金钱、徇私情、徇私利、徇特权。徇金钱,即直接谋取金钱,亦及贪赃。徇私情,即维护亲情、乡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