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我只吃第二只螃蟹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像大多数香港人一样,非常勤奋:担任多档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两所大学任教,平均年出书三本,全年演讲150场……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内地人最熟悉的香港人之一。他是梁文道,华语媒体把他当作公共知识分子代表,身兼数职的他成为务实型财富人物。
  胡润财富榜这样点评他:从教授到作家,从主持人到专家,梁文道的身价飙升了三倍,财富积累也翻了三番,虽然他身兼数职,但因为把每一种职业都做到了极致,所以薪水和后期财富效应要远远高于同行。
  
  干活:跳一跳,能摘到
  
  最忙的时候,梁文道同时在凤凰卫视做四档节目:《铿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走向2010》和《时事直通车》;最高记录时,观众会在凤凰卫视一天看到他八次。他常常跟台长刘长乐开玩笑:“你们这么折磨我,还不如直接把一个台交给我,叫凤凰卫视文道台,我一个人来做算了。”其实,凤凰卫视只是梁文道的兼职,除此之外,他还有若干兼职:13个国家和地区报刊的专栏撰稿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而他的第一职业则是香港商业一台总监。
  梁文道生于香港,很小就随父母去了台湾。小时候,他常常和别的小朋友去苹果园摘苹果。修剪过的苹果树不太高,但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摘到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小朋友会抡起竹竿击落树枝上的果实,砸落在地的苹果往往被摔得破烂,汁水外溅。梁文道却很聪明,他先在园子里找一棵并不高的果树,然后奋力往上跳,同时伸直手臂,争取跳跃到最高处时采摘到苹果。虽然他并不是每次跳跃都能摘到苹果,但只要是摘到手的苹果绝对是完好无损的。
  童年的趣事,让梁文道在成长与赚钱的过程中深受启发。梁文道最早在香港大学做讲师,一周只上几节课,大多数时间不用坐班,相当悠闲,唯一的缺点就是钱不多。那时候,家人都在台湾农村,大部分薪水得用来补贴家用。因此,梁文道在香港过得并不舒坦,住学校提供的教工宿舍,吃学生食堂。
  梁文道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但他想想自己除了读过很多书,会教书外,似乎没有别的赚钱门道。闲适的生活有点儿像摘没有高度的苹果,太简单了,不费什么工夫。于是,梁文道开始做有难度的事,起初是写书。第一本书拖拖沓沓写了大半年,写好后他非常不满意,拿到出版社也没有人愿意要。梁文道觉得写书就像摘高大果树上的苹果,自己还不够高,还没有能力摘下来,而在香港大学的工作,又像高个摘矮树上的苹果,太轻而易举。他认为,真正能发掘的赚钱之道,应该是那种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
  于是,梁文道退而求其次,开始给报刊投稿。刚开始有点难,因为没有名气,不会找选题,千字文发到编辑那里,总是改了又改,很多时候都要按照编辑布置的选题重新再写。渐渐地,他的稿子越写越好,约稿的媒体也越来越多,稿费随之水涨船高。
  
  增值:只吃第二只螃蟹
  
  梁文道的才华逐渐显露,华语媒体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公共知识分子。当时,刚刚成立的凤凰卫视和香港商业一台几乎同时向他发出邀请,为他开辟文化类节目做主持,薪水相当可观。
  梁文道很是心动,一旦从平面媒体的作家跨越到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将是人生更大的提升和更多财富的收获。看似很容易做出的决定,梁文道却思虑了很久,最后,他婉拒了电视台。这个决定颇让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意外,当时,就连央视的几位知名主持人都跳槽到了凤凰卫视,他没有料到没有任何主持经验的梁文道会拒绝这块诱人的大蛋糕。
  这是因为梁文道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他为自己的造型自卑,自己既不够帅又不够高,还有些微微秃顶,声线也没有磁性,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也没有任何像他这类人成功主持节目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如果当时梁文道闯进凤凰卫视,无论最终是否成功,一定是“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两年后,梁文道还是迈进了凤凰卫视。他在《开卷八分钟》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电影很快风靡全国。一个叫梁少波的年轻人,敏锐地意识到电影蕴涵着巨大商机。梁少波积极参与电影制作,很快掌握了拍摄技巧与常规流程,接下来他想寻找一个投资方,成立中国首家电影制片公司。梁少波首先找到好友邵仁枚,但时值香港富商的邵仁枚婉拒了他。后来,梁少波又找到另一望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开张后,大家才觉得投资电影不易,首先是器材十分昂贵,摄影机、印片机、接片机、发电机等都得从法国进口,高薪从德国聘请会使用机器的摄影师、灯光师……举步维艰之际,公司面向社会发行债券,三百多位投资人倾囊相助才解了燃眉之急。中国首部故事片《胭脂》在香港公映后,场场爆满,然而,票房收入远远抵不上影片投资。最终,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宣布破产,数百位投资人血本无归。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直到1930年,邵仁枚才涉足电影业,他与六弟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兄弟影视有限公司,一炮打响,成为当年中国电影业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
  在最初婉拒凤凰卫视时,梁文道就在一本名为《华人电影史诗》的书中看到了这个故事,也正是这个故事让他下定决心婉拒做主持人的邀请。梁文道是这么想的:如果邵氏兄弟在1922年就投身电影业,下场必定和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一样。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机问题。如果自己贸然转向电视主持人,首先能力不足,再则时机也不对。
  遭到婉拒的刘长乐以为,梁文道对做主持没有兴趣。没想到,两年后,两人在一场酒会上意外相逢时,梁文道居然旧话重提,主动表示愿意做主持,甚至还做好了节目规划。
  其实,婉拒凤凰卫视后,梁文道并没对这个刚刚成立的电视台视而不见。他总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手讯息:尚未大学毕业的美女进台当了主持人,在某大学任教的中年教授成了经济评论员,新闻主播来自一线记者……许多不是科班出身的人都成为当家台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生充满传奇,有故事所以有思想,貌不出众但常常一语惊人。他们所具备的这些,梁文道也具备。梁文道觉得时机成熟了。
  面对一个尚不成熟、不够了解的市场,“吃第一只螃蟹”的人可能会遇到更多挫折,这种情况下,选择“吃第二只螃蟹”,把第一次机会让给别人,等别人把路探明了,自己再进入,往往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梁文道婉拒之后再主动进入电视领域的动机。
  
  赚钱:一点累,刚刚好
  
  梁文道一直走得很稳,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写作,还做主持,尽管其中的任何一项兼职都超过了当教师的薪水,但梁文道并没有辞去学校的工作。他觉得自己还不够累,还可以赢得更多,于是又兼一职———香港商业一台总监。
  总监是个挂名,梁文道很坦白:“有个足够大的头衔,才能拿到足够多的薪水。”当时,梁文道在主持界已经算很有钱了,身边朋友都让他去买楼或者炒股,没必要再去为赚钱拼命。梁文道没有做这方面的投资,用他的话讲,除了文字的天赋超于常人外,关于数字方面的东西简直比十岁儿童都要低一等,炒楼或炒股对他来说都是极具难度的事,他做不来。
  梁文道觉得最没难度的事,就是做专家。梁文道读过很多书,留过学,在香港最知名的大学任教,已经具备了做专家的资格。他在香港的家只有80平方米,卧室和客厅的墙打通连为一体,高大的书架倚墙而立。每次去别的国家,买回来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奢侈品或者当地特产,而是一箱箱书。他认为,买书比买楼买股票投资少,看书也比选楼选股票更有趣,而且风险也小,书读多了后,成为顶级专家的可能性很大,而股票和房子买多了反而容易破产。
  商业一台是香港收听率最高的电台,梁文道主持了两档节目,一档是新闻类,一档是文化类,与其说自己做主持,不如说主持、专家一锅端。第一次做专家特别有意思:在讲完一堆新闻后,梁文道清清嗓子,郑重其事地对听众说:“下面,有请本台重金邀请来的顶级评论员做专家点评,他是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教授、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同时也是多家知名报刊的固定专栏人,以及凤凰卫视知名节目主持人……有请梁文道先生!”
  介绍完自己后,梁文道一改主持节目时的随意风格,旁征博引地点评起来。主持、专家合二为一的全新节目模式,很讨当下年轻听众的胃口,随着收听率大幅提高,梁文道又在别的节目中当起了客串专家。过去,商业台每年为邀请专家都得花费数千万元,因为梁文道的取而代之,商业台节约了很大一笔钱,同时又因为高收听率带来的广告效应,梁文道的总监收入也涨了三倍。
  借着专家效应,梁文道决定在香港开家培训学校。与传统的民间培训学校不同,梁文道的学校既不传授技能,也不发放文凭,更有意思的是,学院采取的是来上课时到教室门口投钱就可以,有钱的学生就多给一些,没钱的就不必给。遗憾的是,这间讲学规格在香港首屈一指的培训学校,没过多久就因为收入不足以维持办学而关门了。失败的投资,让梁文道验证了自己不适合经商,他觉得自己最能掌控的还是做专家。
  梁文道继商业一台之后,又获得了凤凰卫视专家团的一席地位。在电视台当专家还不满足,梁文道把专家的领域扩大到演讲方面。之前,梁文道在一些场合讲过课,头衔多半是知名主持人,这个头衔多少有些娱乐的成分。后来,梁文道索性改为专家,许多讲座也命名为“梁文道论道”,颇有学者范儿。梁文道不仅成为各大院校的知名专家,甚至在内地许多城市的发展论坛上也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今天,梁文道做那么多职业,运用的也是摘苹果的道理。如果很闲,就多做一份,直到稍稍感到累即可;如果很累,绝对不再做加法。太闲,人会懒,用香港人常说的话是“懒人无钱赚”;太累,人会病,最后都送进医院了。一点累,刚刚好。(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家英宏[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没有考证过,人为什么喝酒。曾经在世纪之初,去过俄罗斯的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夜晚的街市,男男女女,几乎每人都拿着酒瓶,那种对酒的缠绵,对酒的陶醉,对酒的痴迷,非局外人所能感受,所能体会。看哈巴罗夫斯克,树木当然高大蓊郁,街道却破败不堪,房舍似乎也少有人气,白天的博物馆、超市,闲人很少,但到了晚上,为何喝酒的人,一醉方休的人,会这样汹涌澎湃?有人说,是为了御寒,也许有点道理。戈尔巴乔夫曾经信
期刊
平时上班上学忙,只有饭菜上了桌,一家三口才能坐到一起,说点闲话,看看新闻,然后又各自忙碌。一直都习以为常。过日子嘛,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是,久而久之,我发现三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除了问吃什么,就是说女儿的学习,更多时候,都是盯着电视屏幕。  那天,我下班后照例在厨房忙碌,突然感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先生居然站在厨房门口。我抬手看表,时间有点晚了,问他:“饿了?马上就好。”他说:“不饿,就是突然
期刊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休斯敦的棉花商人马歇尔莱斯捐资建立了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成为美国最早的一所私立学校。  建校的时候,莱斯规定:原址上的橡树一棵也不许动,所有建筑都必须合理避让现有的橡树,而且对现有的橡树要精心呵护,不许有任何损伤。为此,他不仅耽误了工期,更为这个决定多支付了上百万美元。从始建到完工,校址上的橡树一棵也没少,总共689棵。于是,学校第一年就招收了689名学生。  在许
期刊
长期以来,除了国家层面正规的国际会议之外,各地大小城市似乎也染上了“国际会议瘾”。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主办的国际会议,从每年83个上升至245个。  2011年2月13日,我国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一则《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总量;不得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
期刊
房子是安身立命之处,一个人喜欢什么户型的房子,往往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    想要一个洞穴式的卧室    42岁的齐海从8年前就开始筹划买房子,可是一直没有出手,不是舍不得钱,而是没碰到中意的。他想要的是那种卧室在最里面,要经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才能到达的户型。几年来,他看了不少于五十个楼盘,但没有一套符合他的要求,为此,他宁愿三代同堂挤在60平方米的小屋里,也绝不勉为其难地买一套不中意的房子。   
期刊
掌握一门乐器有助于学外语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专业音乐人士大脑的听觉系统与普通人不同。听到钢琴声时,音乐家大脑的听觉皮层会更加活跃。  研究人员还发现,音乐家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比其他人掌握得更快。事实上,只要是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都会更容易注意到他人说话中语调的变化,他们的词汇更丰富,阅读能力也更强。    啤酒能够防辐射    日本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与东京理科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
期刊
2011年6月12日晚,备受关注的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结果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正式揭晓,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政委李晴成为这一活动举办至今,唯一当选的网监民警。活动组委会给李晴的致敬词这样写道:你用17年的精湛足迹,一步步击退了网络世界里的嚣张和贪婪;你用17年的默默坚守,为这个时代构筑起网络世界里的秩序与安宁!    查获网络色情大案    17年前,22岁的李晴从大学计
期刊
不少诗词鉴赏、评论总喜欢推崇苏轼为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我心中也一直这样认为。直到那次偶然读到苏先生那首悼亡妻之作《江城子》,直看得我心中疼痛,泪流了出来,方知,苏轼其诗其人又岂止是“豪放”所能概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循着这首《江城子
期刊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极少数的肇事者选择逃逸。但他们不仅要承担民事、刑事责任,有些意想不到的额外责任也会让他们感到悔不当初!那么,肇事逃逸到底会引发哪些额外责任呢?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杨学友:  1、积极逃逸,一罪变二罪。积极逃逸是指肇事者在肇事后主动采取将被害人带到荒郊野外抛弃,或将其推至路坑下然后逃逸等。积极逃逸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为了逃跑不顾围观群众的拦截,又撞伤数人者,
期刊
西红柿蛋汤抗癌护心  西红柿蛋汤可谓物美价廉,人体所需的很多营养均可从中获得。夏季喝西红柿蛋汤,既营养又美味,而且汤中的番茄红素是最好的天然抗癌成分,对防止前列腺癌很有效,同时也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进补鸭肉消暑除湿  营养学家一般建议夏季少吃荤菜,因为荤菜往往易导致上火。而不吃荤菜,又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足。鸭肉恰好是荤菜中的另类,因为鸭子常年生活在水中,性凉,很适合夏季食用。尤其对于体内有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