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研究进展复习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研究进展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2岁,战士,因“反复发热伴胸腔积液2月余”于2012年 2月急诊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可达40 ℃,呈稽留热,伴胸闷,偶有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1.9×109/L,肝功能提示ALT 497 IU/L,胸片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外院考虑结核可能,因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无法行诊断性抗痨治疗,给予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抗感染,凯西莱、美能保肝等对症处理。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10 d后出现低热,体温最高达37.8 ℃,行腹部B超提示脾肿大,遂急诊转入本院。入院查体:T 37.7 ℃,P 72次/min,R 20次/ min,Bp 124/
  74 mm Hg。神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无皮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 cm。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急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1.7×109/L,N 59.1 %,RBC 4.4×1012/L、Hb 128 g/L,
  PLT 81×109/L,肝功能提示ALT 117 U/L,AST 130 U/L,Alb 36.4 g/L,TBIL 11.8 μmol/L,DBIL 3.8 μmol/L,肾功能提示Cr 46 μmol/L,Bun 4.6 mmol/L,UA177 μmol/L,凝血功能提示PT 12.5 s,APTT 30.0 s,FIB 0.8 g/L,TT 23.8 s,D2聚体36.61 mg/L,补体系列提示C3 0.86 g/L,IgA 0.55 g/L,IgM 3.49 g/L,
  IgG 7.55 g/L。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腋下淋巴结显示,腹部CT提示右肝钙化灶,脾肿大,骨髓穿刺病理(瑞金医院会诊)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巨增生活跃,粒系核稍左移,AKP积分偏低,血小板散在成簇可见,髓片中原始细胞占1%,嗜血组织细胞可见,血片中可见异淋,偶见幼粒细胞,结合临床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根据瑞金医院会诊意见给予甲强龙、环孢素A、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异甘草酸镁+还原谷胱甘肽等对症支持治疗,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正常。2周后复查血常规提示WBC 10.7×109/L,N 74.82%,RBC 4.5×1012/L、Hb 122 g/L,PLT 114×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激素治疗逐渐减至维持量,停用环孢素A、免疫球蛋白等。1月前患者再次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38.5 ℃,伴纤维蛋白原降低、转氨酶异常升高,考虑患者HPS复发,遂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加强龙冲击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目前处于地塞米松维持量治疗中。现已行HLA配型,积极准备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密切随访。
  2 讨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名为噬血细胞性质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reactive hemophagocytic,RH)。它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因不同,HPS可分为原发性(遗传和原因不明)HPS及继发性(获得性)HPS两大类。原发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少见,以儿童为主,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最大发病年龄8岁,中位发病年龄2.9个月。儿童原发性HPS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0万。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亚洲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继发性HPS发生率明显较原发性HPS高,其中包含感染相关性HPS、肿瘤相关性HPS及自身免疫相关性HPS。继发性HPS最多见于病毒感染尤其多见于EB病毒感染,其次继发于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疾病、器官移植等。死亡率也高达20%~70%。
  2.1 发病机制 HPS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也无明显特异性。持续发热常为本病最常见症状,体温在38.5~40 ℃。其余依次为脾脏肿大、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出现干湿性啰音)、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黄疸、皮疹(红色斑丘疹)、浆膜腔积液(胸腔、腹腔积液)、皮肤瘀斑或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嗜睡、淡漠)、肾功能损害(少尿、尿素氮及肌酐升高)[1]。
  实验室检查多表现为:(1)血常规表现多为三系细胞减少,通常血小板减少程度较白细胞明显。(2)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胆汁酸升高,白蛋白降低。(3)凝血功能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低也是重要表现之一。骨髓象常表现为早期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的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晚期骨髓增生明显减少,与恶性组织细胞病较难鉴别。
  HPS患者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胸片可见双肺多发斑片影,纹理增粗,紊乱伴密度增高的纤维条索影。以间质性渗出为主要表现者应高度怀疑HPS。亦有学者采用PET-CT用于继发性HPS患者的病因鉴别诊断[2-3]。PET-CT检查阳性者高度考虑肿瘤相关性HPS,反之考虑感染相关性或其他因素。
  2.2 诊断标准 目前HPS的诊断主要参考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所制订的“HPS-2004诊断标准”,即满足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明确诊断:(1)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PS;(2)下述8条标准中至少符合5条:①发热:持续>7 d,体温>38.5 ℃;②脾脏肿大(肋缘下≥3 cm);③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中三系中至少有两系以上减少):血红蛋白<90 g/L(小于4周的婴儿则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且排除因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导致;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   3.0 mmol/L,纤维蛋白原≤1.5 g/L;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现象;⑥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失;⑦铁蛋白I>500 μg/L;⑧可溶性IL-2受体(sCD25 )水平明显升高(≥2400 μ/ml)。
  由于上述标准制定时间较早,许多早期诊断的新观点陆续被提出:有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嗜血现象在诊断HPS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7.8%。尤其是在发病早期仅少数患者存在嗜血现象。故无嗜血现象不是排除HPS诊断的标准[4]。国外也有学者表明显著升高的铁蛋白水平对于HP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5]。如果铁蛋白水平超过10000 U/ml,
  则诊断HPS的特异性超过90%。Rie[6]指出血清sIL-2R水平和sIL-2R/铁蛋白比值是区别恶性淋巴瘤和HPS的重要标志。此外,有学者发现sCD163(巨噬细胞活化的标志物)单独表达于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其在正常人血液中维持在0.7~3.9 mg/L,当机体发生各种炎症性疾病或巨核细胞过度活化状态时,其表现出高表达,sCD163可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子预测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预后[7],同时可与IFN-γ、TNF-α联合检测以协助临床对于HPS的诊断、进展、预后及随访[8]。
  2.3 治疗措施 目前HPS的治疗指南主要依据HLH-2004推荐的治疗标准,即免疫治疗结合化疗。对于继发性HPS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结合原发病以对症治疗,原发病的缓解对于HPS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单纯激素治疗对于继发性HPS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需及时调整为VP-16为基础的化学治疗,同时结合环孢素A和IVIG的系统化治疗。风湿免疫性HPS可给予激素、环孢素A和免疫球蛋白的联合治疗。继发性HPS患者对于判断是否完全缓解的指标主要参考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实验室检查正常,影像学和骨髓噬血现象消失。目前对于细菌感染性HPS治疗预后较好,肿瘤相关性HPS治疗预后较差,死亡率接近100%[9]。
  对于所有的原发性HPS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本病的唯一途径,正如本病例患者经免疫化学治疗后短期内即出现复发,考虑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途径。但骨髓移植因其配型成功率低,移植失败率高,且费用高昂,故不作为HPS常规治疗方案。
  HPS患者的骨髓移植治疗已成为现阶段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日本学者Imashuku等[10]通过收集在1988-1998年10年间、年龄介于1个月~18岁(主要为家族遗传性和感染相关性)的17例HPS患者发现,患者在接受免疫化学药物治疗后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23个月的中位随访,5人死亡,4人复发,2年无病存活率近54%。此外,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家族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儿童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移植成功率、最好的总体治愈率和良好的生存随访[11]。Koha等[12]学者还发现通过检测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相关的细胞因子后进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移植成功率,为原因不明的HPS患者行骨髓移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亦有研究显示,利美达松(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相比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减少骨髓中的巨噬细胞,从而降低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死亡率[13],已推荐作为骨髓移植患者的一线用药。
  HPS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导致临床诊治工作中误诊、漏诊。然而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之疾病本身凶险,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颅内或内脏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恶病质、败血症等,而危及生命。因此,广大临床工作者应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为争取较好的预后提供更多、更早的选择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旖旎,王昭,吴林,等.多中心7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12):793-798.
  [2]赖智峰,王淑侠,刘恩涛,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201-1204.
  [3] Kumar A,Dutta R,Kannan U,et a1.Evaluation of mediastinal lymphnodes using 18F-FDG PET-CT scan and its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nn Thorac Med,2011,6(12):11-16.
  [4]王昭,陈皙,吴林,等.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中意义的探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17(11):1064-1066.
  [5] Okabe T,Shah G.What Intensivists Need to Know About Hemophagocytic Syndrome[J].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2,27(1):58-64.
  [6] Chiharu T,Rie T.Possible prediction of underlying lymphoma by high sIL-2R/ferritin ratio in hemophagocytic syndrome[J]. Annals of Hematology,2012,91(1): 63-71.
  [7] M?ller H J.Soluble CD163[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2,72(1):1-13.
  [8] Wu D X,Wang Z,Lin R R,et al. Serum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interferon γ in patients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hinese Association of Pathophysiology,2011,19(6):1505-1508.   [9] Han A R,Lee H R,Park B B,et a1.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utcome[J].Ann Hematol,2O07,86(23):493-498.
  [10] Imashuku S, Hibi S , Todo S ,et al.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in Japan[J].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9,23(6):569-572.
  [11] Natasha A, Zehra F, Nehal M ,et al. Successful Engraftment and Survival Follow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in a Child with 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1,10(12):1007.
  [12] Koha H,Takahik Nakanea, Sakamotoa E ,et al.Serum Cytokine Profiles in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follow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Acta Haematologica,2012,127(3):182-185.
  [13] Nishiwaki S,Nakayama T.Dexamethasone palmitate successfully attenuates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crophage-targeted steroid therap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2012,95(4):428-433.
  (收稿日期:2013-01-0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开胸治疗和胸腔镜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和不良反应。结果:胸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明显优于开胸手术组(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病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急救意识,缩短抢救配合的时间。方法:运用情景演练的模式,模拟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结果:护士完成演练配合所需时间较演练前缩短,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考核较演练前提高(P<0.01)。结论:多部门联合的急救演练,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急救配合。  【关键词】 多部门; 急救演练; 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肾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尿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雷米普利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56例糖尿病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雷米普利5 mg,连续服用3个月。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 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上述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40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12 h/次);观察组在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的同时加用沐舒坦,<2岁7.5 mg/次,2次/d,2~6岁7.5 mg/次,3次/d(8 h/次)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经静脉留置漂浮起搏电极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2例操作成功率100%,置入方法:使用血管鞘45例,使用针套管27例。起搏电极移位方面1 d后出现2例(占2.8%),全部患者均无血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床旁无X线引导下紧急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经红花注射液保存后的人胎羊膜对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2,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切口愈合的机制,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观察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在各时相点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人胎羊膜对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中MMP-2,M
期刊
【摘要】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医学实验等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引导实验教学模式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从而创建一个以传授系统性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实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方法及经验总结。方法:总结2008年至今16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病例,均采用观察镜直视法建立腹膜外间隙,以内侧弓状韧带和膈肌脚为解剖标志帮助寻找肾动脉。结果:除平均手术时间外,平均失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负压引流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较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乙炔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以及停药后改善促排卵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PCOS的不孕患者32例,给予达英-35连续治疗2~4个周期,治疗前后于月经第2~4天晨空腹监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疗程结束后按CC、CC/HMG、HMG三种促排卵方法进行促排卵,观察达英-35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