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在注释上,有的当注释的未作注;有的下文注了的上文却不注;有的注释则欠准确。这给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特提出来,以期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一、当注释的地方没有注释。例如在第5课《伤仲永》中课文最后一句话“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中的“而已”课文没有给出注释,这个“而已”和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的“而已”是一个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罢了”,但是两篇课文都没有给出注释。第5课给了一个句子的注释“得为众人而已耶”课文注“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这个注释容易引导老师把“已”字的意思解释成“停止”,因注释中有“为止”二字。笔者以为这样理解不妥,“而已”是复音虚词,洪成玉《古汉语复音虚词和固定结构》中关于“而已”词条解释:“而已”与“矣”连用,构成“而已矣”表示事情达到一定的范围就行了。书中还举出实例,例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中的“求其放心而已矣”,意为只是寻求失去的善心罢了。
“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吕氏春秋·慎势》)中的“在乎定分而已矣”,意思是在于确定名分罢了。
这些“而已”都可以译作“罢了”,“得为众人而已耶?”句中的“耶”和“矣”一样也是句末语气词,其作用类似于“矣”,此处只是表反问语气。“得为众人而已耶?”联系上文,“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可以明确翻译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禀赋的人,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想成为普通人都不能够。“而已”表示达到一定的范围,应该译为“罢了”。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而已”翻译为“罢了”意思更为明显,遗憾的是这二者教材都没有给出注释。
二、上文注了,但不知道为何下文不注。第10课《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课文在注释“火伴”一词时是:“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个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但不知何故,这里的“行”(hang)字课文没有给出读音和意思的注释,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把此字读为“xing”意思是行走,即木兰的同伴和木兰一同行走打仗很多年,这是不正确的。“行(hang)”和“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同行”就是同在一个部队编制,类似于我们现在部队的同一个班,相同的例子有:“陈涉、吴广皆次当行(hang),为屯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陈涉世家》,九年级教材给出了读音和意思注释)。而课文《木兰诗》在解释“火伴”一词时,注出了“同伍的士兵”几个字,但不知道为何没有解释“伍”字,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给“行”字注出读音和解释。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有些注释欠妥当。例如第27课《斑羚飞渡》。课文在注释成语“进退维谷”时解释“维”字“维,是。”这个说法是不太准确的。“是”在现代汉语里是判断动词,而此处的“维”字是句中语气副词,帮助判断。“‘维’用在句中,表示限制范围、帮助判断、解释原由,有修饰谓语的作用,处理作语气副词。”(参见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另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维”字的解释中也有一个义项“句中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类似的例子还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郭本《古代汉语》注这个“维”字:“维,语气副词,加强判断。”成语有“举步维艰”,成语词典的解释“维”字也是“维,句中语气副词。”所以笔者以为此处的“维”字不能解释为“是”而应注为“句中语气副词,加强判断”这样意义贯通。
第30课《狼》中句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课文注释“隧”字:“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很显然这里的“隧”字是名词做状语,“隧”的本义是“地道”,引申为“通道、道路”是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形容某些动作行为的方式。“隧人”和前文的“犬坐”一样,都是(参见郭本《古代汉语》)。课文的注释“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容易理解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侧重于“打洞”。而这个字,《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关于课后习题的解答,对“隧”字的解释是:“隧,从洞中,即钻洞。”这个注释“从洞中”(表示动作的方式)是扣住了“隧”字的词类活用(即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意义的。笔者以为《教师教学用书》的注释比较好,显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也认为教材的那个注释不确切,对于同一个字,同一版本的两本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这是不严谨的。
一、当注释的地方没有注释。例如在第5课《伤仲永》中课文最后一句话“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中的“而已”课文没有给出注释,这个“而已”和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的“而已”是一个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罢了”,但是两篇课文都没有给出注释。第5课给了一个句子的注释“得为众人而已耶”课文注“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这个注释容易引导老师把“已”字的意思解释成“停止”,因注释中有“为止”二字。笔者以为这样理解不妥,“而已”是复音虚词,洪成玉《古汉语复音虚词和固定结构》中关于“而已”词条解释:“而已”与“矣”连用,构成“而已矣”表示事情达到一定的范围就行了。书中还举出实例,例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中的“求其放心而已矣”,意为只是寻求失去的善心罢了。
“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吕氏春秋·慎势》)中的“在乎定分而已矣”,意思是在于确定名分罢了。
这些“而已”都可以译作“罢了”,“得为众人而已耶?”句中的“耶”和“矣”一样也是句末语气词,其作用类似于“矣”,此处只是表反问语气。“得为众人而已耶?”联系上文,“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可以明确翻译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禀赋的人,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想成为普通人都不能够。“而已”表示达到一定的范围,应该译为“罢了”。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而已”翻译为“罢了”意思更为明显,遗憾的是这二者教材都没有给出注释。
二、上文注了,但不知道为何下文不注。第10课《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课文在注释“火伴”一词时是:“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个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但不知何故,这里的“行”(hang)字课文没有给出读音和意思的注释,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把此字读为“xing”意思是行走,即木兰的同伴和木兰一同行走打仗很多年,这是不正确的。“行(hang)”和“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同行”就是同在一个部队编制,类似于我们现在部队的同一个班,相同的例子有:“陈涉、吴广皆次当行(hang),为屯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陈涉世家》,九年级教材给出了读音和意思注释)。而课文《木兰诗》在解释“火伴”一词时,注出了“同伍的士兵”几个字,但不知道为何没有解释“伍”字,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给“行”字注出读音和解释。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有些注释欠妥当。例如第27课《斑羚飞渡》。课文在注释成语“进退维谷”时解释“维”字“维,是。”这个说法是不太准确的。“是”在现代汉语里是判断动词,而此处的“维”字是句中语气副词,帮助判断。“‘维’用在句中,表示限制范围、帮助判断、解释原由,有修饰谓语的作用,处理作语气副词。”(参见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另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维”字的解释中也有一个义项“句中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类似的例子还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郭本《古代汉语》注这个“维”字:“维,语气副词,加强判断。”成语有“举步维艰”,成语词典的解释“维”字也是“维,句中语气副词。”所以笔者以为此处的“维”字不能解释为“是”而应注为“句中语气副词,加强判断”这样意义贯通。
第30课《狼》中句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课文注释“隧”字:“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很显然这里的“隧”字是名词做状语,“隧”的本义是“地道”,引申为“通道、道路”是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形容某些动作行为的方式。“隧人”和前文的“犬坐”一样,都是(参见郭本《古代汉语》)。课文的注释“指从柴草堆中打洞”容易理解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侧重于“打洞”。而这个字,《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关于课后习题的解答,对“隧”字的解释是:“隧,从洞中,即钻洞。”这个注释“从洞中”(表示动作的方式)是扣住了“隧”字的词类活用(即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意义的。笔者以为《教师教学用书》的注释比较好,显然《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也认为教材的那个注释不确切,对于同一个字,同一版本的两本书,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这是不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