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舞蹈教育工作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舞蹈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思路,促进我国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进步。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综合素质
注: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校级课题“西北民族大學丝绸之路舞蹈创新团队”(10013612)研究成果。
舞蹈是一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某种情绪的过程,舞蹈教育是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舞蹈艺术是我国当前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当中,具有开设范围广、学科分支较多的特点,其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舞蹈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多现实问题。笔者主要分析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
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民间舞蹈艺术家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逐渐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了民族舞的文化风格,近年来,民间舞蹈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不断成熟。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种多样,舞蹈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在高校教学当中也有所涉及。高校的舞蹈教学设备较多,并且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表演场地。
二、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比对发现,与发达国家的舞蹈教学模式相比,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际情况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思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教学以模仿动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基本功学起,然后将自己学会的基本动作创作成自己的作品。我国的教学工作主要强调帮助学生记忆教学的基本动作,在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国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在这一背景当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分数而互相配合,均存在忽视学以致用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三、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工作发展的
主要途径和思路
(一)学校提供政策,支持民间舞教学改革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相关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就需要高校的领导层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着重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的人才需要开设对应课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学校需要注重社会力量的运用和开发,为了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将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当中,例如,可以通过与相关的文化企业的商务洽谈,为学生提供更多商业表演的机会;还可以考虑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或艺术团体进行合作,为学生寻找更多登台演出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舞台控制能力,进而为其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师转换观念,保证教学改革效果
高校的舞蹈教育者是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舞蹈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较好,学生就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进而使知识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要想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舞蹈文化的背景入手开展教学工作,在课程内容中,首先介绍文化背景,进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当中的师生互动过程,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在倾听学生的感受的同时,不断用鼓励的方式提升学生探索知识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进而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角色,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不断通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多数学生在舞蹈学习的初期阶段都存在胆怯心理,教师如果在初期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文化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在舞蹈学习当中充满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习内容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能够使学生容易学会舞蹈的基本知识。
(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置
在新形势下,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传承和发展文化,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使学生领会舞蹈的文化底蕴。艺术属于文化,舞蹈可以传递情感,也能够带给人们一定的动态美感。从中可以看出,舞蹈教学当中,舞蹈作品的情感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国高校教学主要以基础动作为主,对于舞蹈情感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导致学生虽然学会了基本动作,但是将学会的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要逐渐从教学理念上和方法上进行转变,在教学中多融入舞蹈文化背景的知识,并且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在教学当中,思维潜能的不断开发是影响学生创作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加强创作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五)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教学终极目标
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人才需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当今社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但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较为扎实基础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不断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目标,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进而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相匹配。在教学当中,通过文化背景展示和实际表演的过程,使教学气氛轻松活跃,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深远的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只有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方面,更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动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重构知识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舞蹈人才。教师需要运用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高校舞蹈教学工作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是我国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迎合实际需要,需要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高校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探索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特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我国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雪.教育戏剧范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呈现[J].戏剧之家,2021(14):61-62.
[2]邢令果.高校河北民间舞蹈资源“风格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戏剧之家,2021(14):135-136.
[3]张金晶.终身教育视域下继续教育舞蹈教学的探究[J].戏剧之家,2021(14):140-141.
[4]李晨哲.论舞蹈语言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21(8):13-14.
[5]林道圣.民族元素与高校舞蹈教育的整合[J].艺术大观,2021(10):107-108.
[6]李可.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研究[J].艺术教育,2021(3):96-99.
[7]吴芳.聚焦当代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之典范视角的阙析[J].尚舞,2021(5):124-125.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综合素质
注: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校级课题“西北民族大學丝绸之路舞蹈创新团队”(10013612)研究成果。
舞蹈是一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某种情绪的过程,舞蹈教育是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舞蹈艺术是我国当前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当中,具有开设范围广、学科分支较多的特点,其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舞蹈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多现实问题。笔者主要分析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
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民间舞蹈艺术家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逐渐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了民族舞的文化风格,近年来,民间舞蹈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不断成熟。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种多样,舞蹈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在高校教学当中也有所涉及。高校的舞蹈教学设备较多,并且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表演场地。
二、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比对发现,与发达国家的舞蹈教学模式相比,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际情况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思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教学以模仿动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基本功学起,然后将自己学会的基本动作创作成自己的作品。我国的教学工作主要强调帮助学生记忆教学的基本动作,在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主要以模仿为主,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国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在这一背景当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分数而互相配合,均存在忽视学以致用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三、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工作发展的
主要途径和思路
(一)学校提供政策,支持民间舞教学改革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相关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就需要高校的领导层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着重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的人才需要开设对应课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学校需要注重社会力量的运用和开发,为了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将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当中,例如,可以通过与相关的文化企业的商务洽谈,为学生提供更多商业表演的机会;还可以考虑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或艺术团体进行合作,为学生寻找更多登台演出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舞台控制能力,进而为其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师转换观念,保证教学改革效果
高校的舞蹈教育者是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舞蹈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较好,学生就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进而使知识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要想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舞蹈文化的背景入手开展教学工作,在课程内容中,首先介绍文化背景,进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当中的师生互动过程,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在倾听学生的感受的同时,不断用鼓励的方式提升学生探索知识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进而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角色,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不断通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多数学生在舞蹈学习的初期阶段都存在胆怯心理,教师如果在初期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文化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在舞蹈学习当中充满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习内容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能够使学生容易学会舞蹈的基本知识。
(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置
在新形势下,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传承和发展文化,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使学生领会舞蹈的文化底蕴。艺术属于文化,舞蹈可以传递情感,也能够带给人们一定的动态美感。从中可以看出,舞蹈教学当中,舞蹈作品的情感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国高校教学主要以基础动作为主,对于舞蹈情感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导致学生虽然学会了基本动作,但是将学会的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要逐渐从教学理念上和方法上进行转变,在教学中多融入舞蹈文化背景的知识,并且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在教学当中,思维潜能的不断开发是影响学生创作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加强创作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五)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教学终极目标
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人才需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当今社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但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较为扎实基础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不断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目标,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进而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相匹配。在教学当中,通过文化背景展示和实际表演的过程,使教学气氛轻松活跃,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深远的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只有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方面,更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动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重构知识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舞蹈人才。教师需要运用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高校舞蹈教学工作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是我国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迎合实际需要,需要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高校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探索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特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我国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雪.教育戏剧范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呈现[J].戏剧之家,2021(14):61-62.
[2]邢令果.高校河北民间舞蹈资源“风格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戏剧之家,2021(14):135-136.
[3]张金晶.终身教育视域下继续教育舞蹈教学的探究[J].戏剧之家,2021(14):140-141.
[4]李晨哲.论舞蹈语言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21(8):13-14.
[5]林道圣.民族元素与高校舞蹈教育的整合[J].艺术大观,2021(10):107-108.
[6]李可.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研究[J].艺术教育,2021(3):96-99.
[7]吴芳.聚焦当代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之典范视角的阙析[J].尚舞,2021(5):124-125.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