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作为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后,在日本得到创造性的推行和应用,结合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将质量管理贯穿于设计、制造、辅助生产、用户服务的全过程中,以达到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目的,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仅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它环节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2.2 环境监测初期的质量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突破以往质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对环境监测行业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2.3 引入全面质理管理概念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颁布,其中13款56项要素几乎覆盖了对实验室机构内部工作的所有质量要求,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引入到环境监测领域。
2007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环境监测站要按建设标准规定达到相应的监测能力,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做出规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
2.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片面重视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数据的填报汇总,但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样品前处理、信息传输等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环境监测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中,环境监测质量一直是一根备受关注的生命线。由于环境监测内部管理的规章和工作程序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在质量环节中仍有许多重要环节,如现场采样、数据综合分析、试剂和消耗材料及仪器设备的采购、后勤保障工作等处在失控或不良控制状态,致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需从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几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1 树立全员参与理念
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涉及到监测机构的每个工作岗位,从采购到管理,从合同评审到现场采样,从实验室分析到数据综合评价。由于以往质量管理的局限性,往往只有实验室人员和质管人员的质量意识较强,其他岗位人员的意识则相对淡薄,这种局面如不改變,很难实现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要想做到“全员参与”,除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以外,关键是制定具体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运行程序,使每位员工清楚所在岗位的工作质量要求,做到“自我”实时质量控制。
3.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因此,环境监测机构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都要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并实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合工作实际和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体系文件及时进行修订,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3 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监测计划、布点方案、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每一步骤和每一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3.3.1 优化布点质量保证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3.3.2 采样过程质量保证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3.3.3 分析测试质量保证
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采用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平行样和人员方法比对等方式。
3.3.4 数据处理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的计算、检验、异常值剔除等应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应规范完整。
3.3.5 综合评价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评价及综合报告,应依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3.4 加大质控工作力度
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制定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
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4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
[2]夏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
[3]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作为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后,在日本得到创造性的推行和应用,结合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数据统计方法,将质量管理贯穿于设计、制造、辅助生产、用户服务的全过程中,以达到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目的,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仅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它环节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2.2 环境监测初期的质量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环境监测系统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从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制度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突破以往质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对环境监测行业的自身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监测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2.3 引入全面质理管理概念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颁布,其中13款56项要素几乎覆盖了对实验室机构内部工作的所有质量要求,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引入到环境监测领域。
2007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申了环境监测站要按建设标准规定达到相应的监测能力,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做出规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前处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综合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
2.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即片面重视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数据的填报汇总,但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样品前处理、信息传输等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既是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环境监测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中,环境监测质量一直是一根备受关注的生命线。由于环境监测内部管理的规章和工作程序尚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在质量环节中仍有许多重要环节,如现场采样、数据综合分析、试剂和消耗材料及仪器设备的采购、后勤保障工作等处在失控或不良控制状态,致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需从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几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1 树立全员参与理念
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涉及到监测机构的每个工作岗位,从采购到管理,从合同评审到现场采样,从实验室分析到数据综合评价。由于以往质量管理的局限性,往往只有实验室人员和质管人员的质量意识较强,其他岗位人员的意识则相对淡薄,这种局面如不改變,很难实现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要想做到“全员参与”,除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以外,关键是制定具体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运行程序,使每位员工清楚所在岗位的工作质量要求,做到“自我”实时质量控制。
3.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个监测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监测的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因此,环境监测机构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都要按技术文件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并实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结合工作实际和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体系文件及时进行修订,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3 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监测计划、布点方案、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每一步骤和每一环节进行质量管理。
3.3.1 优化布点质量保证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3.3.2 采样过程质量保证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3.3.3 分析测试质量保证
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采用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平行样和人员方法比对等方式。
3.3.4 数据处理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的计算、检验、异常值剔除等应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应规范完整。
3.3.5 综合评价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评价及综合报告,应依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3.4 加大质控工作力度
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制定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
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4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
[2]夏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
[3]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