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然, 回归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是随着新课改而出现的一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多重教育价值,体现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走向自然,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本课程的首要理念。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者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从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育也处在新一轮的改革热潮中,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就是随之出现的一门新课程。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一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大基本特征。其首要理念是:走向自然,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三大特征,体现其首要理念。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给孩子一个生活的课堂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的首要理念。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把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给孩子一个生活的课堂。
  1.活动内容的生活性
  教育活动的基础是现实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有利于他们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教材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它契合童心,有童趣。教材中的内容是儿童一般能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儿童通过这些亲切的内容,可以把握自我,了解社会,认识自然。把它们作为活动案例,教师可加以凭借,组织教学。比如一年级下册《我和小伙伴》一课,正是关注了儿童的假期生活,呈现了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与小伙伴们玩耍的现实生活。把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真实再现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现在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因此,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并谈谈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又是怎么解决的。接着又让他们自己选择伙伴,玩各种游戏,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与伙伴交往的乐趣,学会了交往的技能。这样我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再现学生的生活,并指导学生的生活,让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2.活动形式的生活性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从儿童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设计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充实自己的生活。
  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它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活动为主。在《家人的爱》一课中,我事先让学生观察记录家人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在课堂中让他们讲述并交流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从而体会家人的辛苦,体验家人的爱。同时引导学生思索: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进行情境表演,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这种生活化的活动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研究生活,使教育贴近生活。
  生活是复杂、综合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就要引导学生带着对生活理念、规则的正确感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去践行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趣味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其他学科或学校其他活动的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儿童所想,教儿童所需,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1.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极具开放性。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儿童生活中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例、题材,包括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技的新成果、儿童生活的新问题、新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
  比如在《新年好》一课中,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过新年的资料,结果学生搜集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过新年的资料。活动内容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有学生的、老人的、军人的、香港的,还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过新年的资料。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讨论交流,了解了他们过新年的各自不同的方式。最后引出:你打算怎样过新年?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举行联欢,有的说送贺卡,有的说和家人去旅游……在这一课中,我力求体现活动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课堂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
  2.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新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本课程采用的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发展情感,培养品质。教材是个开放的文本,它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一件可以活用的工具,要求教师摆正教材的工具地位,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而要灵活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激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比如《春天来了》一课,我让学生课前到生活中去观察、寻找春天,记录春天的特征,收集相关图片、歌曲、诗歌,并进行讨论,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最后,举办了一个“春天的盛会”活动,有的唱春天,有的颂春天,有的画春天,有的做春天,还有的宣传春天……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表达。在相互交流和欣赏春天的作品中,获取春天的知识,感悟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美,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愉快、积极地生活。   3.活动时间、空间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开展的实际及学生的兴趣,活动时间可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延展,也可进行时间和顺序的调整,还可以安排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如《我会好好地吃》一课,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课前调查各种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课堂上进行自选用餐活动,并搭配营养餐。同时进行角色表演,看自己是否偏食、挑食。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饮食情况作为期一周的记录。第二课时,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全校和其他学校举行宣传活动,宣传饮食健康的常识,使更多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健康地生活。
  4.活动评价的开放性
  社会是综合、多元化的,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作为新的综合型课程,评价也应是综合、多元化的。我们要重视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努力程度、成果质量,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角度、评价尺度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多样化、过程化和质性评价,形成一个积极的、实际的、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可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励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本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课堂的开放性,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学校,更应该走向自然,走向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人自身。以达到“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三、给孩子一个活动的课堂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孩子一个活动的课堂,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1.活动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二者间的最佳结合点,要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结合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精心设计有利于探究、体验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综合活动中关注生活,改善生活。在《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我让学生进行各种体验活动:蒙上眼睛走路,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等。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表达出对盲人的同情。接着又让学生表演“眼睛对我说……”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这样,活动便有了针对性、实效性,教学活动才有教育价值和意义。
  2.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本课程教育活动的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不仅局限于讨论、调查、参观访问、展示交流,还包括教学游戏、欣赏、模拟表演、讲故事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要根据活动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心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欣赏并表演童话剧、说说自己、议议西西、读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它有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有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在这种快乐、积极的生活中体验生活情感,领悟生活道理。
  3.活动要关注情感体验
  生活是鲜活的,教育也应是鲜活的。结合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体验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兴趣需要。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欲所求,设置有趣味的、具可操作性的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真实有效的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主动去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在《小心,别伤着》一课中,我设计了“经验交流”、“情景表演”、“操作与实践”等活动,并参与其中,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学生参与了这一真实活动,就有了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对生活真实的感悟,明白应该怎样避免意外伤害,学会了健康、安全地生活。
  总之,《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确立综合化的课程观,以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体现课程的基本特征,给孩子一个生活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活动的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形成品质、学会生活。
  教育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深入领会基本理念,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源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回忆、体验童年生活;关注、感悟现在的生活;指导、提升今后的生活,使活动真正为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服务,让他们在生活中发展情感,在发展中学会生活;让他们带着对生活理念、规则的正确感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走出学校、走向自然、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德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主办,2005(10、15).
  [3]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2004.
  [4]课程 教材 教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资料.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7]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专辑(一)(二),2005.
  [8]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实际上应该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一、博大精深,美自文化  汉字的丰富的表意性,独特的声调节奏感,诗歌的源远流长,言简义丰,散文的纵横恣意,摇曳多姿,文人的高节傲骨,历史的风云激荡……中国文学之美,在白纸黑字上静默着,宛若深沉的黑夜里的闪烁的星星
摘 要: 相对于技术、管理节能减排手段,意识与观念上节能减排更加重要。在综合国内外各高校节能减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节能减排实践中节能观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保障措施 绿色低碳  一、引言  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指出,“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应制定了六
摘 要: 转变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一生发展的支柱。因此,在当前的高效课堂背景下,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推动高效课堂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从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学生仍然习惯于以前那种
摘 要: 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实施者,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调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的现存矛盾,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形式与内容上的开展得到质量上的保证。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矛盾的调和 四六级 动机  1.引言  从1979年大学英语教育恢复至今,大学英语教学一共发展了30多年。“据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80年—1984年的恢复阶段,
摘 要: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数学作业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三个方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趣味性 层次性 探究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要提高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本校2012年第二学期两个班级的期末高等数学A的成绩分析,探讨了若干影响高等数学考试分数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和成绩分布的成因,阐述了只要降低各因素影响的偏性,学生的考试分数就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之一。  关键词: 大学高等教学考试分数 成绩分析 影响成绩因素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最终检验学生在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的促进作用,努力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重要手段,旨在培养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的能力。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美术看做技艺的传承,而应该力图使学生体
摘要: 公安院校是培养警务人才的专门学校,公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改变现有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与警体课教学内容的衔接,公安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非公安专业相同等问题,建立包含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警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以目标统领内容,精选、优选实现警察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实现警察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构建。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体育教学
摘 要: 自主学习是基础教学的精髓,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是解决减负和兼顾成绩这一矛盾的关键。作者提出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确定合理思维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习题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校课堂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全日制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阅读思考启发学生勇于提出
常态下的教师听课是和学生坐的方向一致,面朝黑板,即面向授课者,既观其形,又闻其声。因对面坐着听课的同行和领导,授课者会竭尽其能,尽情“表演”,造成很多课华而不实,作秀成分很大,以博得听课者的好评,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则忽略不计。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违背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摒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听课须坐在学生的前面,面向全体学生,背对授课教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