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鼓励,学生尤其如此。课堂上,作为可塑性较大的学生,教师应该预设一堂课下来,他们能够收获什么,得到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就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正能量,是教学行为必须做到的。
一、渲染激情,让学生“上”力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很强,执教者应该注重气氛的渲染,把课堂教学活动“表演“得富有声色。请看《将相和》片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看到了蔺相如两次为赵国挽回了损失,为国家赢得了尊严,我们也看到了赵王对他的器重,官职由上大夫升为上卿。这时,廉颇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1:他觉得蔺相如没什么了不起,就单凭一张嘴,竟然爬到他头上,很不服气。
生2:廉颇为了表示不满,故意骑着大马,带着队伍朝着蔺相如而去。
生3:廉颇觉得赵王偏心眼,就因为蔺相如给自己解了围,就一叶障目,厚此薄彼。
生4:但是当蔺相如的话传给廉颇时,他静下心来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师:是啊,你们把廉颇的表现看得一清二楚,说明孩子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同学们,从廉颇的这些表现中,你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吗?
生1:我觉得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生2:我觉得廉颇是一个性格直爽,敢做敢当的人。
生3:我觉得廉颇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生4:我觉得廉颇是一个自私的人。
生5:我觉得廉颇是一个居功自傲,不讲团结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很准确,对廉颇的分析比较深刻。尤其把《负荆请罪》的含义理解得不错,你们能否把《负荆请罪》表演出来呢?
生(齐):能!
生1:我演廉颇。
生2:我演蔺相如。
师:行,请第三学习小组演蔺相如的随从吧。请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仔细观看,想一想他们哪些地方演的好,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改进,如果你们看了表演之后,觉得没有你表演的好,你们也可以自告奋勇上台为大家露一手。
教师在这堂课上,以问题为导向,让问题生成,又使问题解决,采用不同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表达,并让学生表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使气氛渲染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合力。
二、给孩子事,让教师“定”力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不断体现学生的活动。老师看起来无所事事,其实学生在忙不迭而事。一位教师进行“学写书信”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得出书信的写作要求,教师只充当了旁观者。
师:孩子们,你们会写书信吗?
生:会(不会)。
……
班长:请大家齐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书信写作格式和信封的写法,开始。
生:……(齐读)
让学生带学生,孩子感到新奇,课堂上对“老师”的敬畏没有了,课堂表现少了拘束,多了展现,教师把整个课堂交给孩子,让他们尽情的展示,不急于对学生的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自己静心“观棋”,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既迎合了孩子渴望被认同的积极心态,也可以把自身从传统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孩子事,让教师定力于学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教学行为。
三、与生交流,缓学生“压”力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模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几十个学生台下听着感受着教师的言传身教,无形之中过分凸现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开始。不可否认,这种教学行为,于学生而言,可以直接获取知识,然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挥,教师也不能够真正洞察学生的思路。
教师与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向老师倾诉,以缓解心理压力。课堂上,教师更多的要分析造成他们错误回答的诱因,为此,可以做他们的同桌,看看他们的笔记,看看他们桌上的摆放,看看他们桌盒里的东西,看看周围同学的坐姿等等。教师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对孩子一堂课产生影响,如果是自尊心强的,甚至可以是一个学期乃至更久。教师一个包容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手势,会让威信成倍增长。
四、与学生辩,还学生“原”力
不察言观色,只按设计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一堂课下来,可能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跌下去的是多数,过桥的也就屈指可数。为什么一堂课老师上演“独角戏”,课堂氛围极其沉闷?而一堂师生共建的课却总是精彩纷呈呢?
课堂教学行为应该随学生的变化而适应,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共同体。践行核心素养,构建和谐師生关系是前提,经营好教学主体,让孩子乐学好学,切实淡化教师的主动地位,聚力学习主体,执教者要秉承“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教学理念,以此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百花齐放”,构建优质课堂。
一、渲染激情,让学生“上”力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很强,执教者应该注重气氛的渲染,把课堂教学活动“表演“得富有声色。请看《将相和》片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看到了蔺相如两次为赵国挽回了损失,为国家赢得了尊严,我们也看到了赵王对他的器重,官职由上大夫升为上卿。这时,廉颇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1:他觉得蔺相如没什么了不起,就单凭一张嘴,竟然爬到他头上,很不服气。
生2:廉颇为了表示不满,故意骑着大马,带着队伍朝着蔺相如而去。
生3:廉颇觉得赵王偏心眼,就因为蔺相如给自己解了围,就一叶障目,厚此薄彼。
生4:但是当蔺相如的话传给廉颇时,他静下心来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师:是啊,你们把廉颇的表现看得一清二楚,说明孩子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同学们,从廉颇的这些表现中,你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吗?
生1:我觉得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生2:我觉得廉颇是一个性格直爽,敢做敢当的人。
生3:我觉得廉颇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生4:我觉得廉颇是一个自私的人。
生5:我觉得廉颇是一个居功自傲,不讲团结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很准确,对廉颇的分析比较深刻。尤其把《负荆请罪》的含义理解得不错,你们能否把《负荆请罪》表演出来呢?
生(齐):能!
生1:我演廉颇。
生2:我演蔺相如。
师:行,请第三学习小组演蔺相如的随从吧。请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仔细观看,想一想他们哪些地方演的好,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改进,如果你们看了表演之后,觉得没有你表演的好,你们也可以自告奋勇上台为大家露一手。
教师在这堂课上,以问题为导向,让问题生成,又使问题解决,采用不同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表达,并让学生表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使气氛渲染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合力。
二、给孩子事,让教师“定”力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不断体现学生的活动。老师看起来无所事事,其实学生在忙不迭而事。一位教师进行“学写书信”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得出书信的写作要求,教师只充当了旁观者。
师:孩子们,你们会写书信吗?
生:会(不会)。
……
班长:请大家齐读今天我们学习的书信写作格式和信封的写法,开始。
生:……(齐读)
让学生带学生,孩子感到新奇,课堂上对“老师”的敬畏没有了,课堂表现少了拘束,多了展现,教师把整个课堂交给孩子,让他们尽情的展示,不急于对学生的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自己静心“观棋”,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既迎合了孩子渴望被认同的积极心态,也可以把自身从传统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孩子事,让教师定力于学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教学行为。
三、与生交流,缓学生“压”力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模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几十个学生台下听着感受着教师的言传身教,无形之中过分凸现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开始。不可否认,这种教学行为,于学生而言,可以直接获取知识,然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挥,教师也不能够真正洞察学生的思路。
教师与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向老师倾诉,以缓解心理压力。课堂上,教师更多的要分析造成他们错误回答的诱因,为此,可以做他们的同桌,看看他们的笔记,看看他们桌上的摆放,看看他们桌盒里的东西,看看周围同学的坐姿等等。教师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对孩子一堂课产生影响,如果是自尊心强的,甚至可以是一个学期乃至更久。教师一个包容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手势,会让威信成倍增长。
四、与学生辩,还学生“原”力
不察言观色,只按设计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一堂课下来,可能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跌下去的是多数,过桥的也就屈指可数。为什么一堂课老师上演“独角戏”,课堂氛围极其沉闷?而一堂师生共建的课却总是精彩纷呈呢?
课堂教学行为应该随学生的变化而适应,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共同体。践行核心素养,构建和谐師生关系是前提,经营好教学主体,让孩子乐学好学,切实淡化教师的主动地位,聚力学习主体,执教者要秉承“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教学理念,以此改进教学行为,让学生“百花齐放”,构建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