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大多数学者更关注其对高等院校科研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科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学科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目前高校在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即通过明确高校定位与职能,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性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科、高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 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设置,
本论文为中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区域特色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研究成果
在当前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快速变化、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等教育问题,提出要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各高校也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基本宗旨,也通过各种途径、措施、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建、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严肃考风考纪,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忽视了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学科建设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即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当然,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要由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高校的定位所决定,即高校的职能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是承担科研责任、还是社会服务、还是融为一体,都跟高校定位有关。但不论高校如何定位,不论是研究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1],都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却是由学校现有的学科资源所决定的,包括学科建设中的教学和科研投入、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等软件和硬件设施[2]。一流的人才不一定是一流的大学培养的,但一定是出自一流的学科或专业。优势的学科才能多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强化学科建设能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高校改革前进的基点
不同于专业科研机构,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宏观方面受教育政策、教育规模、教育资源的影响,微观方面受科研、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发现:构成学科建设的诸要素大多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即加强学科建设,强化教学和科研建设,提高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本身也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见图1.1所示: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国政府都会通过财政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的各门学科同时受到高校培养目标、政府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的三方面影响,通过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又會对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产生影响。其中,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又会促进学科分化和进步,通过专业分化和课程设置不仅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实现了学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可见,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要素。[3]”加强学科建设,就是调动学科各要素、资源高效运作,相互促进影响,在促进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实现教学、科研、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基础的学术、科学研究活动可以保持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先进性
学科依托大学而繁荣,大学依靠学科而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职能多元化,要求现代大学能从知识传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多方面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因而高校在学科的设立和建设方面普遍关注了科研、教学和学生就业各方面的需求。其中,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基础的学术、科学研究活动不仅可以构建出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增强师资力量,而且通过科研成果积累系统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培育并支撑着学科建设中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学位点设置[4],这对于增强学科自身的实用性、保持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建设流于形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很多误区,没有注意到学科建设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5],致使科研不能以学科专业定位为导向,科研水平不高[6],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不明确,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落到实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机制协调,导致学科建设流于形式。
(二)学科建设中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普遍重视科研,主要的原因是科研可以获得大量的经费而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科研活动比教学活动“收益高,见效快”;并且各高校在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时总是含糊其辞,没有特别明确的处理方法[7],但在实践中往往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晋升的依据主要是科研而不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职称和学历,忽视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这不仅滋生了学术腐败,而且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学科建设中未能对专业课程设置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中注重了学术的先进性,注重了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但未能对专业课程设置予以足够重视[8],通常情况下互相参考、借鉴其他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使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反映本校的特色,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不足以吸引学生并满足社会需要。同时,课程体系的变动和调整,包括新课程的引入、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选择、考试课程与考查课程的教学安排等缺乏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依据,不反映学科的先进性。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体现学科专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很难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容易造成学生从课堂流失的现象,并增加教学的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加强学科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高校的定位和职能,处理好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从中世纪建立大学开始,以大学为基本单元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知识传授,到德国洪堡提出科研责任,再到美国《莫雷尔法案》提出服务于社会的漫长过程后,现代大学的功能日益多元化,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不论我们如何理解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我们都不能否认一点:所有的教育都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材料(教育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方法),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机构(教育管理制度),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标)”的问题;[9]而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对教育的投入在一个时点上是确定的,教育对象受教育的时间相对确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得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各职能之间的冲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冲突;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教育目标实现与学生就业的冲突等。因此,只有明确高校的定位和职能,才能使教育目标明确,使学科建设的资源投入和规划更加合理,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处理学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最终是由代表学科方向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单元[10],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即要体现本学科的现有先进科学知识,也要反映社会、企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如1.1图所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结合科研成果,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课程;同时,学科建设组应积极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调研活动,收集分析社会需求发展信息,以完善、改善大学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应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研究规划符合该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而且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三)学科建设应与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本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同时也是矛盾的(教师时间精力分配的矛盾、经费分配的矛盾等)。而学科建设本身注重学科的自然发展规律,注重学术研究的先进性,同时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手段,通过专业课程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一方面,科研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可以构建出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是传承知识、文化、培养造就人才的手段,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应用需要通过教与学来实现。这样,教学以科研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前沿动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11],而且能有效解决科研和教学的矛盾,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2]。
总之,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我们应明确高校职能与定位,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处理好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正义 ,栗惠娟. 山西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
(11):7~8
[2] 王守恒.高校的科学定位与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
2010(2):258
[3] 李平.學科建设遵循的基本途径分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3):317
[4] 李勇,刘国瑜.从科研角度探讨大学学科建设.江苏高教[J],2011(4):48
[5] 娄延常.理念、定位、学科---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高校理论战线[J], 20
(4):33~34
[6] 刘翠兰.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山东英才学院学报[J],2012(1):21
[7] 周丹.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0):2
[8] 段红云.论学科建设的合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12(3):41~42
[9] 姜黎红.我国高校定位的研究与反思.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1,(11):14
[10] 刘兴华.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126):148
[11] 李红枝,毛建文,陈伟强.教学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的建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12(6):76
[12] 潘爱军.高校科研教学互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德州学院学报[J],2012(7):75
关键词:学科建设, 教学质量, 专业课程设置,
本论文为中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区域特色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研究成果
在当前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快速变化、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等教育问题,提出要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各高校也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基本宗旨,也通过各种途径、措施、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建、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严肃考风考纪,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忽视了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学科建设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即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当然,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要由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高校的定位所决定,即高校的职能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是承担科研责任、还是社会服务、还是融为一体,都跟高校定位有关。但不论高校如何定位,不论是研究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1],都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却是由学校现有的学科资源所决定的,包括学科建设中的教学和科研投入、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等软件和硬件设施[2]。一流的人才不一定是一流的大学培养的,但一定是出自一流的学科或专业。优势的学科才能多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强化学科建设能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高校改革前进的基点
不同于专业科研机构,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宏观方面受教育政策、教育规模、教育资源的影响,微观方面受科研、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发现:构成学科建设的诸要素大多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即加强学科建设,强化教学和科研建设,提高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本身也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见图1.1所示: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国政府都会通过财政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的各门学科同时受到高校培养目标、政府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的三方面影响,通过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又會对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产生影响。其中,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又会促进学科分化和进步,通过专业分化和课程设置不仅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实现了学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可见,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学术交流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要素。[3]”加强学科建设,就是调动学科各要素、资源高效运作,相互促进影响,在促进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实现教学、科研、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基础的学术、科学研究活动可以保持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先进性
学科依托大学而繁荣,大学依靠学科而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职能多元化,要求现代大学能从知识传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多方面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因而高校在学科的设立和建设方面普遍关注了科研、教学和学生就业各方面的需求。其中,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基础的学术、科学研究活动不仅可以构建出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增强师资力量,而且通过科研成果积累系统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培育并支撑着学科建设中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学位点设置[4],这对于增强学科自身的实用性、保持和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建设流于形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很多误区,没有注意到学科建设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5],致使科研不能以学科专业定位为导向,科研水平不高[6],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不明确,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落到实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机制协调,导致学科建设流于形式。
(二)学科建设中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学普遍重视科研,主要的原因是科研可以获得大量的经费而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科研活动比教学活动“收益高,见效快”;并且各高校在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时总是含糊其辞,没有特别明确的处理方法[7],但在实践中往往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晋升的依据主要是科研而不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职称和学历,忽视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这不仅滋生了学术腐败,而且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学科建设中未能对专业课程设置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中注重了学术的先进性,注重了对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但未能对专业课程设置予以足够重视[8],通常情况下互相参考、借鉴其他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使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反映本校的特色,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不足以吸引学生并满足社会需要。同时,课程体系的变动和调整,包括新课程的引入、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选择、考试课程与考查课程的教学安排等缺乏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依据,不反映学科的先进性。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体现学科专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很难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容易造成学生从课堂流失的现象,并增加教学的难度,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加强学科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高校的定位和职能,处理好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职能之间的关系。从中世纪建立大学开始,以大学为基本单元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知识传授,到德国洪堡提出科研责任,再到美国《莫雷尔法案》提出服务于社会的漫长过程后,现代大学的功能日益多元化,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不论我们如何理解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我们都不能否认一点:所有的教育都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材料(教育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方法),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机构(教育管理制度),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标)”的问题;[9]而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对教育的投入在一个时点上是确定的,教育对象受教育的时间相对确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得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各职能之间的冲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冲突;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教育目标实现与学生就业的冲突等。因此,只有明确高校的定位和职能,才能使教育目标明确,使学科建设的资源投入和规划更加合理,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处理学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最终是由代表学科方向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单元[10],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即要体现本学科的现有先进科学知识,也要反映社会、企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如1.1图所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结合科研成果,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课程;同时,学科建设组应积极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调研活动,收集分析社会需求发展信息,以完善、改善大学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应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研究规划符合该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而且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三)学科建设应与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本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同时也是矛盾的(教师时间精力分配的矛盾、经费分配的矛盾等)。而学科建设本身注重学科的自然发展规律,注重学术研究的先进性,同时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手段,通过专业课程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一方面,科研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可以构建出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是传承知识、文化、培养造就人才的手段,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应用需要通过教与学来实现。这样,教学以科研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前沿动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11],而且能有效解决科研和教学的矛盾,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2]。
总之,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我们应明确高校职能与定位,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处理好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正义 ,栗惠娟. 山西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
(11):7~8
[2] 王守恒.高校的科学定位与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
2010(2):258
[3] 李平.學科建设遵循的基本途径分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3):317
[4] 李勇,刘国瑜.从科研角度探讨大学学科建设.江苏高教[J],2011(4):48
[5] 娄延常.理念、定位、学科---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高校理论战线[J], 20
(4):33~34
[6] 刘翠兰.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山东英才学院学报[J],2012(1):21
[7] 周丹.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0):2
[8] 段红云.论学科建设的合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12(3):41~42
[9] 姜黎红.我国高校定位的研究与反思.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1,(11):14
[10] 刘兴华.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126):148
[11] 李红枝,毛建文,陈伟强.教学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的建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12(6):76
[12] 潘爱军.高校科研教学互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德州学院学报[J],201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