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需要 体会必要 理解意义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五年級上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那么,本课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理解从确定到可变、从数量到数量关系,直至成功完成这个“飞跃”?教师又该如何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激发真实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思维体验?本文介绍本课的教学片段并加以评析。
  【片段一】疑中问,引发需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字母或字母缩写,都找到了吗?一起来交流一下。(生答略)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想过一个问题吗?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用字母来表示它们呢?(生答略)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与字母有关,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师:初次听到这个题目,同学们的心中一定产生疑问了吧?想一想都有哪些疑问呢?
  生: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师:是啊,数只要用数表示好了,干吗要用字母表示呢?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呢?(板书:好处?)
  生:什么时候用字母表示数?
  师:问到点子上了。不是任何时候的数都要用字母来表示,要弄清在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板书:什么情况?)
  生:怎样用字母表示数?(板书:怎样?)
  师:学会学习首先要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点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研究。
  【评析】:作为新课的引入部分,本环节的教学自然蕴含着深意,寻找生活中的字母缩写既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亲近感”,又与新知“用字母表示数”作了不言自明的对比,认知冲突油然而生。紧随其后的是“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等问题被顺理成章地提了出来,而这些问题显然既给本课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又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学生“自己的问题”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产生了急切求知的认知倾向。
  【片段二】比中悟,体会必要
  师:这是一个小小储蓄罐(放入1枚一元硬币),想一想,储蓄罐里的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生答)
  师:(倒出,放入2枚硬币)现在可以用几表示?(生答)
  师:(将储蓄罐放到讲台后面——增加神秘感,装入若干枚一元硬币)现在呢?
  生:可能是3。
  生:可能是5。
  师:可能是3、5,为什么不能像前两次那样确定是几?碰到什么困难了?
  生:我们不知道老师到底放进去几枚硬币?
  师:很真实的一个问题。但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办法表示储蓄罐里钱币的个数。
  生:可以用?表示。
  生:可以用字母x表示。
  ……
  师:真有你们的!既然这里可以用字母x表示,当然也就——
  生:用y、a任意一个字母表示都行。
  师:在这里我们就用字母a表示。
  师:其实用字母表示数同学们并不陌生,扑克牌中的J、 Q、 K就是,但显然与这里有区别,想一想,区别在哪里?
  生:扑克牌里的字母表示几我们是知道的,而这里的字母表示几我们不知道。
  师:那这里的字母a可能是100吗?(生答)
  师:这说明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数虽然不知道,但还是有一定的范围。
  师:回到本节课刚开始的问题——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想一想,现在有答案了吗?
  生:有答案了,不知道的数用字母表示。
  师:不知道的数用字母表示,这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研究的“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种情况。
  【评析】:简单的储蓄罐放硬币情境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有趣,二是有思。因为放入储蓄罐中的钱不知道(第三次),所以,当然不能用确定的数来表示,“但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办法表示储蓄罐里钱币的个数” 。这就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出场创设了很好的愤悱、思考情境。此时,新知的学习完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需要。之后的比较,则有利于学生明确本环节中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特征——不知道的数用字母表示。除此之外,它还与接下来要学习的例题中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作了潜在的比较和区别,有利于学生组建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片段三】探中思,理解意义
  师:请看屏幕,摆一个这样的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生答)
  师:摆2个呢?你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吗?(生答)
  师:说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2呢?(生答)
  师:(出示5个三角形)现在摆了几个三角形?(生答)
  师:摆5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谁来列式?(生答)
  师:如果我们继续摆下去(课件在三角形后一个点一个点地出示省略号),现在摆了几个三角形?
  生:可以是20个、30个、50个。
  生:我觉得是无数个。
  生:我感觉数也数不清。
  师:说明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变化,不确定。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个不确定的数表示出来?
  生:我们同样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师:同学们的迁移能力真强!在这里我们仍然选用字母a来表示。
  师:不过,同样是用字母a来表示,这里的a和前面的a表示的数还是有区别的,想一想,区别在哪里?
  生:前面是不知道的数用字母表示,这里是不确定的数、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
  师:这位同学实际上已经对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作了清楚、完整的回答。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生答)
  师:a的意义弄明白了,那么摆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能用式子表示吗?   生:a×3。
  师:这是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在这个式子里a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式子a×3表示什么?(生答)
  生:我们还有补充,a×3其实还可以看出小棒总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师:你的眼光很独到!在这里a×3既可以表示摆a个三角形小棒的根数,也可以表示总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含有字母的式子——
  生: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学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字母及含有字母的式子意义的理解已经比较到位了。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始终想不明白,当不能用具体的、确定的数来表示的时候,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用字母来表示,那用字母来表示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先思考后交流)
  生:用数表示三角形的个数,虽然清楚,但每次只能表示一种摆法,一个结果,如果要表示许多种摆法就要写上许多数和算式,这样既复杂又麻烦。
  生:还有,如果有无数种摆法,这样的算式我们写也写不完啊!
  师:那用字母表示后呢?
  生:我们只要用一个式子就可以表示任何摆法所用小棒的根数。
  师:所以用字母表示数——既简洁又概括。
  师:显然,这也就是课始同学们所关心的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评析】:抽象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努力培养的核心素养,用字母表示数恰恰是代数思维的起点,也是“抽象”的范本。基于此,本环节的教学教者精心组织、设计和安排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导、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过程。教学中,教者先从具体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不含字母的数引出用字母表示的数,从熟悉的算式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从中让学生体会数的变化——从确定的、已知的到不确定的、未知的变化,理解字母式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能表示数量关系。学生在感知—感悟—比较—思辨中,逐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意义和作用,逐步感受字母式的抽象、简明和概括,加深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另外,本环节的教学,教者还始终注意抓住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引导学生围绕本课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课堂和学生思维的深度,还使学生更为真切地体验到用字母代替数,可以把千千万万条相似的数学式子简明而又概括地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普遍的转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興市悲鸿实验小学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年级学生从简单计算走向复杂运算的一个中转站,同时其列式功能还承载着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复杂数量关系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思维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因其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同时为了追求一定的量化标准,常将其列为只是单纯的技能练习。如何让一节看似只能机械操练的计算课让学生思维之花悄然开放,张玉平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片段一】 “说”中现思维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两个为主”,实现 “两‘性’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视频《晏子使楚》,现撷取其中两个片段与同仁交流。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外出旅游时发现有这样一块匾(出示图片),上面四个字我想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谁愿
期刊
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因为较之其他文体缺乏生动性、形象性。教师上课时,往往依据考点框定教学目标,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去语文化严重,教者教得无味,学生学得乏味。笔者有幸看到王君老师执教的说明文《松树金龟子》的教学实录,感觉这节课真的就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一样,是一次“科学与诗的完美之旅”。  【片段一】中阶挑战  师:现在我们进入课文挑战学习。  投影
期刊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一个传统教学内容,作为起始课,因为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便成为许多教师选择公开课执教的课题,形成了许多经典教学案例。这些经典案例大多以掌握角的特征为重点,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变式练习。这样的教学关注着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正确建立起角的表象,数学知识、技能的目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近距离地欣赏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生动而有营养”的小学数学课。吴老师的授课课题是“小数的意义”,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情境,抽象并建立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进而理解小数的意义。而吴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给了我另一种感受:数是“垒”起来的。下面节选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直观模型生动演绎0.1  (吴老师由0.5元介入,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實现课内大量阅读、高效阅读。然而随着实验的推进和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一些丛书使用不尽如人意:如一个单元可能只随文链接一篇或两篇,余下的文章则以“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一语带过;课时没有处理好,来不及链接文章,干脆整个单元都布置学生自读。长此,丛书恐将成为教师们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丛书使用率,使丛书使用得有“序”又有“法”
期刊
一次他乡邂逅,有幸结识了陈忠老师,进而拜读了他的“健康成长三部曲”。读着读着,有一种直抵内心、相见恨晚的强烈感受。这位年近古稀的长者,用了六年时间,撰写并出版了《一瓣心香——陈忠教授讲演录》《一往情深——陈忠教授交流录》《一点灵犀——陈忠教授案例录》。“三部曲”围绕着教育的一个核心话题——“人的健康成长”说事儿。  通读全书发现,“健康成长三部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一个简朴的工作室,一个智慧的老
期刊
怎么会是“学生第二”呢?“学生第一”不是教育界的常识吗?李希贵在《学生第二》的“自序”中做出了解释:“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着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换句话说,在学校里,或许应该是“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然而,这样的“学
期刊
导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以仰望的姿态面对你愿意终生为之付出的职业和事业时,那么你会觉得你的追求永远充满无穷的魅力。”在张青云的教育生涯中,一直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奋力前行。因为仰望,所以一直不敢懈怠;因为仰望,所以一直不断超越。他仰望的是一种平和的没有功利性的教育,他仰望的是一种注重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他仰望的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  二十三年来,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和无数学子一起度过让
期刊
自7月15日始,迄7月30日,新余市渝水三小承接了陕西神木市骨干教师团队的课改集训工作。此次集训分两期,每期的集训时间为一周,参训人员达250多人。  据了解,此次集训该校安排了多节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课型,以求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该校课改的整体成效及灵活多样的课堂风貌。同时,该校为集训活动安排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式的专题讲座和主题培训。  另悉,为使参训学员能学以致用,渝水三小在此次集训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