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应以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稳定有序为原则,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但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必须要有新的理念,必须适应大学发展的新环境。面对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出现的新情况,分析目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问题及原因对探讨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高校;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181-01
一、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地位
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能够为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一个基本条件。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1]。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建设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体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
(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经验认知和生命感悟的过程。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具备社会要求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值观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其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加以引导、提升,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长为团队意识强、个性鲜明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执政活动的责任归属,实现执政兴校资源的各要素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完善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应做到民主化、人性化、精细化。民主化管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严以律己,要求广大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要想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不仅学校师生要转变观念,社会、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从社会方面来说,重要的是对心理健康问题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者,要有一颗平常心[2]。
三、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
(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学生必须对教师毕恭毕敬,学生对教师的学识、要求必须顶礼膜拜。知识学得死,适应不了社会,缺乏平等意识,过分谨慎小心,懦弱畏缩。唯唯诺诺,精神压抑,个性泯灭,批判意识、创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以人为本是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核,它要求我们建立个性化教育观念。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产物,却不应当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要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老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营建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建设和谐校园,优化环境是也是重要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激发人追求上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美好未来的活力。除此之外,还要有优良的教学、活动秩序,这样才能与优美的环境形成统一。因此,打造人文品味与现代化设施相得益彰的和谐校园,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主题。学校要创造优美的环境要成为教会学生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合作的平台;要成为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主体创新意识,形成健康个性的土壤[3]。
(三)促进师生互动的和谐
建设和谐的校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管理层的和谐共处、协同作战。实现高校管理层的和谐,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高校各级管理层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和谐的课堂文化是一种互动的文化思想交流,其中受益的,教师也将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步。教学互动,要求传授主体不是以师者身份居高临下授业解惑,而是作为一个学习的导引者、组织者、建议者,通过角色转换与认同,共同学习;要求学生不以传统“填鸭式”接受灌输,而是主动地拓展知识和思想,从而达到心灵交融,启迪学生、教师的智慧,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勇.略论和谐校园的建设[J].南方医学教育,2008,(3):22-23.
[2]林瑞金.基于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8,(5):60-61.
[3]李晓军,黄宇.努力促进和谐校园与教育事业的全面互动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8,(5):202.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高校;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2-0181-01
一、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地位
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能够为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一个基本条件。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1]。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建设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体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
(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经验认知和生命感悟的过程。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具备社会要求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值观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其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加以引导、提升,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成长为团队意识强、个性鲜明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执政活动的责任归属,实现执政兴校资源的各要素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完善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应做到民主化、人性化、精细化。民主化管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严以律己,要求广大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要想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不仅学校师生要转变观念,社会、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从社会方面来说,重要的是对心理健康问题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者,要有一颗平常心[2]。
三、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
(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学生必须对教师毕恭毕敬,学生对教师的学识、要求必须顶礼膜拜。知识学得死,适应不了社会,缺乏平等意识,过分谨慎小心,懦弱畏缩。唯唯诺诺,精神压抑,个性泯灭,批判意识、创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以人为本是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核,它要求我们建立个性化教育观念。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产物,却不应当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要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老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营建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建设和谐校园,优化环境是也是重要内容。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激发人追求上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美好未来的活力。除此之外,还要有优良的教学、活动秩序,这样才能与优美的环境形成统一。因此,打造人文品味与现代化设施相得益彰的和谐校园,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主题。学校要创造优美的环境要成为教会学生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合作的平台;要成为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主体创新意识,形成健康个性的土壤[3]。
(三)促进师生互动的和谐
建设和谐的校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管理层的和谐共处、协同作战。实现高校管理层的和谐,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高校各级管理层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和谐的课堂文化是一种互动的文化思想交流,其中受益的,教师也将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步。教学互动,要求传授主体不是以师者身份居高临下授业解惑,而是作为一个学习的导引者、组织者、建议者,通过角色转换与认同,共同学习;要求学生不以传统“填鸭式”接受灌输,而是主动地拓展知识和思想,从而达到心灵交融,启迪学生、教师的智慧,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勇.略论和谐校园的建设[J].南方医学教育,2008,(3):22-23.
[2]林瑞金.基于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8,(5):60-61.
[3]李晓军,黄宇.努力促进和谐校园与教育事业的全面互动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8,(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