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考试中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仅从“文”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
  一、改变角色,换位体验,提高有效性
  心理研究表明:不一样的体验蕴含的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改变师生固有的角色定位,开展师生换位体验活动,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觉,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是教学真正的主体。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指出:“学习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创始人巴班斯基也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狼》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浅显易懂,加之学生手头都有一本文言翻译的书,不懂的自己可以查,于是,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翻译,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尝试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当记者,向教师发问,由教师答问释疑。为了难倒教师,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细致地研读文本,都想从文中找出一些难题来向教师发问。
  整个活动,在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化解了学生的疑难,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种有趣的活动,产生了精讲的效果。
  二、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我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三、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知识中心视点是设计有效教学环境必不可少的四个视点之一。钟启泉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一文中,对知识中心视点做了如下解释:“指学生通过基于理解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学习,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智力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
  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
  王君老师就是掌握了这门学问的佼佼者。在进行《陋室铭》与《爱莲说》的整合教学时,王君老师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纵的方面,师生一起重温了前期积累的相关诗句,背诵了相关的名言名句,了解了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陋室铭》的具体背景等等;横的方面,从身世、作品、思想和情趣等角度,对陶渊明、周敦颐、刘禹锡三人进行了比较,陶渊明的避世,周敦颐的入世,刘禹锡的矛盾,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纵横捭阖的课内拓展之后,产生的是思接千载、“意”通万里的解读效果,即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这节课上,王君老师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让学生像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北大学者谈读书》中所说的那样“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去阅读,从而达到“入其境,领其义,会其神”的境界,这样的文言课其教学有效性毋庸置疑。
  
其他文献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1.泛读,或称通读  主要在预习阶段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有些什么概念和要点、是干
期刊
方法(学会探究方法)、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兴趣(发展探究兴趣)、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价值观,这些关键词都足以让我们看到探究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各种探究手段如观察、调查、实验、查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对矛盾该如何协调?  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大胆舍去,拓展课堂的学习空间   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需要有更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人们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在普通高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
期刊
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物理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智力差,而是物理教学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和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其学习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
期刊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呢?  第一条是从思想上征服学生。  要让学生知道,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首先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
期刊
多年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谈“文”色变,老师也苦恼不已。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学生则被动学习,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常用口头语言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因此,教师急需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采用多种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文言文从时间上看,其间跨度约2500年之久,上起春秋战国(《论语》六则、十则),下至大清王朝(《崂
期刊
教学高潮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交叉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激发,使师生产生一种共同的愉悦和冲动,思维进入最活跃阶段,从而使师生都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般说来,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高潮中时,学生对教学反应是敏感而强烈的:或是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考;或是因解决了某一重点难题而释然愉悦;或是为有了新发现而惊奇、欣喜;或是为领悟到知识内涵的情理而激动自豪……此时,学生处于异常的
期刊
摘 要:要从思想入手充分了解感化后进生,后进生是在思想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自卑感强,反应慢点,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爱心和耐心打好基础,表扬和鼓励驱动前进,让后进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后进生自己去合作交流,充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备课,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感化后进生 探索、合作交流 兴趣 语言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要素,指出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动手能力的训练要适度把握才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教学 动手能力 训练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期刊
我是一名地理教师,今年教授七年级一至四班的地理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一班和四班学生比较爱动、活跃,容易调动,二班、三班的学生比较沉闷,想激发起来不太容易。  开学以来,同样是在课堂比较沉闷的七年级二班或是三班上课,但每节课学生的表现却是不相同的(有时也能上得很精彩,不次于那两个活跃的班级)。有的课即使难度很大,但是学生表现得很积极、踊跃,课堂效率很高,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说:“老师,我还没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