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这种情境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引导他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且能及时地反馈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工作更直接、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整个教育过程中,知识就会通过情感、引导、反馈等教学手段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有反馈,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是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空间性反馈,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在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师不放心,讲得多,老师不放手,牵得多,牵得细。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智力的差异、基础知识的差异、生活经验与环境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会从中受到了抑制而倒退,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本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原则,创设问题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了一定的思维空间,才有思维的活动,才会与自主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对于含有分数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联想。
师:女生的人数是男生人数的7/8,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7/8;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8……
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为教师留下更多的反馈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反馈,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师;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师:现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人,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个数。这样,学生一下子被懵住了,有的学生会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苹果。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这下子可被难住了。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直接性反馈,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应贯彻教材本身的化繁为简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设计这样一张表格:
经过观察,学生马上会发现表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向老师反饋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可能为0.145米也不可能是13.9米。教师只需问:错在哪里?生: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在这么一种反馈问题的情境下,学生能从心理上直接形成一定的概念。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追问、反问、联系实际法等),渗透数学,贯穿于整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便于他们自主创新学习。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可延性反馈,使学生勤于自主学
当一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会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课堂教学确实解决了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是理想的教学吗?对于当今教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反馈的余味。也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后,有这样一个练习:把3/7、6/13、4/9、12/25用“>”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反馈的解题思路通常是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时非常麻烦。于是教师提醒学生,比较大小,有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大小;(2)分子相同,比较分母大小。部分学生的灵感也就在这里被诱发了,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他们将会把这种自主学习一直延伸到课堂结束,延伸到课外去。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提出疑问:能被9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提出歌德巴赫猜想,让学生感觉其中的奥妙无穷。注意了问题的可延性,也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强师生间教于学的双向反馈,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能反馈信息,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情境,反馈教法、学法,最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共同从课堂的四十分钟做起!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空间性反馈,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在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师不放心,讲得多,老师不放手,牵得多,牵得细。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智力的差异、基础知识的差异、生活经验与环境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会从中受到了抑制而倒退,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本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原则,创设问题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了一定的思维空间,才有思维的活动,才会与自主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对于含有分数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联想。
师:女生的人数是男生人数的7/8,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7/8;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8……
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为教师留下更多的反馈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反馈,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师;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师:现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人,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个数。这样,学生一下子被懵住了,有的学生会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苹果。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这下子可被难住了。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直接性反馈,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应贯彻教材本身的化繁为简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设计这样一张表格:
经过观察,学生马上会发现表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向老师反饋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可能为0.145米也不可能是13.9米。教师只需问:错在哪里?生: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在这么一种反馈问题的情境下,学生能从心理上直接形成一定的概念。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追问、反问、联系实际法等),渗透数学,贯穿于整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便于他们自主创新学习。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可延性反馈,使学生勤于自主学
当一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会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课堂教学确实解决了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是理想的教学吗?对于当今教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反馈的余味。也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后,有这样一个练习:把3/7、6/13、4/9、12/25用“>”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反馈的解题思路通常是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时非常麻烦。于是教师提醒学生,比较大小,有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大小;(2)分子相同,比较分母大小。部分学生的灵感也就在这里被诱发了,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他们将会把这种自主学习一直延伸到课堂结束,延伸到课外去。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提出疑问:能被9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提出歌德巴赫猜想,让学生感觉其中的奥妙无穷。注意了问题的可延性,也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强师生间教于学的双向反馈,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能反馈信息,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情境,反馈教法、学法,最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共同从课堂的四十分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