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从“追求情感”到“眷顾质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课堂评价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如何组织高效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前行,是一个亟须探究的教学话题。然而,观察当前众多的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真实现状”与“本真价值”差距甚远,由此引起了笔者的诸多思考与粗浅尝试。
  一、追求情感:课堂评价语言误区扫视
  如今,课堂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激励性语言,但有的是滥用表扬,浮光掠影,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不管学生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价值,无原则的赞美和鼓励,使教学环节“偏离轨道”,有时甚至与教学价值“背道而驰”。这里选择几个典型案例予以阐述。
  1.“虚情假意”的激励
  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分三个层次,提问—叫答—理答。理答即为课堂评价与引导的环节,学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对错评价,而是对自己的回答作出具体分析,作出必要解释,提升发言品质,从而开阔视野。
  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动物园的一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虽然气氛空前热烈,教师的“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你看得很仔细,还有吗”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跟数学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2.“不切实际”的表扬
  如今的公开课上,我们总能看到丰富的情境创设,热闹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对于这样的课堂,有的老师是这样形容的: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之后一动也没法动。在这样的课堂下,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都是“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矫情造作”的情感流露。
  在《8、7、6加几》的教学中(教师出示8 5):
  师:你是怎样知道8 5=13的呢?
  生: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的。
  师:嗯,真不错。
  生: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先从8开始,9,10,11,…,这样一个一个数下去。
  (学生听到这种方法时,便窃窃私语:“我们幼儿园就学过数数了。”)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还有吗?
  这一句“还有吗”之后,再也没有回应了。
  为什么之后学生都没有再发表观点呢,我想是这位老师夸张的表扬扼杀了学生发展中的思维。当一个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时,教师认为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既然有了人尽皆知的“好”方法,还需要再思考其他方法吗?其实教师要是换一个中性的评价:“嗯,看来‘数数’也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吗?”这样既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能暗示还有更好的方法,从而来达到方法的优化。
  3.“天马行空”的鼓励
  有时,学生的理解明明是错误的,但为师者却偏要说“你的想法很独特”,有时学生的理解始终在正确结论的边沿上徘徊,达不到要害,但我们教师就是不敢稍加点拨。因为教师迷失在一个僵化的、毫无情感的“赏识”怪圈之中,从而滋长了一部分学生盲目骄傲自满的情绪。如一位教师在公开课教学时,学生的回答稀奇古怪,似乎不在预设之内,当教师不知所措时,他如此评价:“我看到了未来的科学家,让老师和科学家握握手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如此不满意,却用一句褒义且夸张的评价给予回应,给学生戴上了一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而这顶帽子足以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这时的学生还会静下心来上课吗?说不定在思索着长大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二、眷顾质感:课堂评价语言策略探究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处于艺术的巅峰,数学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只有简洁、严谨和真实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梳理自身课堂教学经历,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时不外乎以下四种形式。
  1.在学生遭受挫折时耐心等待
  数学学习中一个正确的结论,总是从不断反思与纠错中得来的,而且学习的过程难免会偏离“轨道”,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这时候,教师不妨把时间交给学生,耐心地等待,给学生一个“自圆其说”的机会。
  案例:这是一个习题讲解过程
  把两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黏合成一个长方体(如下图),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5 5)×5×4 5×5×2=250(平方厘米)。
  生2:5×5×6×2-5×5×2=250(平方厘米)。
  生3:(5 5)×5×2 5×5×2 (5 5)×5×2=250(平方厘米)。
  生4:5×5×5×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不对,5×5×5求的是正方体的体积,再×2求的是体积之和了。”教室里沉静了一会儿后,学生都附和起来了。
  生4可能想法不够成熟,涨红了脸,一下子觉得有些理亏。这时老师轻轻地对生4说:“别急,我有一种感觉,你的解法有你的道理,大胆地说说看,说错了也无妨。”说完老师取出了两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
  生4将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数了数正方体的面,突然眼睛一亮,嘴角里露出了微笑,刚才的尴尬一扫而光,显得十分激动:“我不是求体积和,大家看,拼成长方体后,其中一个正方体剩下5个面,每一个正方体只剩下5×5×5的表面积了,两个就再×2。”   生4越说越理直气壮,生怕别人没听懂又将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说了一遍。等生4说完后,学生恍然大悟,不禁一齐鼓起掌来。
  师: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想法精妙绝伦起来。
  生5:(5×5×5)×2=250(平方厘米)。
  生6:5×5×(5×2)=250(平方厘米)。
  生7:5×5×(6-1)×2=250(平方厘米)。
  当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解法时,教师没有立即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将话题的解释权抛给学生,及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圆其说”。
  2.在学生理解不透时适时引导
  评价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机械重复上,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迈进,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递进。尤其是当学生理解正确而不够透彻时,当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时,打动学生心灵的引领能加快学生前行的脚步,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精神引领,更是一种情感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上述案例中:“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样一来不但维护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建立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更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跨越。
  《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板书例题“64-29”):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算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朋友胆子大一些,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我是先算64-20=44,再算44-9=35。所以64-29=35。
  生2:我是先算64-30=34,再算34 1=35。所以64-29=35。
  生3:我是先把64看成69,69-29=40,40-5=35。所以64-29=35。
  生4:我是列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64-9=55,再55-20=35。所以64-29=35。(生1小声嘀咕:“不是跟我一样吗!”)
  生6:我把64看成70,把29看成30,70-30=40,40-6=34,34 1=35。所以64-29=35。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交流的方法看似多样,但认真分析归类的话,无非是三四种方法的重组,而且所有方法的理论基础只有一个:拆数。教师似乎忘了自己不但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呈现各自不同的个性,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分析。当有学生小声嘀咕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跟你的一样,都是怎样的?”或许,这样的点拨能达到学生思维的相互沟通,从而引出其算理:拆数。在众多方法呈现之后,教师来个画龙点睛的小结会使学生的收益更大。
  3.在学生有待提高时分层追问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情感体验不同,我们的评价语言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不能使学生感悟知识、体验成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
  用1、2、3三个数字,你能排出几个两位数。
  (学生纷纷举手)
  师:今天听得很认真,老师请你回答。
  生:12、31、13。
  师:很好,有3个了,还有吗?
  生:(断断续续)13、21、12、31、23、32。
  师:你一下子组了6个,看来考虑问题很周到。能不能想个办法一下子把这些数报出来?
  生:(快速地报)12,13;21,23;31,32。
  师:哟,你说得这么流畅,肯定有什么好方法吧?
  生:我是先把十位的数放好,再来看个位,十位放好了,个位就还有两种填法。
  师:看来你的排列很有规律,你会有顺序地解决问题,了不起!
  生:老师,还有,12、21、13、31、23、32我这样个位十位换一下,也不会漏掉的。
  这里教师三次及时追问,尊重了学生,更使每一次发言的学生有了新的思考。
  面对不主动、不积极的学生时,教师激励学生的热情,因为这类学生缺少自信,他们最需要老师的鼓励。我们在评价时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及时肯定。
  面对能轻而易举地回答,但方法还能优化的学生时,教师的评价语要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很有上进心,但是学习的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肯定上,而要即时引导学生,帮助分析问题,使其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取长补短,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面对学生经过反思后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时,我们要真诚地欣赏学生的见解,因为这类学生往往能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而且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因此,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的层次。
  4.在学生思维闪光时真诚地喝彩
  面对学生的想法,我们不仅要认真等待、耐心倾听、有效引导,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主动、冲击式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10以内减法》时,我创设问题情境:“一天,猫妈妈做了10条鱼作为晚餐,小猫可高兴了,他独自坐在餐桌前直流口水,可这时猫妈妈和猫爸爸还在忙碌不能开饭,小猫左思右想,就……小朋友们猜,小猫会怎么做呢?”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都如老师的预设,都说小猫偷吃了鱼,都用算式表示了“还剩几条鱼”,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认为小猫是个好孩子,不会偷吃,还是10条。”对于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教师不是责备,不是等待,而是喝彩:“真棒,你才是一个好孩子。”并顺势问:“那怎样列式呢?”“10-0=10。”
  在这样一种心理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并将“0作为减数”这一知识点也落实了。
  一堂没有教师耐心倾听和适时点拨的课一定缺少深度,正如崔峦先生所说:“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领会不深和理解出错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引领,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因此在评价时,只要教师懂得“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分层追问”“真诚喝彩”,定能从“追求情感”的尴尬误区,进入“眷顾质感”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在猪价连续下跌,养猪效益低下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规模化养猪新技术国际研讨会”非常及时,这次会议将对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促进并提高国内养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猪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江苏省养猪行业协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江苏省是我国生猪生产大省之一,2013年全省存栏生猪1 787.26万头,同比增长0.7
2014年10月,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学中的“找规律”风应当降温》一文指出,规律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客观性”和“普遍性”,这类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借助所发现的“规律”,更有效地去从事实践活动。张奠宙教授也认为,“找规律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序列,都可以生成无限多种规律,认为只有一个规律,推断出‘必须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把开放题封闭成只有唯一答案的题目,在数学上是不對的”。  笔者正好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漫话类”的口语交际内容,如苏教版中《说说广告》《了解现代兵器》《漫话三国英雄》《影视剧评说》等,又如人教版的《有趣的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说民风民俗》等。这种“漫话类”的口语交际教学,初看,可练说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选择,口语训练要做到扎实生效,才特别困难。那么宽泛的内容,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应得到什么样
【摘要】纵观整个小學语文教学阶段,三年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对学生未来写作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就应利用手中的教材为“抓手”,充分运用教材,教会学生习作的一些方法,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  【关键词】储备词句之“砖” 搭建结构之“梁” 黏好语言之“泥”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难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学。的确
摘 要: 在不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众多措施来帮助仔猪成功断奶。本文将对包括延迟断奶和使用断奶-肥育猪舍、调整日粮成分等在内的这些措施进行简洁阐述,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断奶;替代性;添加剂不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进行养猪生产目前还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行无饲用药物养猪的猪场中,猪的发病率通常会提高,同时总体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尤其在刚断奶
【摘要】一节完整且完美的数学课,不仅有课堂的总结,还有对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笔者从课堂的一些小环节结合教学课例,分析课堂小结和总结的重要性。课堂小结和总结在课堂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完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结 总结  数学课堂知识点繁多,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没有小结和总结的数学课堂,很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很难让学生感知本节课应该学什么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教学内容,课前,学生对角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但大多停留在“角是尖尖的”这个认识上。这种原有经验,一方面支撑着学生去正确认识角及其特征,另一方面又干扰着学生对角的全面认识。杜威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经验的正确一方,并通过对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学习任务。本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点,引入新课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全班一刀切”,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全班以同一个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内容的逐渐加深,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本研究运用实验干预法,以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班采用异质合作教学法,进行20周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合作分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摘要】1 1=2,在人们眼中无疑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当提问到1 1=?时,所有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得数是2。可是,学生真的知道1 1,为什么结果是2吗?又是否明白,为什么,要用加法?本文着眼于最简单的数学问题,着重研究数学中数与算式、算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日常教学中的加法教学提出思考,分析小学加法算理研究对于加法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加法算理,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才能站在学生的
福州正阳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阳)成立于一九九九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档乳猪料和畜禽、水产复合预混料、浓缩料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也是是福建省饲料工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是福建饲料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其预混料产品已通过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质量与销量进入福建省饲料业的领先行列。正阳的发展离不开林登峰董事长,是他的努力创造了今天的正阳。2011年公司在福建连江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福建新正阳饲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