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城市的急速扩张,很多风景区面临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协调开发问题。不同于传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模式,近城风景区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更为突出,所以加强风景区周边城市用地和产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针对风景区和城区过渡地带的业态发展进行探索,研究适合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自身发展的利用方式,使城市和风景区更协调的发展,既充分发挥城市的边际效应,又显山透景,提升了风景区面向城市的形象,塑造被风景区依托的克拉玛依市的城市风貌。
【关键词】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 协调发展 利用
2010年克拉玛依市政府提出了世界石油城市的发展目标(全球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作为世界城市,无论是在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居民的生活水平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指标包含生活指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及文化遗产的数量和高素质的文化设施数量如国际体育盛事场地、旅游生产力等。
1.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研究背景
(1) 项目概述
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戈壁风景区)紧邻克拉玛依市边缘(如图1),距克拉玛依市中心仅有2km,风景区内小而秀丽的雅丹资源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距克拉玛依市区最近的大型空地,它和城市居民的活动联系最为紧密。它位于城市化近城扩张的前沿地带,处于城乡关系的协调区,是城市生态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受来自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压力,是服务于城市的风景区。
西戈壁风景区具有提供大型体育场地及居民休闲活动场地的条件,是增加休闲活动、提高生活品质
、增强世界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2) 城市扩张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影响
近城风景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先有风景,再有城市。随着城市化的扩张,风景区和城市建成区逐渐靠拢,经过了城景相伴、城景相依、城景失调三个阶段。风景区边缘地带是近城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城市的影响,出现了土地情况利用复杂、多种产业形态共存、人口流动性高、成为污水和垃圾排放地带等多种问题,自然风景被严重破坏。
目前西戈壁风景区内部有维吾尔族聚集区和小西湖坟墓区(如图2),并且已经被克拉玛依通往塔城的对外交通路割裂,城市建设正在逐步销蚀风景区,而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也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城景关系初现失调。
2.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建设现状
(1)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发展的主要矛盾
(a)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近城风景名胜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经常面临边缘风景被圈占的尴尬境遇。所以风景区的边缘地带作为第一道防线,应给予严格的保护;同时紧邻城市的区位关系也促使城市边缘地带快速发展,并承受较大的社会需求压力,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区通常采取单一门票管理制度,而这笔收入远不能达到风景区的维护和管理所需的费用,资金渠道也需要适度的拓展。所以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合理开发对城市和风景区都具有积极意义,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b) 游憩需求大与边缘地带利用不足的矛盾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居民对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而城市边缘地带往往缺乏完善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难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与一般的近城风景区不同,目前西戈壁风景区未呈现出市民大量使用的状况,其与克拉玛依市民强烈的休闲需求相反。这主要是由西戈壁风景区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包括: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态脆弱、环境舒适性低、克拉玛依周边雅丹地貌已分布较为广泛、对市民吸引力不高、风景区内无游赏道路等基础设施、安全性差和游客无法进入风景区等原因。
根据《克拉玛依市“克白城鎮组群”远景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如图3)显示,西戈壁风景区主要旅游设施及居住社区集中在其南侧的西部新城,远期居民的游憩需求将大量增长,而公共空间明显不足以支撑。
(c) 城景关系的矛盾
城市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开始无序化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居民点等纷纷发生了变更;而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风景区边缘的侵占、无规划的建设、流动人口的聚集所产生的影响,均对风景区边缘地带形象造成破坏。
西戈壁风景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城市道路旁的雅丹地貌已经被建设活动大量破坏、建筑垃圾在此被随意排放、小西湖墓地和维族墓地迅速扩张、维族聚集区无序膨胀,风景区的防线被迫逐级后退。而和西戈壁风景区隔路相望的是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在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下,却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城景关系被割裂,美丽的雅丹风景资源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利用(如图4)。
图4 “左手是风景,右手是城市”
(2)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存在的主要问题
(a)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通常会被城市规划和风景区规划所忽略,同时在规划中对边缘地带的性质把握不清,导致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合理,也容易对边缘地带的环境造成压力,使得边缘地带的土地呈跳跃状、土地利用破碎化、空间布局零散化、个体间缺乏协调发展,影响了风景区风貌的同时,也没有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更没有为远期用地预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b) 城郊居民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中通常将对外交通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容易产生较多的城市流动人口,而依托风景区的游客量,也会带来一部分服务人群,人口的聚集使边缘地带常形成庞大无序的聚居点,过多的人口势必造成聚居点与风景区“争地”,极大地干扰了风景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c)管理体制和法律规范不明确 鉴于边缘地带的特殊性,在管理体制上容易出现多方管理,各方制约的现象,对风景区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利用原则与策略
(1)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在区域中的功能与作用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里指出:“边界是两个片段之间的界限,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这种边界可以使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使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更是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同时近城风景区也是城市生态格局的重要保障,它的自身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其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另外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也具有普通城市不具备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风景区的“命运”,边际增长功能突出、促进风景-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高效、协调发展。应将城市游憩纳入风景区功能之中,使风景区成为城市游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戈壁风景区是克拉玛依市风景环线的重要节点(如图5),作为环线中唯一的自然景观资源,大
大丰富了克拉玛依市区的游览内容。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西部新城将承接一部分高端旅游接待和国际社区的职能。由此可见,西戈壁风景区是西部新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建设对提升西部新城品质有重要影响。
风景区边缘地带作为近城风景区的前沿地带,对其积极利用是城市休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城市化的洪潮,应避免一味的死守态度,主动积极应对,促进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的互动发展。
(2)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利用原则
(a)保护优先原则
风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出发点是对风景区核心区的绝对保护,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受破坏。边缘地带作为风景区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以保护优先为原则。
(b)衔接规划和协调性质原则
将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统筹考虑,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使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将风景区变成城市产业链中的一环,与周边关联产业协调发展,这样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大格局。
城景关系上避免一刀切的界面,应从城市化逐渐接轨风景化,城景互融,互为推力。
(c)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保护风景区的自然生态本底,奠定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利用留出足够的弹性空间。
(3) 城市边缘地带的利用策略
(a) 空间形态的发展策略
克拉玛依提出的世界石油城市目标,在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业发展、人民幸福指数等各方面都应达到一定水平,这需要明确在克拉玛依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得到支撑。对西戈壁风景区来说,除了要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风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之外,还要依托风景区丰富的雅丹地质地貌形态,带动克拉玛依建设成为多元与特色并举的石油雅丹之城;发挥风景区边缘地带在旅游开展中的积极带动作用,有效实施社区参与,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风景区边缘地带空间设计上采取“立面软化,利用优化,地面缓冲化”的策略,面对克拉玛依特殊的气候情况,在西戈壁风景区的外围缓冲区进行全面绿化不具备可能性,而仅作防护又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考虑有树有水的“绿洲”是开展一切游憩活动的基础,应在西戈壁风景区南侧及东侧入口处规划多个“绿洲”,以饱含戈壁魅力的绿洲特色公园为主,承担市民游憩的功能,构成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并通过生态设计软化城市与风景区的边界,加强克拉玛依作为绿洲城市的印象。
(b) 功能合理布局策略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风景区和城市发展产生矛盾前,应合理的引导,积极协调,正确定位,优化使用。
西戈壁风景区边缘地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乡村地区,而是独特的雅丹地貌景观,同城市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边缘地带范围内对景观有负面影响的建设,应控制规模,逐步组织迁出,同时风景区边缘地带应积极转向以旅游为目的的第三产业。
(c) 景观合理异化策略
因戈壁环境的生态特殊性,西戈壁风景区本区别于一般意义的风景区,但现状却并未与城市建立良好的关系,這个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异化,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入城市型的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实现风景区与社会城市的双赢。
在风景区西侧是雅丹地貌聚集的风景资源较优区,可以看到景区东线最艳丽的雅丹地貌,目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聚集区和民族坟墓区,对地区景观有很大影响。该区域紧邻城市,又具备优质的风景资源,非常具有利用价值,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地带。
通过调研发现,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克拉玛依市对特色高端酒店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城市内面临有酒店无风景的局面,酒店只作为住宿场所使用,难免产生千城一面的感觉。而在风景区的边缘地带属于有风景没酒店区域,建设酒店比在城内再造风景要更容易,且更富有地域特色,应充分利用环城风景带,用独特的风景酒店吸引高端群体入住,提高克拉玛依的城市知名度。
(d) 多方参与策略
对于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应建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各个层级和阶段。规划批准后,要利用多种手段宣传,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相关居民点社区和全市人民的规划意识,提高遵守、执行总体规划及有关法规的自觉性。
对相邻社区群众可给予辅助性旅游服务活动特许经营的优先权。鼓励相邻社区群众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和规范下发展配套性的旅游经营活动。
4. 结语
由于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和生态特殊性,在总体规划工作中融入了更多针对风景区边缘地带的思考与探索,以求寻找到更适合近城风景区及其边缘地带发展的道路,取得近城风景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高畅.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积极利用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 刘冰冰; 洪涛; 潘丽雯; 城市化影响下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思考和探索_以深圳市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为例[J].财政研究,2010,S1.
[3] 周有军; 黄耀志; 官江; 王寅生; 近郊风景区生态适应性发展策略探讨——以营口开发区大青龙山自然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2011.
【关键词】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 协调发展 利用
2010年克拉玛依市政府提出了世界石油城市的发展目标(全球城市,又称世界级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作为世界城市,无论是在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居民的生活水平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指标包含生活指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及文化遗产的数量和高素质的文化设施数量如国际体育盛事场地、旅游生产力等。
1.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研究背景
(1) 项目概述
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戈壁风景区)紧邻克拉玛依市边缘(如图1),距克拉玛依市中心仅有2km,风景区内小而秀丽的雅丹资源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距克拉玛依市区最近的大型空地,它和城市居民的活动联系最为紧密。它位于城市化近城扩张的前沿地带,处于城乡关系的协调区,是城市生态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受来自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压力,是服务于城市的风景区。
西戈壁风景区具有提供大型体育场地及居民休闲活动场地的条件,是增加休闲活动、提高生活品质
、增强世界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2) 城市扩张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影响
近城风景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先有风景,再有城市。随着城市化的扩张,风景区和城市建成区逐渐靠拢,经过了城景相伴、城景相依、城景失调三个阶段。风景区边缘地带是近城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城市的影响,出现了土地情况利用复杂、多种产业形态共存、人口流动性高、成为污水和垃圾排放地带等多种问题,自然风景被严重破坏。
目前西戈壁风景区内部有维吾尔族聚集区和小西湖坟墓区(如图2),并且已经被克拉玛依通往塔城的对外交通路割裂,城市建设正在逐步销蚀风景区,而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也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城景关系初现失调。
2.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建设现状
(1)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发展的主要矛盾
(a)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近城风景名胜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经常面临边缘风景被圈占的尴尬境遇。所以风景区的边缘地带作为第一道防线,应给予严格的保护;同时紧邻城市的区位关系也促使城市边缘地带快速发展,并承受较大的社会需求压力,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区通常采取单一门票管理制度,而这笔收入远不能达到风景区的维护和管理所需的费用,资金渠道也需要适度的拓展。所以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合理开发对城市和风景区都具有积极意义,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b) 游憩需求大与边缘地带利用不足的矛盾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居民对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而城市边缘地带往往缺乏完善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难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与一般的近城风景区不同,目前西戈壁风景区未呈现出市民大量使用的状况,其与克拉玛依市民强烈的休闲需求相反。这主要是由西戈壁风景区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包括: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态脆弱、环境舒适性低、克拉玛依周边雅丹地貌已分布较为广泛、对市民吸引力不高、风景区内无游赏道路等基础设施、安全性差和游客无法进入风景区等原因。
根据《克拉玛依市“克白城鎮组群”远景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如图3)显示,西戈壁风景区主要旅游设施及居住社区集中在其南侧的西部新城,远期居民的游憩需求将大量增长,而公共空间明显不足以支撑。
(c) 城景关系的矛盾
城市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开始无序化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居民点等纷纷发生了变更;而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风景区边缘的侵占、无规划的建设、流动人口的聚集所产生的影响,均对风景区边缘地带形象造成破坏。
西戈壁风景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城市道路旁的雅丹地貌已经被建设活动大量破坏、建筑垃圾在此被随意排放、小西湖墓地和维族墓地迅速扩张、维族聚集区无序膨胀,风景区的防线被迫逐级后退。而和西戈壁风景区隔路相望的是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在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下,却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城景关系被割裂,美丽的雅丹风景资源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利用(如图4)。
图4 “左手是风景,右手是城市”
(2)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存在的主要问题
(a)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通常会被城市规划和风景区规划所忽略,同时在规划中对边缘地带的性质把握不清,导致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合理,也容易对边缘地带的环境造成压力,使得边缘地带的土地呈跳跃状、土地利用破碎化、空间布局零散化、个体间缺乏协调发展,影响了风景区风貌的同时,也没有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更没有为远期用地预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b) 城郊居民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中通常将对外交通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容易产生较多的城市流动人口,而依托风景区的游客量,也会带来一部分服务人群,人口的聚集使边缘地带常形成庞大无序的聚居点,过多的人口势必造成聚居点与风景区“争地”,极大地干扰了风景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c)管理体制和法律规范不明确 鉴于边缘地带的特殊性,在管理体制上容易出现多方管理,各方制约的现象,对风景区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克拉玛依西部戈壁风景名胜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利用原则与策略
(1)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在区域中的功能与作用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里指出:“边界是两个片段之间的界限,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这种边界可以使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使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更是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同时近城风景区也是城市生态格局的重要保障,它的自身特点和属性决定了其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另外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也具有普通城市不具备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风景区的“命运”,边际增长功能突出、促进风景-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高效、协调发展。应将城市游憩纳入风景区功能之中,使风景区成为城市游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戈壁风景区是克拉玛依市风景环线的重要节点(如图5),作为环线中唯一的自然景观资源,大
大丰富了克拉玛依市区的游览内容。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西部新城将承接一部分高端旅游接待和国际社区的职能。由此可见,西戈壁风景区是西部新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建设对提升西部新城品质有重要影响。
风景区边缘地带作为近城风景区的前沿地带,对其积极利用是城市休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城市化的洪潮,应避免一味的死守态度,主动积极应对,促进城市与风景名胜区的互动发展。
(2) 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利用原则
(a)保护优先原则
风景区规划和管理的出发点是对风景区核心区的绝对保护,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受破坏。边缘地带作为风景区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以保护优先为原则。
(b)衔接规划和协调性质原则
将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统筹考虑,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使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将风景区变成城市产业链中的一环,与周边关联产业协调发展,这样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大格局。
城景关系上避免一刀切的界面,应从城市化逐渐接轨风景化,城景互融,互为推力。
(c)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保护风景区的自然生态本底,奠定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为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的利用留出足够的弹性空间。
(3) 城市边缘地带的利用策略
(a) 空间形态的发展策略
克拉玛依提出的世界石油城市目标,在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业发展、人民幸福指数等各方面都应达到一定水平,这需要明确在克拉玛依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得到支撑。对西戈壁风景区来说,除了要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风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之外,还要依托风景区丰富的雅丹地质地貌形态,带动克拉玛依建设成为多元与特色并举的石油雅丹之城;发挥风景区边缘地带在旅游开展中的积极带动作用,有效实施社区参与,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在风景区边缘地带空间设计上采取“立面软化,利用优化,地面缓冲化”的策略,面对克拉玛依特殊的气候情况,在西戈壁风景区的外围缓冲区进行全面绿化不具备可能性,而仅作防护又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考虑有树有水的“绿洲”是开展一切游憩活动的基础,应在西戈壁风景区南侧及东侧入口处规划多个“绿洲”,以饱含戈壁魅力的绿洲特色公园为主,承担市民游憩的功能,构成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并通过生态设计软化城市与风景区的边界,加强克拉玛依作为绿洲城市的印象。
(b) 功能合理布局策略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风景区和城市发展产生矛盾前,应合理的引导,积极协调,正确定位,优化使用。
西戈壁风景区边缘地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乡村地区,而是独特的雅丹地貌景观,同城市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边缘地带范围内对景观有负面影响的建设,应控制规模,逐步组织迁出,同时风景区边缘地带应积极转向以旅游为目的的第三产业。
(c) 景观合理异化策略
因戈壁环境的生态特殊性,西戈壁风景区本区别于一般意义的风景区,但现状却并未与城市建立良好的关系,這个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异化,把合理的社会需求融入城市型的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实现风景区与社会城市的双赢。
在风景区西侧是雅丹地貌聚集的风景资源较优区,可以看到景区东线最艳丽的雅丹地貌,目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聚集区和民族坟墓区,对地区景观有很大影响。该区域紧邻城市,又具备优质的风景资源,非常具有利用价值,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地带。
通过调研发现,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克拉玛依市对特色高端酒店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城市内面临有酒店无风景的局面,酒店只作为住宿场所使用,难免产生千城一面的感觉。而在风景区的边缘地带属于有风景没酒店区域,建设酒店比在城内再造风景要更容易,且更富有地域特色,应充分利用环城风景带,用独特的风景酒店吸引高端群体入住,提高克拉玛依的城市知名度。
(d) 多方参与策略
对于近城风景区边缘地带,应建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各个层级和阶段。规划批准后,要利用多种手段宣传,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相关居民点社区和全市人民的规划意识,提高遵守、执行总体规划及有关法规的自觉性。
对相邻社区群众可给予辅助性旅游服务活动特许经营的优先权。鼓励相邻社区群众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和规范下发展配套性的旅游经营活动。
4. 结语
由于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和生态特殊性,在总体规划工作中融入了更多针对风景区边缘地带的思考与探索,以求寻找到更适合近城风景区及其边缘地带发展的道路,取得近城风景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高畅.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积极利用策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 刘冰冰; 洪涛; 潘丽雯; 城市化影响下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思考和探索_以深圳市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为例[J].财政研究,2010,S1.
[3] 周有军; 黄耀志; 官江; 王寅生; 近郊风景区生态适应性发展策略探讨——以营口开发区大青龙山自然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