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简介】
  随文练笔,我理解为课堂中师生合力共同完成的一项综合性任务。它常以课文内容为话题,以课文语言为语料,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让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简化教学程序、提升教学效益的好策略。
  本学期,我在执教《开国大典》一课时,大胆地设计了两处随文练笔来推动课文教学:认识“开国大典”,通过完成类似名词解释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抽取整理出关键信息;聚焦摹状场面的摹状词句,加以积累并进行迁移表达。两次小练笔,均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究其原因,各有侧重的设计为练笔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过程述略】
  一、梳理信息,“名词解释”
  1.明确任务,自读课文
  请大家自读课文,准备来完成一个新任务,就是用一段简洁明了的话语来介绍什么是“开国大典”。提示:①遇到关键信息点一点,注一注。②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都找到了哪些关于开国大典的信息。
  2.课堂交流,提炼信息
  ①说说大家都找到了哪些关于开国大典的信息,学生板书罗列,互为补充。
  ②课文很长,信息也很多,如果向别人介绍,哪些信息必不可少?
  结论:“开国大典”这一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大典过程及意义是关键信息。
  3.学生练笔,条理表达
  自读黑板上罗列的信息,想想要用一段通顺的话来介绍开国大典,该怎么理一理。
  4.交流反馈,互相补正
  课堂内交流练笔,主要看关键信息是否遗漏,语言是否有条理。
  这个类似“名词解释”的小练笔,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因为它是重要的。课文记录了“开国大典”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并准确地表达这个事件,是这类课文本身赋予的价值。还因为它是必要的。通过课前对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对“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只有隐隐约约的印象,难以用精准的语言全面、有序地表达,这实则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状态。更因为它是发展的。这个极具覆盖性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建构的支点,帮助学生将文中叙述性的语言结构化。这个任务必须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才能完成。这对学生筛选信息、建构信息、建立结构性的思维(即逻辑性的思维)是一次综合的提升。
  二、聚焦摹状,理解文本
  1.深读课文,熟悉语料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群众的场景,请默读课文,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①反反复复读描写群众的句子,交流感受。
  ②试着用感叹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你看(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听)_________。
  2.块状串联,完善意象
  教师引读事件中的关键时刻,学生读对应的描摹场面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_______;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时,_______;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54门礼炮响起时,_______;当毛主席公告时,_______;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当飞机飞过天空时,_______;在两个半钟头的检阅中,________;傍晚时分,热闹的群众游行开始了,_______。
  3.关注表达,集合意义
  再次自读描写场面的语句:作者在描写这一喜庆场面时多次把镜头聚焦在一些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行动上,你发现了吗?(红灯、红旗,鼓掌、欢呼)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它们?(感受特定场合中特定意象的表达作用)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感受文本语言准确的表达,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开国大典》通过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在这些场面描写中运用了大量摹状的词句,集中描摹了“红旗” “红灯” 等特定的事物和“鼓掌”“欢呼”等特定的活动,这些词句除了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为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提供了运用的言语材料,极富积累、运用价值。因此聚焦摹状场面的摹状词句,理解文本语言层面上的知识,体会作者描写场面之精妙,都将促进下一个环节随文练笔中言语表达的提升。
  三、创设情景,迁移运用
  1.观看视频,唤醒体验
  像这样以掌声、欢呼声、红旗、红灯,来表达心中热爱、喜庆的方式,并不少见。二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我们成功了》,还有印象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场面。
  2.辨析比较,寻找相似
  申奥成功和开国大典这两个场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迁移,重建意象
  ①如果用课文中描摹场面的语句来表现这些场面,哪些可以直接引用?哪些需要改动?哪些不能用?
  ②明确要求,完成第二份小练笔。提示可以选用文中的一部分语言,引用时要贴切,适当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语言串联起来。
  学习语文的目的说白了,其实就是吸纳课文规范的语言,而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我们不难看出,随文练笔2摈弃了作文指导课上一贯使用的技巧指导,没有生搬硬套地讲解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等写作方法……因为对学生而言,各种各样的写作术语早已烂熟于心,苦于提笔写作时却感到词句匮乏,缺少规范而富有变化的语言。在上述片段中,仅仅靠“十分激动”“特别高兴”“兴奋极了”几个单薄、无力的词汇,根本无法再现当时举国欢庆的喜庆场面,因此我们让学生寻找申奥成功和开国大典两个场面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课文这一有效的参照物,让学生从刚才反复诵读的语言材料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或直接引用,或稍作修改,最后有选择地运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联。
  整个过程,学生提取文本中的言语材料,并对它进行判别、调适、组合,积极主动地进行言语的内化、梳理、建构,将言语范式匀和地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这种练笔,直指学生的情感,直指语言训练,直指语文学习本身,是富有实效的随文练笔。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315300)
其他文献
自新课程开展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语文教师广为使用。应该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便于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无法、无序、无效”的问题,笔者于此展开思考,努力探求提高识字效率的新秘招。  一、旧“弊”呈现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只有把目光转向学生,以学定教,学生才能真正和谐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走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堂,试图践行“生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案例一】一张课前预习作业单  1.出
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有“执两用中”之说。如孔子的“中”“和”说的就是不取其端,而取其中则盛,任何事物都不可搞绝对化,不可走极端,也不可忽左忽右、忽东忽西,而是要朝着平衡、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道家则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家的“三”即指由对立的“二”复归绝对的统一的“三”,强调了统一、和谐的重要。当前,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有和衷共济、顺和、协调、无抵触之意。可
摘 要:单手轻物掷远和单手轻物掷准是投掷项目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很大程度的联系,但技术上又有差别,常常会被教师们混为一谈,分不清两者教学的先后顺序。笔者在参加完区内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后,对掷远和掷准两个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笔者从两者联系出发,研究两者关系,愿为大家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深度学习;掷远;掷准;内容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第一课时  一、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  师(从预热环节说“美丽”引入,出示居里夫人画像):这是谁?对她,你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她是第一个在两个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生:她是一位著名的法裔科学家,还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师:这两个信息也很重要!你知道她的原籍在哪里吗?  生:波兰。  师:非常好!说明你课前查阅过她的资料了。还有谁有补充?  生:她的全名是玛利亚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寓言故事。本故事浅显易懂且人物形象突出,有了对寓言故事的前期积累,学生容易理解。故事主要讲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对各学段提出了更明确的写字要求,还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同时提出:“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减少阅读教学烦琐的分析与讲解,做到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教学环节尽量简约,挤出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只有时
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东西可写,常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不会选材。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广阔空间从何而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教材文本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用敏锐的、智慧的目光及时捕捉习作信息,生成习作话题,为学生所用。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做到读
【摘要】新一轮课改五年来,教师让学生“随堂练字”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显现,“随堂练字”异化为“随意练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练字“目标随心化”“内容随意化”“形式随便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随堂练字”的实效,必须做到:明确目标针对练,精选内容适量练,依据特点随机练。  【关键词】随堂练字 明确目标 精选内容 依据特点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有效,指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效。听了本校叶老师执教的《小珊迪》一课,笔者认为在“把握目标”中预设、在“关注生成”中引入、在“层层深入”中朗读,都能使课堂更有效。  一、在“把握目标”中有效预设  《小珊迪》 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叶老师预设的目标为:1.读通课文,理解“纠缠”“乞求”等词语的意义。2.有感情朗读课文1— 8自然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叶老师预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