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探究、亲历亲为、切身体验为学习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基本内容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亲历体验,强调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活动,并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使学生把从中获得的经历体验与课堂上、书本上的学习成果相结合,丰富知识,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各自的个性成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作用及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实践感悟和思考: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 以认知为基础的想象与创新。体验的发生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求体验主体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和一定的知识经验背景的原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展开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理性准备基础之上,只有对活动主题本身及活动目标具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对个体发展有意义的经验。
当然,认知本身不是体验。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理性准备(如专题讲座、方法引导)为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提供了充分的认知基础。但在体验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新的要素,这就需要体验主体主动地进行判断修正活动,不断对新情境进行认识,对新要素进行辨别,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对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升级深化,在新旧材料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产生新的发现,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创新形成新的意义联结,进而构建自己的科学认知结构,实现对基本学习的超越。
2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体验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操作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活动过程本身,学生参与和操作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并体验这个全过程。因此,活动方案的一切内容与延伸,包括主题、目的、方式、方法、人员等以及方案实施所带来的影响的所有因素,都应始终以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而进行主导规划设计。这个活动过程是学生体验活动、展现才智的过程,是经历、思考与修正的过程,是知识与技能科学有效整合的过程,是现实到想象创新的过程。学生作为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过程”的主体,在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人、事、知识经验的再感受与思考,形成自己的经验,经过道德法纪的考量产生积极体验,综合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
3 学生的情感触动与意义生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体验本身就是一个涵盖着“感受、理解、表达”的综合过程,学生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过程环节中产生各种的感觉与思考,它以情感的触动为特点,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活动过程做出反应,对原有的图式和当前的情境进行比较、反思,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图式,从而触动新的情感变化,并积极地进一步产生情绪表征和情感表现,形成新的情感基础,为下一次情境的展开做出新的准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 有利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开放化、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展现个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自己设计和主持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不仅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及其各个环节,提高了社交活动、语言表达、组织工作、信息处理、操作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综合展示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客体”、“被动”和“依赖”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释放。
2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通过调查、走访、宣传、亲身实践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范围内一切有利因素开展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家长们为设计主题出谋献策,对活动过程提供指导;家长中的“能人”还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技艺作出了贡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种种方便。
3 活动体验是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活动、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在其中,不仅丰富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并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体验。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选取靠近生活的主题,满足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真实的情感。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从而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
2 结合生活时空的多维多元因素,多方位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生活和社会,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
(责任编校:白水)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 以认知为基础的想象与创新。体验的发生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求体验主体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和一定的知识经验背景的原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展开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理性准备基础之上,只有对活动主题本身及活动目标具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对个体发展有意义的经验。
当然,认知本身不是体验。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理性准备(如专题讲座、方法引导)为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提供了充分的认知基础。但在体验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新的要素,这就需要体验主体主动地进行判断修正活动,不断对新情境进行认识,对新要素进行辨别,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对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升级深化,在新旧材料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产生新的发现,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创新形成新的意义联结,进而构建自己的科学认知结构,实现对基本学习的超越。
2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体验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操作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活动过程本身,学生参与和操作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并体验这个全过程。因此,活动方案的一切内容与延伸,包括主题、目的、方式、方法、人员等以及方案实施所带来的影响的所有因素,都应始终以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而进行主导规划设计。这个活动过程是学生体验活动、展现才智的过程,是经历、思考与修正的过程,是知识与技能科学有效整合的过程,是现实到想象创新的过程。学生作为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过程”的主体,在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人、事、知识经验的再感受与思考,形成自己的经验,经过道德法纪的考量产生积极体验,综合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
3 学生的情感触动与意义生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体验本身就是一个涵盖着“感受、理解、表达”的综合过程,学生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过程环节中产生各种的感觉与思考,它以情感的触动为特点,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活动过程做出反应,对原有的图式和当前的情境进行比较、反思,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图式,从而触动新的情感变化,并积极地进一步产生情绪表征和情感表现,形成新的情感基础,为下一次情境的展开做出新的准备。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 有利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开放化、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展现个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自己设计和主持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不仅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及其各个环节,提高了社交活动、语言表达、组织工作、信息处理、操作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综合展示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客体”、“被动”和“依赖”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释放。
2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通过调查、走访、宣传、亲身实践等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范围内一切有利因素开展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家长们为设计主题出谋献策,对活动过程提供指导;家长中的“能人”还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技艺作出了贡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种种方便。
3 活动体验是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活动、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在其中,不仅丰富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并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体验。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选取靠近生活的主题,满足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真实的情感。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从而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
2 结合生活时空的多维多元因素,多方位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生活和社会,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