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式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真实、内容真实、形式真实)。
关键词:“三五五”模式;语场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书面生成;真实作文
作文写话,究竟写什么样的话?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圣陶《怎样写作》
我相信,这是习作的第一要义。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既不是表白,又不是抒发感受,仅仅只是为了写而写,勉强写,那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 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学生们的应试作文,言之无物的何其多!那诚实的真话,究竟从哪里来?
倡导真实作文是口语交际是作文的最大特点。真实是原来、原始、本真的意思。口语交际式作文是着眼于孩子的纯真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抒发情感,使作文从真实中来, 到真实中去的一种习作概念。首先需要教师立足真实,返璞归真, 正本清源, 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真、善、美。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去写文章,还学生心目中对事物最本色的认识。其次需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真实”,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观察、感悟、再现、表现、创造,从而实现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
口语交际式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真实、内容真实、形式真实)。
一、“樂写”作文的好习惯确保作文的主体真实性。
虽然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想写好作文, 但是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观上不大喜欢作文, 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头疼不已, 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对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实现规范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使孩子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转化。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关键在启蒙阶段抓疏导, 起点阶段重引导。作文的起点应重视复现学生生活的本真, 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流水账、日记、三言两语尽入作文之列。 让学生“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沉重的包袱,不受字词、标点等羁绊,在头脑中铺实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将语言信号无障碍地迅速转化为文字信号,把习作变为生活的再现, 思想的再现和情感的再现。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还要巧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让学生有话可写, 又想写乐写。如我利用每一单元的课文总特点,在班级里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分别有“调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种绿豆”、“养蚕宝宝”、“放风筝”、“乒乓球pk赛”、“我当一次小老师”等。这些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的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实际的动手调查和锻炼中,心灵一次又一次的被触动!有一个孩子写自己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写道:“我爱死这些可爱的蚕宝宝了!它们奋力的吐丝,好像是在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在日记里写到:“妈妈给我做的辣椒炒肉,味道真好,我想,这菜里一定有一种独门秘籍,那就是爱!”这一串串文字就是宝贵的珠玉!这时,引导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 很乐意地完成了作文, 一篇篇习作内容充实, 情感丰富, 亮点纷呈。
可见, 宽松的作文环境, 无拘无束的写作状态, “说我之想说, 写我之想写”的作文要求, 可以变“怕写作文”为“愿写作文”。当然, 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长期养成”, 只要教师循序渐进, 谆谆善诱, 让学生坚持天天练, 天天写, 时间一长学生就有了不写就有了“浑身难受”的感受, 写作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二、重实际应用来提升作文的内容真实性。
1.要提高“口头作文”的比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生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谈及他的孙子在街头碰到一件新鲜事, 回来后给大人介绍, 可是结结巴巴, 语无伦次, 半天也讲不清楚。对此他十分感慨, 觉得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口头作文”, 由教师精心设置话题,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考虑表达中心, 选择材料, 安排顺序, 又要推敲词语, 准确表达。教师要重点在思维的敏捷性、思路的条理性、表达的目的性、灵活性、准确性上加强指导。坚持长期的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有助于写好书面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要重视用阅读来促进习作。
教师要用好文本资源, 有效开发阅读的迁移拓展功能。例如,学完《观潮》后, 就让学生试着仿写片段《洪水来了》; 学完《林海》后, 就让学生试着仿写《家乡的竹林》。读与儿童生活接近的故事, 以这故事作为跳板, 要求儿童写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 学完《鸟的天堂》后, 让学生转换角色, 以试着仿写《我们的乐园》; 读故事, 然后要求学生改变故事中的某些部分或结尾;读故事的开头, 要求学生续故事的结尾。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摘抄优美语句, 春抄春景, 夏抄骄阳暴雨, 秋抄田野, 冬抄雪,也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歇后语、诗词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借鉴, 吸收, 创新, 运用, 让积累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帮手。
3.要强调习作的交际价值。
小学生应用作文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 是语文工具性学科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提高应用作文能力, 能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所得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文体是人们交流思想, 交流经验, 传递信息, 沟通公共关系, 处理具体事务的工具,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知、便条、书信、日记等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 应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文体的写作技能。应用作文在课堂之内获得写作技巧,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体现运用能力。例如, 设立校长信箱、班级信箱, 方便学生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 给帮助自己的单位或个人写感谢信,经常使用请假条、申请书、留言条, 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
三、交叉互改评价增强习作的形式真实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激励和发展。我从作文评改入手, 辅以打星星制、打高分、累计积分、聘小作家等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培养作文能力。
小组互动式:每人事先准备好一篇同主题的个人习作和一支红笔、一张评价表。评价表上分为四个方面: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内容是否具体明确,中心主题是否集中。语言有无做到通顺、生动。结构上层次是够清晰、有无详略得当等。
具体做法:
1、第一步: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完成习作后先按照作文评改表自评作文。
2、第二步:小组内两两交叉,保证每人的作文被别人评改一次,每人评改一本作文。
3、第三步:小组长带领三名组员,共同评改四本习作,以查漏补缺,组内交流反馈。
4、第四步:小组派代表利用展示台来向全班汇报自己评改他人习作的经过,教师相机指导。
5、第五步:学生拿回自己的习作根据评改意见反思,提升。
学生的作文水平虽发展不均衡,有差异,但他们都有进步的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式作文的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为学生的自由、尽情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也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更是减轻了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小学“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关键词:“三五五”模式;语场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书面生成;真实作文
作文写话,究竟写什么样的话?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圣陶《怎样写作》
我相信,这是习作的第一要义。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既不是表白,又不是抒发感受,仅仅只是为了写而写,勉强写,那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 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学生们的应试作文,言之无物的何其多!那诚实的真话,究竟从哪里来?
倡导真实作文是口语交际是作文的最大特点。真实是原来、原始、本真的意思。口语交际式作文是着眼于孩子的纯真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抒发情感,使作文从真实中来, 到真实中去的一种习作概念。首先需要教师立足真实,返璞归真, 正本清源, 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真、善、美。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去写文章,还学生心目中对事物最本色的认识。其次需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真实”,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观察、感悟、再现、表现、创造,从而实现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
口语交际式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真实、内容真实、形式真实)。
一、“樂写”作文的好习惯确保作文的主体真实性。
虽然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想写好作文, 但是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观上不大喜欢作文, 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头疼不已, 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对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实现规范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使孩子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转化。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关键在启蒙阶段抓疏导, 起点阶段重引导。作文的起点应重视复现学生生活的本真, 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流水账、日记、三言两语尽入作文之列。 让学生“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沉重的包袱,不受字词、标点等羁绊,在头脑中铺实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将语言信号无障碍地迅速转化为文字信号,把习作变为生活的再现, 思想的再现和情感的再现。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还要巧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让学生有话可写, 又想写乐写。如我利用每一单元的课文总特点,在班级里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分别有“调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种绿豆”、“养蚕宝宝”、“放风筝”、“乒乓球pk赛”、“我当一次小老师”等。这些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的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实际的动手调查和锻炼中,心灵一次又一次的被触动!有一个孩子写自己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写道:“我爱死这些可爱的蚕宝宝了!它们奋力的吐丝,好像是在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在日记里写到:“妈妈给我做的辣椒炒肉,味道真好,我想,这菜里一定有一种独门秘籍,那就是爱!”这一串串文字就是宝贵的珠玉!这时,引导他们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 很乐意地完成了作文, 一篇篇习作内容充实, 情感丰富, 亮点纷呈。
可见, 宽松的作文环境, 无拘无束的写作状态, “说我之想说, 写我之想写”的作文要求, 可以变“怕写作文”为“愿写作文”。当然, 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长期养成”, 只要教师循序渐进, 谆谆善诱, 让学生坚持天天练, 天天写, 时间一长学生就有了不写就有了“浑身难受”的感受, 写作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二、重实际应用来提升作文的内容真实性。
1.要提高“口头作文”的比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生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谈及他的孙子在街头碰到一件新鲜事, 回来后给大人介绍, 可是结结巴巴, 语无伦次, 半天也讲不清楚。对此他十分感慨, 觉得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口头作文”, 由教师精心设置话题,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考虑表达中心, 选择材料, 安排顺序, 又要推敲词语, 准确表达。教师要重点在思维的敏捷性、思路的条理性、表达的目的性、灵活性、准确性上加强指导。坚持长期的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有助于写好书面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要重视用阅读来促进习作。
教师要用好文本资源, 有效开发阅读的迁移拓展功能。例如,学完《观潮》后, 就让学生试着仿写片段《洪水来了》; 学完《林海》后, 就让学生试着仿写《家乡的竹林》。读与儿童生活接近的故事, 以这故事作为跳板, 要求儿童写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 学完《鸟的天堂》后, 让学生转换角色, 以试着仿写《我们的乐园》; 读故事, 然后要求学生改变故事中的某些部分或结尾;读故事的开头, 要求学生续故事的结尾。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摘抄优美语句, 春抄春景, 夏抄骄阳暴雨, 秋抄田野, 冬抄雪,也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歇后语、诗词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借鉴, 吸收, 创新, 运用, 让积累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帮手。
3.要强调习作的交际价值。
小学生应用作文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 是语文工具性学科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提高应用作文能力, 能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所得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文体是人们交流思想, 交流经验, 传递信息, 沟通公共关系, 处理具体事务的工具,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通知、便条、书信、日记等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 应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文体的写作技能。应用作文在课堂之内获得写作技巧,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体现运用能力。例如, 设立校长信箱、班级信箱, 方便学生写信给班上的同学和老师, 给帮助自己的单位或个人写感谢信,经常使用请假条、申请书、留言条, 使写作练习起到真正的交际作用。
三、交叉互改评价增强习作的形式真实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激励和发展。我从作文评改入手, 辅以打星星制、打高分、累计积分、聘小作家等方法,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培养作文能力。
小组互动式:每人事先准备好一篇同主题的个人习作和一支红笔、一张评价表。评价表上分为四个方面: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内容是否具体明确,中心主题是否集中。语言有无做到通顺、生动。结构上层次是够清晰、有无详略得当等。
具体做法:
1、第一步: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完成习作后先按照作文评改表自评作文。
2、第二步:小组内两两交叉,保证每人的作文被别人评改一次,每人评改一本作文。
3、第三步:小组长带领三名组员,共同评改四本习作,以查漏补缺,组内交流反馈。
4、第四步:小组派代表利用展示台来向全班汇报自己评改他人习作的经过,教师相机指导。
5、第五步:学生拿回自己的习作根据评改意见反思,提升。
学生的作文水平虽发展不均衡,有差异,但他们都有进步的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式作文的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为学生的自由、尽情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也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更是减轻了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小学“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