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独角戏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与分析
  (一)精彩导入,有效课堂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理。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在开场的短短几分钟中之内,竭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课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开端。借用苏科物理九年级下《电磁感应》一节集体研课,我们对导入教学进行了研究。
  (二)教材分析,怎样导入更出彩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已经掌握电可以产生磁场的现象。通过逆向思维,提出磁场是否可以产生电流的问题,应该在情理之中。这样的问题直接作为课题导入,似乎比较单调,不足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苏科教科在提出“磁能生电吗?”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活动。方案如下(1)观察微型电扇的结构;(2)观察旋转叶片时,接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的二极管发光的现象;(3)用手捏住插头两极,旋转叶片,感觉发麻。我们认为这个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感应电流,还能体验到感应电流,非常好的说明了问题,充满了乐趣。基于此,我们决定教学中以此实验作为导入,并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优化与突破
  (一)《电磁感应》导入教学实施与分析(第一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实录】
  师:老师带来一样好东西?大家看是什么?
  生:电扇。
  师:大家见过电扇内部的结构吗?
  生:没有。
  教师展示了电扇内部图片,学生看到了磁体和线圈。
  师:电扇除了吹风,还能做什么?
  学生迷惑。
  师: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小灯接在插头上,当我转动风叶,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生:灯亮了。
  师:灯亮了,这说明什么?
  生:有电流产生。
  师:请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插头的两极,有什么感觉?
  教师请讲台附近的一位学生,捏了一下。教师旋转风叶。
  生:麻。
  师:旋转电扇的风叶可以产生电流。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今天的学生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导入结束,进入新课学习。)
  在课后的集体研讨中,听课老师都觉得这个演示实验现象很清楚,能较好地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虽然教学现场,教师做,学生看;台上问,台下答,一派井然有序的样子。但大家总感觉好像缺少点什么。只觉得教师站在讲台前,与学生之间充满了距离。学生虽有好奇之心,却没有那种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没有点燃。这是问题所在!究其原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唱的是独角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没有经历亲生体验,怎么会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主动而积极的进入探究学习中去呢?
  (二)《电磁感应》导入教学的优化与分析(第二次教学)
  为此,我们提出了修改意见:设置悬念,增加互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导入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展示的舞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处理: (1)邀请一位女同学上来摸一下微型吊扇的插头,教师询问学生感受。(2)再邀请一位男同学摸微型吊扇的插头,教师用手转动微型吊扇的叶子。教师询问学生感受。(3)教师将准备好的发光二极管接到电扇插头处,再次转动吊扇叶子,请学生观察现象。(4)观察吊扇机头的结构。
  【第二次教学实录】
  师:老师带来一样好东西?大家看是什么?
  生:电扇。
  师:电扇能做什么?
  生:吹风。
  师:还能做什么?
  生:……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要用电扇做一件大家意想不到的事?(学生既疑惑又期待)
  师:请一位女生上来摸一下电扇的插头。
  师: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女生:没有什么感觉。
  师:再请一位男生来试一下。
  一位男生上台,用手摸了一下插头。
  师: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男生:没有。
  教师用手由慢到快逐渐转动电扇的风叶,男生甩掉电扇插头,“啊”一声并跳了起来。
  师:你怎么了?
  男生:麻,有电?
  师:大家猜一猜,刚才的这位同学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反应呢?
  底下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大家一致认为是触电了。
  师:转动风叶电扇真的会产生电吗?大家睁大眼睛好好看下。老师现在要在插头上接上一个发光二极管。
  学生聚精会神的观察,教师接上发光二极管,然后转动电扇叶子。
  学生异口同声:灯亮了。
  师:灯亮了,这说明什么?
  生:有电流产生。
  师:转动的电扇的风叶为什么能产生电流呢?让我们打开电扇的机头来观察一下。
  学生看到线圈以及磁体。
  生: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探究,揭开电扇发电的奥秘,好不好?(导入结束,进入新课教学。)
  第二次教学导入过程中,整个现场的气氛都很浓厚。尤其是那位参与实验的男同学扔掉插头,又叫又跳的夸张场面一下子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探究事物真相的热情。
  三、变化与反思
  (一)优化:导入教学小改进,带来课堂大变化
  两次教学导入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不同之处在于形式发生了变化。第一次的导入教学,教师完全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都成为了观众,探究的奥秘只有老师自己能体会,学生更多的是在看热闹。而第二次教学时,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站上了讲台,实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特别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中发现了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什么如此小的改动,带来的效果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课堂是学生的,当我们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才会显示生机勃勃,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地激发。新课程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方式上,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第一次导入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实验本身、知识本身;第二次导入教学,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学生的感受。通过学生两次上台摸插头,让学生感觉到电的产生;通过转动电扇的风叶使发光二极管发光,让学生看到电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学生的猜想。教学的每一步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验。为了学生、为学生而做,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凸显了学生的主体。
  2.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性伴随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在“玩”的氛围中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愉悦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有关中学生心里学发展的研究揭示,中学生的心理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亲身的感受、实践的直接认识及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第二次的导入教学,教师让学生一起上台“玩”,让不同的学生来“玩”,“玩”出了不同的个人感受,进而引发了全体学生大讨论,最后发现了电磁感应的现象。师生共同“玩”的设计,既符合了初中学生爱玩的天性,又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性。这也是第二次导入教学成功的原因之一。
  3.构筑了师生情感交流的双通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在学生所认为的好老师的特征中,有51.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是情感性的,在认知结构不断形成过程中,必须要有师生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和学生寒暄客套一下。目的就是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和学生对话的双通道,这对教学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导入作为教学的开端,是师生建立情感沟通的重要环节。本例的第一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仅仅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台上问,学生台下齐答,这样的交流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缺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后面的教学中,课堂气氛始终不活跃。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导入环节中,师生的情感沟通的双通道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第二次教学中,师生共玩“玩”,不仅“玩”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玩”出了情感。学生在整节课都很积极地回应着教师,教学气氛一度高涨。这也印证了师生之间建立情感交流双通道的重要性。
  (二)转变:从“教师独角戏”到“师生一台戏”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只是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教学导入不仅在内容上要为新授课的内容做好铺垫,更重要的要是提升学生激昂的学习热情,形成师生交流的双通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旦学生对概念、思想等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进入自学探究阶段,由此促使他在研究中学、思、疑、问、解等,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格局。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导入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让学生一起参与,师生同唱一台戏,岂不快哉!
  参考文献:
  朱铁成.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农村初中“以学论教 ”课例研究》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创造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一
期刊
摘要: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基础教育事业当中,语文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从整体上来看,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当前一些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当前阶段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提出更加有
期刊
诵读自古即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近些年的诵读经典文学潮流则是对古代经典文学与诵读学习方法的肯定。特别是一年级语文老师,他们在学生刚入学那一二个月总是很劳累,学生由于没事做,总是闹哄哄的,老师们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纪律管理。如果有合适的诵读文本,让刚入学的学生们读起来,在读中成长起来,会给教师很大的帮助。一年级小学生诵读到底有哪些好处,合适的诵读文本从何而来呢?  一、一年级小学生诵读好处多  (
期刊
摘要:幼儿是国家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状态将会逐渐改变。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诸多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偏差,性格不良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如果要确保孩子达到健康成长的目标,就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教育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时刻分析和讨论孩子的健康状况。学习心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的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新理念是要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更好地体现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班化 英语 生活 教学  时下
期刊
摘要:笔者是市级课题《“课内小翻转”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适应性研究》的核心成员,尝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实现“课内小翻转”在课堂的教学初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课内小翻转、微课  引言:  在翻转课堂经典模式“课前利用微课自学,课中集中问题突破”中,彰显了微课的作用。学校已经在语文、数学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长达三年半之久;其次联合其他学校教师开展了合肥市市级课题的研究;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它具有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在非英语国家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课堂学习成了学习英语的最主要途径。而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词汇量不够大,学习英语更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呢?我们就可以巧妙利用“肢体语言”这一课堂法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从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兴趣被激发,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
期刊
摘要:在教育理念全面改革下,班主任工作已经发生翻天覆的变化。当下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状况已经不同于过往,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秩序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自己的
期刊
摘要: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发现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达到的高效化。对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构建方式  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这也是教师一直努力的目标
期刊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学体育武术教学正面临着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人们对武术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当前武术教学缺乏趣味性、技击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武术 技击 苏南  一、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文华遗产,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精神的理法。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还包涵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