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关健词”讲评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2018年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健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作文题,从形式角度讲,与2017年全国卷I的模式是一致的,也属于“菜单式”作文题。从内容上讲,与2013年全国卷Ⅱ以“同学关系”为材料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限定范围都是高中生活。但仔细分析,本作文题可写的角度远远超过了2013年的作文,可以由对高中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进而扩展到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但不管你选择哪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必须组合合理,且能表达出自己对高中生活的体悟。基于此,考生应该从以下八个角度来审题立意(当然还可以有别的组合):
  1.理解与超越。在理解的基础上超越。可以谈理解对于超越的重要性,可以谈理解与超越是递进关系。
  2.理解与独立。理解自己面对高中生活的种种后,才发现独立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没有理解就没有独立。
  3.理解与转变。转变的前提是理解,只有理解高中生活的现状,才有真正转变的可能性。
  4.理解与平衡。理解可以解释为想得开,放得开,这样才能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思考与享受高中生活。
  5.理解与敬畏。理解可以解释为对知识的掌握与对事物的认知,因为理解了高中生活,才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敬畏。
  6.敬畏与平衡。懂得了敬畏,其实就有了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只有心怀敬畏,才能用一个平衡的眼光对待一切事物。
  7.敬畏与超越。因为敬畏,所以超越,二者这种因果关系是一个不错的立意。
  8.转变与超越。事物的转变给超越带来可能,高中生活的转变,恰如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总要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这就是超越。
  【作文示例】
  抖落霜雪且仗剑
  张驰
  少年时想成为侠客。峨冠博带,当携一大击,清雅不拘。以为天地间尽是阳光,尽为草木葳蕤,当真正打开人生大门时,已然有霜雪落肩。
  初入高中的大门,自带着稚嫩与些许傲气,或以为笔锋可永远锋利,或以为人生永远带着初中的光辉而光芒万丈。即将离开高中三年的时光,已然霜雪满肩,却欣然发觉自我不断转变也不断超越。
  初中时参加的种种活动,初中时当过的班长,如此种种,让我的心气有些飘忽,带着少年有的烈马狂歌,我自然不过地带着几分傲气。数学课,没关系,中考考得还可以,够用了;语文课上与老师插科打浑……直到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将我一次又一次打入谷底。
  怎么会呢?我万分不解,我的过往不允许这样。我看向周围的同学,他们俯在桌子上认真地学习,而我,却在上课时的失神和考试前后的焦虑中白白地浪费掉了大把大把的光阴,浑然间,高中生活的刺骨寒风硬生生穿透了我。
  不甘吗?当然。痛苦吗?当然。
  我意识到,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只是“从今以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我收起了语文的课外读本,我拿出了一套又一套的数学卷子。我想把我的骄傲用自己的实力小心冀冀地检起来,我想能一点一滴地转变为一个踏实勤勉的人,我想超越过去的那个我。
  过往几载且不论,当我偶然间发现我肯为一道数学题认认真真研究一个小时的时候,当我为一道语文古诗题和老师讨论的时候,我想我可能真的是变了。我不再认为我的文笔有多好,也不再认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有多差,我愈发平和而沉稳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超越和收获,能让我拾起手中的剑,抖落肩头霜雪,任它枯荣明灭。
  回想高中生活,它磨砺了我,让我能转变为一个沉稳的人,它也让我不断超越了那个过去不完美的自我。如今还想成为侠客,峨冠博带,携一长剑,披霜冲雪。无须草木葳蕤,霜雪盡管摧折,只坚定信念,抖落严寒仗剑且行。
  [点评]文章之所以优秀,原因有三:一是立意精准。考场作文,第一要义就是准确的立意,这是获得高分的基础,作者选取了转变与超越两个词语,以对高中生活的感悟为切入点,准确且精要。一是思路清晰。以对初高中生活的感悟对比,来说“转变”;以对自我转变的过程来谈“超越”,清晰严谨的思路,符合考场作文的特点。三是真挚的情感。文章没有高深的语言,有的是富有真挚情感的话语,读来让人感同身受,真切自然。
  得分:内容19分+结构19分+表达19分=57分
其他文献
文本阅读题包括文化常识、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五部分,反映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对这五个板块阅读文本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有效提升理解、运用、鉴赏、评价等阅读文本的“关键能力”,确保高考取得好成绩。  一、运用几条文本阅读原则  1.勾段划层,理清思路(寻找答题范围)  原则:以线索划段,以情节划层;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段层语意。  (1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高考常考题型,相比其他文言文题型,它考查的知识面最为全面,是一个需要调动所有文言知识储备的综合题型。一般2-3小题,分值大都在10分左右,但考生一般只能得到5~6分,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挖掘。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清末学者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指忠于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信息;“达”指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文
期刊
一、现在的作文题大多怎样命题  目前,各级各类测试,学生作文偏题现象严重,这与学生对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缺乏了解有关。我们先看一道作文题,看它是怎样命题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  审题,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核心内涵。这则材料的核心是什么?通俗一点讲:写什么?有人
期刊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在脑后了,真相变得越来越次要。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一、命题意图  (一)关注生活  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人们不断接触到更多的事件。信息量的爆炸、接触信息的途径快捷多样,因此,当很多事
期刊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重视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而忽视了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偏差:在古诗词的鉴赏活动中,学生依据古诗词简洁、概括和跳跃性强的特点,完成了省略、空白、跳跃、剪辑和组合画面等空白点的填充后,却解释不了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以致诗句的译写或改写遇到阻碍,严重影响了鉴赏。请看:  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②异日图将好景,归
期刊
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能力层级是D级,D级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须注意的是,只有精准提炼,概括出相应内容,后面的鉴赏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有些诗歌鉴赏题明确考查概括内容;以江苏卷为例,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都考查了概括题。概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而概括是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在复习时要从这两个方面理解“概括”。  一、概括题的考查形式 
期刊
[考情分析]  小说阅读的客观题信息含量大,包含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可以考查考生小说阅读的综合能力。我们要重视小说阅读的客观题,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的客观题看似简单,可在某种程度上比主观题更难。客观题往往涉及多个角度,既要考虑小说的情节、主题思想内容,也要考虑人物形象,还要考虑小说的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虽然最后只是要我们作出判断,但是作出判断的过程并不轻松,对我们阅读小说
期刊
白描,即用简练质朴的文字描摹人物或景物,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白描要求尽可能避免过度使用书卷典故和辞藻文饰,以尽量简洁、朴素、自然的笔触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但同时又要求简洁中传神采,朴素中见精神,自然中涵功力。而优秀的诗作之所以动人心魄、移人性情,就在于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借语言文字抒发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正如钟嵘《诗品序》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漾性情,形诸舞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一般将论据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这实际上是一种大体或粗略的分类,如果撇开这种传统的二分法思维,我们会发现,有的论据材料并不是典型的道理论据,有的论据材料兼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者的属性……这些论据材料在写作实际中常常有所涉及,而且从论述效果看,这类论据材料较之传统意义上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論据,往往体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  这些“不同寻常”的论据材料,大体有现象
期刊
【考纲解读】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泽被东西、影响深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传统文化,守望民族精魂是当今教育界倡导的一大方向。  近年来高考语文在“语言文字运用”或“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赋分3分。重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一是近年来党中央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