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一直是困扰小学科学教师的问题。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主要从目前学生和教师在课前准备中所需准备的内容出发,探究相应的措施,期望从课前准备着手,从而最大化课堂效率,并培养更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课前准备;课堂效率;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059-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课程中,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从而寻得方法并形成能力。而课前准备是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一位长期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教师,知道在教学中,学校往往要求并强调教师本身去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钻研教材和课标,制作课件并准备实验材料。而学生习惯只通过一本科学教材来上课。一则不能体会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二则不能领悟到上课使用这些实验材料的目的。
一、备“材料”
(一)学生寻“材”
科学课堂是需要实验材料掌舵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学材料的科学课,很难达成教学目标。但如果让学生参与到准备材料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材料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何寻“材”是最合理的,很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又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老师配“料”
虽然材料的准备既需要学生参与,也需要教师参与,但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准备实验材料自然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求选择提供的是“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既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揭示科学本质,同时又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認知水平,使学生能通过对有结构性材料的观察有所思、有所获;
(三)学生提“问”
课前准备其实是一个未知知识和已知知识碰撞的过程,学生新旧知识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智慧火花,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就等于收获了新的知识。这些问题的提出反馈了学生是用心学习,精心准备过的,针对问题教师可以储备更多相关的知识,课堂中更加自如地与学生交流。
(四)老师定“教”
学生会出“问”,教师也要学会定“教”,定教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标准,学生问得不一定全面,教师在定教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体系变得更系统、更完整。
二、备“常规”
(一)学生备“常”
让学生做好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容易,但每节课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却很困难。所以需要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为一种好习惯来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好习惯的养成,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所以我们不妨从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这门课开始,就进行课前准备的渗透,让学生在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中,慢慢地形成习惯,由一种外在驱动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那么在高段学习科学乃至其他学科,学生的课前准备会变成常态化,这样的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老师设“规”
在进行课前准备的习惯渗透中,除了让学生在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中,慢慢地形成习惯外,还需要老师的外力推动,提供一定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所以课前准备的检查非常重要,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前期,检查与反馈能够提高课前准备的效果。在实践中,我采取了要求每个班指定小班长来检查的措施。同时设计了表格来进行记录。从而使教师对课前准备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同时也和班主任取得联系求得配合,将科学课的“规”纳入班级评价以荣誉来促使大家做好课前准备。
三、谈收获
(一)反思自省
从教学科学课程以来,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地摸索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前测,对前认知进行合理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困难,尝试通过改善教学材料、改进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理念等策略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达成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确定教师教学行为的“以学定教”理念。不断地反思成了我最好的伴侣。
(二)重视合力
学生准备材料,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关于这些问题,我充分了发挥了家校联系的作用,每次要求学生准备材料前,都会给家长发短信,提醒家长是上什么课要实验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家长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长讲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实验材料准备的必要性,这样的课外实验材料准备效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感悟收获
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它能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科学素养。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完成了课前准备,教师才能以智慧为锅底,学生以兴趣为调料,在师生共同掌勺下,炒出科学世界的一盘美味大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课前准备;课堂效率;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059-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课程中,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从而寻得方法并形成能力。而课前准备是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一位长期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教师,知道在教学中,学校往往要求并强调教师本身去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钻研教材和课标,制作课件并准备实验材料。而学生习惯只通过一本科学教材来上课。一则不能体会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二则不能领悟到上课使用这些实验材料的目的。
一、备“材料”
(一)学生寻“材”
科学课堂是需要实验材料掌舵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学材料的科学课,很难达成教学目标。但如果让学生参与到准备材料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材料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何寻“材”是最合理的,很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又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老师配“料”
虽然材料的准备既需要学生参与,也需要教师参与,但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准备实验材料自然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求选择提供的是“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既要能达成教学目标、揭示科学本质,同时又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認知水平,使学生能通过对有结构性材料的观察有所思、有所获;
(三)学生提“问”
课前准备其实是一个未知知识和已知知识碰撞的过程,学生新旧知识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智慧火花,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就等于收获了新的知识。这些问题的提出反馈了学生是用心学习,精心准备过的,针对问题教师可以储备更多相关的知识,课堂中更加自如地与学生交流。
(四)老师定“教”
学生会出“问”,教师也要学会定“教”,定教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标准,学生问得不一定全面,教师在定教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体系变得更系统、更完整。
二、备“常规”
(一)学生备“常”
让学生做好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容易,但每节课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却很困难。所以需要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为一种好习惯来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好习惯的养成,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所以我们不妨从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这门课开始,就进行课前准备的渗透,让学生在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中,慢慢地形成习惯,由一种外在驱动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那么在高段学习科学乃至其他学科,学生的课前准备会变成常态化,这样的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老师设“规”
在进行课前准备的习惯渗透中,除了让学生在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中,慢慢地形成习惯外,还需要老师的外力推动,提供一定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所以课前准备的检查非常重要,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前期,检查与反馈能够提高课前准备的效果。在实践中,我采取了要求每个班指定小班长来检查的措施。同时设计了表格来进行记录。从而使教师对课前准备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同时也和班主任取得联系求得配合,将科学课的“规”纳入班级评价以荣誉来促使大家做好课前准备。
三、谈收获
(一)反思自省
从教学科学课程以来,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地摸索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前测,对前认知进行合理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困难,尝试通过改善教学材料、改进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理念等策略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达成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确定教师教学行为的“以学定教”理念。不断地反思成了我最好的伴侣。
(二)重视合力
学生准备材料,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关于这些问题,我充分了发挥了家校联系的作用,每次要求学生准备材料前,都会给家长发短信,提醒家长是上什么课要实验材料,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家长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长讲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实验材料准备的必要性,这样的课外实验材料准备效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感悟收获
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它能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科学素养。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完成了课前准备,教师才能以智慧为锅底,学生以兴趣为调料,在师生共同掌勺下,炒出科学世界的一盘美味大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