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在班级里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全班有12%的学生喜欢写读后感, 36%的学生感觉无所谓,但也有50%左右的学生直截了当表示不怎么喜欢写读后感,他们更乐于描写小动物,记录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写一处美丽的景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让读后感写作成为“万人迷”?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我以为当推以下“四个一”。
一、“一个好名字”,夺人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听起来颇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一个构思奇妙、语言清新的标题对于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那怎样才能给文章取一个好名字呢?
1. 引发“你”的期待
苏教版语文教材有篇课文叫《一个男孩必读的书》,这个名字让人记忆深刻,男孩子看了题目一定会想: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呀?女孩子会说:凭什么说这本书就一定是男孩子读的?我也要读!你看,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你”的思考,也能引发“你”的期待。
2.点明“它”的中心
曾经看过一篇读后感《成功=刻苦+勤奋》。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点明了主人公最闪亮的品质,点亮了整本书的中心,当然也是一个好题目。
3.丰富“我”的形式
读后感的题目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很多时候,读后感都是用“读《……》有感”或是“《……》读后感”作为题目,其实它更适合做副标题,正标题的内容可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
比如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有的同学取题:“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也有的同学取题:“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读《城南旧事》有感”;还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这样的题目既丰富又生动,它源于学生阅读时的真情实感,是当之无愧的好题目!
二、“一个好主题”,扣人心弦
有个好名字,我们已经成功地跨出了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
真正的读,是能从文章中读到“自己”,好比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电影,看到动情的地方,你的心也会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书,都会感慨万千。可能是愉悦,也可能是悲伤;可能是无奈,也可能是欣慰……如果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体会、感受、领悟都记录下来,那就是一篇读后感。
首先,要读好原文。只有读得认真,读得深入,读得动情,才能得出深刻的感受。我们在读书的第一时间,就应当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是什么?故事带给我的思考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给我带来了哪些影响?他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谁?他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吗?这些思考看似平常,但都会成为我们写作读后感的灵感和源泉。
其次,当我们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的感受一股脑儿都写到文章中去,那样的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有一个同学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秀贞是人见人怕的疯子,胡同里的邻居躲她都来不及,更不要说和她做朋友。但是善良的英子不光和她成为了朋友,还帮她找回了失散的女儿妞儿,可惜的是最后这对母女惨死在火车的车轮下。
厚嘴唇是个来历不明的人,他答应要等英子一起去看海。英子还没长大,就揭穿了他的谎言,这个贼最终进了监狱,英子觉得自己还是不会分辨好人和坏人。
英子的爸爸早早地就去世了,從此,13岁的英子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
这位同学一口气写了书中的三个故事:从英子的善良、英子的无奈,最后还写到了英子的成长,文章的主题不停地在变。其实只要紧紧地抓住其中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作者的一份情感,或者一句你特别喜欢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就一定能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三、“一种好方式”,别出心裁
读后感可以怎么写?在我们的印象中,读后感更多是正襟危坐的模样,重说理,轻共鸣,读来让人无喜亦无悲。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观看央视大型读书节目《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时,读到了《我要做好孩子》的读书推荐,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读后感还可以这样写:
每个孩子心里都埋藏着一颗小小的种子,它叫好孩子。这颗种子伴随着七彩童年,陪伴我们慢慢长大。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是黄蓓佳阿姨的《我要做好孩子》。金铃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当她与同学发生矛盾,咬牙切齿想要报复时;当她考试粗心,一下做错许多题时;当她捡了别人扔掉的蚕宝宝,回家藏在被窝里时,她心中的那颗种子总会悄悄提醒她:要做一个好孩子。读着读着,我仿佛就成了金铃,与她一同怒发冲冠,一同伤心流泪,一同开怀大笑,一同面对困难,一同成为好孩子。读着读着,我与金铃一同懂得:好孩子未必学习全优,好孩子不必循规蹈矩,好孩子不必固步自封,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生动、精致的语言将读后感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你们看,在《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主人公金铃身上的故事,但是这位小作者只是挑了三个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用排比的句式简单地进行了介绍,小作者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跟着金铃笑,跟着金铃哭,跟着金铃做许多冒着傻气,但又特别可爱的事。小作者就是从金铃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能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从故事的主人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决定要做一个和金铃一样的好孩子。读后感,既要有读到的故事,更要有读后的思考。在这篇读后感中,小作者先写了许多吸引读者眼球的故事内容,再写了自己阅读时独特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远远胜过对文章故事的复述,它带着情感,能够温暖人心,能够引起共鸣,更充满着力量。
四、“一个好结尾”,意味深长
学生会花很多心思去给文章想个好开头,但结尾却往往虎头蛇尾,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的结尾呢?
1.引用原文,轻巧结尾
比如习作例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一文中,它的结尾是这样的: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答案:“失明的我想给所有看得见的人一个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将永远失去光明。”
这是海伦的忠告,更是作者最深的感受,所以用这句话来为自己的文章收尾,是再好不过的了。
2.紧扣中心,呼应题目
有位学生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取了个题目叫《那些消逝的和永恒的》,她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当老去的英子在冬阳下回忆时,她一定会想起惨死在车轮下的秀贞母女;想起那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看海约定;想起爱花更爱生活的父亲……想着,想着,她仍会像孩提时代一样哼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消逝的是时光,而永恒的是记忆,这就是小作者想表达的中心,同时又和林海音的本意遥相呼应,为文章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
取一个好题目,找一个好主题,选一种好方式,想一个好结尾,有了这“四个一”的“锦囊妙计”,我们的读后感习作教学一定会丰富、生动;而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妙笔生花,写出生动又感人的读后感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一、“一个好名字”,夺人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听起来颇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一个构思奇妙、语言清新的标题对于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那怎样才能给文章取一个好名字呢?
1. 引发“你”的期待
苏教版语文教材有篇课文叫《一个男孩必读的书》,这个名字让人记忆深刻,男孩子看了题目一定会想: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呀?女孩子会说:凭什么说这本书就一定是男孩子读的?我也要读!你看,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你”的思考,也能引发“你”的期待。
2.点明“它”的中心
曾经看过一篇读后感《成功=刻苦+勤奋》。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点明了主人公最闪亮的品质,点亮了整本书的中心,当然也是一个好题目。
3.丰富“我”的形式
读后感的题目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很多时候,读后感都是用“读《……》有感”或是“《……》读后感”作为题目,其实它更适合做副标题,正标题的内容可以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
比如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有的同学取题:“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也有的同学取题:“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读《城南旧事》有感”;还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灰色 彩色——读《城南旧事》有感”。这样的题目既丰富又生动,它源于学生阅读时的真情实感,是当之无愧的好题目!
二、“一个好主题”,扣人心弦
有个好名字,我们已经成功地跨出了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
真正的读,是能从文章中读到“自己”,好比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电影,看到动情的地方,你的心也会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书,都会感慨万千。可能是愉悦,也可能是悲伤;可能是无奈,也可能是欣慰……如果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体会、感受、领悟都记录下来,那就是一篇读后感。
首先,要读好原文。只有读得认真,读得深入,读得动情,才能得出深刻的感受。我们在读书的第一时间,就应当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是什么?故事带给我的思考是什么?故事中的主人公给我带来了哪些影响?他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谁?他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吗?这些思考看似平常,但都会成为我们写作读后感的灵感和源泉。
其次,当我们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的感受一股脑儿都写到文章中去,那样的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有一个同学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秀贞是人见人怕的疯子,胡同里的邻居躲她都来不及,更不要说和她做朋友。但是善良的英子不光和她成为了朋友,还帮她找回了失散的女儿妞儿,可惜的是最后这对母女惨死在火车的车轮下。
厚嘴唇是个来历不明的人,他答应要等英子一起去看海。英子还没长大,就揭穿了他的谎言,这个贼最终进了监狱,英子觉得自己还是不会分辨好人和坏人。
英子的爸爸早早地就去世了,從此,13岁的英子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
这位同学一口气写了书中的三个故事:从英子的善良、英子的无奈,最后还写到了英子的成长,文章的主题不停地在变。其实只要紧紧地抓住其中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作者的一份情感,或者一句你特别喜欢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就一定能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三、“一种好方式”,别出心裁
读后感可以怎么写?在我们的印象中,读后感更多是正襟危坐的模样,重说理,轻共鸣,读来让人无喜亦无悲。谁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观看央视大型读书节目《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时,读到了《我要做好孩子》的读书推荐,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读后感还可以这样写:
每个孩子心里都埋藏着一颗小小的种子,它叫好孩子。这颗种子伴随着七彩童年,陪伴我们慢慢长大。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是黄蓓佳阿姨的《我要做好孩子》。金铃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当她与同学发生矛盾,咬牙切齿想要报复时;当她考试粗心,一下做错许多题时;当她捡了别人扔掉的蚕宝宝,回家藏在被窝里时,她心中的那颗种子总会悄悄提醒她:要做一个好孩子。读着读着,我仿佛就成了金铃,与她一同怒发冲冠,一同伤心流泪,一同开怀大笑,一同面对困难,一同成为好孩子。读着读着,我与金铃一同懂得:好孩子未必学习全优,好孩子不必循规蹈矩,好孩子不必固步自封,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生动、精致的语言将读后感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你们看,在《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主人公金铃身上的故事,但是这位小作者只是挑了三个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用排比的句式简单地进行了介绍,小作者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跟着金铃笑,跟着金铃哭,跟着金铃做许多冒着傻气,但又特别可爱的事。小作者就是从金铃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能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从故事的主人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决定要做一个和金铃一样的好孩子。读后感,既要有读到的故事,更要有读后的思考。在这篇读后感中,小作者先写了许多吸引读者眼球的故事内容,再写了自己阅读时独特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远远胜过对文章故事的复述,它带着情感,能够温暖人心,能够引起共鸣,更充满着力量。
四、“一个好结尾”,意味深长
学生会花很多心思去给文章想个好开头,但结尾却往往虎头蛇尾,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的结尾呢?
1.引用原文,轻巧结尾
比如习作例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一文中,它的结尾是这样的: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答案:“失明的我想给所有看得见的人一个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将永远失去光明。”
这是海伦的忠告,更是作者最深的感受,所以用这句话来为自己的文章收尾,是再好不过的了。
2.紧扣中心,呼应题目
有位学生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取了个题目叫《那些消逝的和永恒的》,她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当老去的英子在冬阳下回忆时,她一定会想起惨死在车轮下的秀贞母女;想起那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看海约定;想起爱花更爱生活的父亲……想着,想着,她仍会像孩提时代一样哼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消逝的是时光,而永恒的是记忆,这就是小作者想表达的中心,同时又和林海音的本意遥相呼应,为文章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
取一个好题目,找一个好主题,选一种好方式,想一个好结尾,有了这“四个一”的“锦囊妙计”,我们的读后感习作教学一定会丰富、生动;而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妙笔生花,写出生动又感人的读后感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