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感”的那些事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以前,我住在一个叫做“子宫”的地方:
  那里很温暖、很舒适,由一根管子每天输送营养。
  在这里,我自由自在舒展着身体。
  在这里,我一天天长大。
  直到有一天……
  突然被挤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人好多,声音好嘈杂,光线好刺眼。
  我渴了,水在哪里?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
  我饿了,食物在哪里?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
  我身体不舒服,谁能来帮忙?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
  ……
  我能活下去吗?
  生命的起初,婴儿就是伴随在“我能活下来吗?”这样的焦虑、恐慌和不安中度过的。
  在婴儿出生后第1年里,主要的需求就是让自己活下来。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曾经提出过非常重要的依恋理论,他认为依恋的作用在于提供婴儿对安全的需要和对探索经验的需要。
  在实验中,人们发现3、4个月大的婴儿因为饥饿放声大哭时,一旦有妈妈靠近,就会停止哭声。这说明,婴儿是通过妈妈稳定、重复、及时回应的行为理解妈妈和自己的关系。这就是一个人最早安全感的来源。
  我们早年和妈妈建立的依恋关系,奠定了我们成年后跟伴侣的互动方式。
  陌生人情景实验
  这是在一个安装有摄像头的玩具房间内进行的,参与者有三个人:妈妈、1岁的婴儿、陌生人。在玩具房间内,一开始妈妈和宝宝玩耍,接着会进来一个陌生人,他会在妈妈的旁边一起看孩子玩耍,并且会和妈妈交流,陪孩子一起玩。然后,妈妈会起身离开房间,由陌生人单独陪伴孩子。最后,妈妈再回到房间里。
  通过这个实验,将宝宝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
  1安全依恋型:当妈妈在场时,孩子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陌生人无法安慰他;在看到母亲返回时,会扑向妈妈的怀抱,但他能够很快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抚养方式的由来:这种安全依恋类型的孩子,当妈妈在照顾他们时,对于孩子身上发出的哭喊、尖叫信号给予敏感和准确的回应。妈妈也会很自然、顺畅的与孩子亲密地互动,在孩子需要自己时提供支持;在孩子不需要自己时提供思考和独立的空间;在孩子渴望探索时,允许并鼓励自由地发展;在孩子有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时,也愿意一同探索。妈妈会把孩子的需要,当做第一需要来对待。而不是把自己的需要变成对孩子的要求。
  2矛盾冲突型:他们紧紧靠近妈妈,也不怎么去探索玩具。妈妈的离开让他们极端沮丧。当妈妈再次回到房间时,会表现出矛盾冲突的心态:一方面渴望亲近妈妈;另一方面,当妈妈亲近时,他们又用哭泣或挣扎的方式拒绝妈妈。
  抚养方式的由来:对于这种依恋类型而言,宝妈实际上是愿意和孩子亲近的,但是她们往往对孩子发出的信号给予错误的回应。比如当孩子吃饱的时候,妈妈理解为还没吃饱,进而继续喂食,直到妈妈认为“饱了”为止;孩子正玩高兴的时候,强迫孩子去睡觉,孩子不想睡觉,想继续玩时,则理解成孩子在闹觉,继续强迫孩子睡觉。另外,妈妈对孩子忽冷忽热,比如孩子想和妈妈一起游戏,妈妈心情不好时,拒绝了孩子,当妈妈心情变得好起来时,则热情地投入和参与,妈妈的喜忧无常,会让孩子无法从妈妈那里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孩子也会处在矛盾和冲突的情感中。
  3回避依恋型:在妈妈离开房间和再次返回时,孩子基本没有什么情感反应,不哭不闹,眼睛/身体会转开,不去寻找妈妈,也不主动寻求安慰,对待妈妈的态度通常是回避和忽视的。他会像忽视妈妈一样忽视这个陌生人,也不会有太多的交流和游戏。
  抚养方式的由来:在这类型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妈妈对孩子缺乏耐心,或当孩子干扰了自己的活动计划时,会責怪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回应很迟钝,甚至理解成错误的信息。比如孩子想让妈妈抱抱,而妈妈以为他饿了,想吃东西,就会使劲哄孩子吃东西。她们无法敏锐和正确地捕捉孩子的需求,甚至总是用自己成人的思维去纠正孩子的行为和情感,很少和孩子表达情感和身体的接触(拥抱、亲吻),妈妈会忽略孩子渴望获得关注的行为。
  4混乱依恋型:妈妈离开时表现慌乱;妈妈不在时,和陌生人在一起又非常压抑;当妈妈再次回来时,可能哭叫,可能跑开,可能一边张开双手寻求妈妈又一边后退。表现出混乱不确定的行为举动。这种类型通常是以上类型的混合体。
  抚养方式的由来:混乱类型的孩子,他们的幼年可能遭遇过一些巨大的创伤性事件,比如躯体暴力、语言暴力、冷暴力,甚至对身体的侵犯等等,他们随时活在一种恐惧中,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存在、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被爱。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孩子,他们都在用不同方式告诉妈妈一件事:我需要安全感。
  我需要感受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可当我很饿、不舒服、生病的时候,你能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照顾我。那么慢慢的,我就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就是那个最重要的。
  但是,当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安全感就会出现问题,表现出来的就是经常生病、爱哭、粘人、捣乱的孩子……
  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A父母稳定的情绪
  父母高兴的时候,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拉过来又搂又亲;父母不高兴的时候,孩子需要妈妈抱抱时,冷漠拒绝他的需求;父母情绪的不稳定,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困扰和混乱。
  因为他不清楚到底这件事能不能做?无法从妈妈那里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所以,孩子长期也会处于一种矛盾的情感状态里。
  而父母情绪的稳定,会提供给孩子安全、保护的情感,这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
  B父母的信任
  当孩子逐渐长大,渴望探索外界,对妈妈不再那么迷恋和需要时,如果这个妈妈信任孩子,并且放手对待,孩子就会获得鼓励的信号。并逐渐体验到:我想让妈妈抱时,妈妈就会抱我;我遇到困难时,妈妈能来帮我;我需要一个人待着时,妈妈允许我独立思考……那么,他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建立得更稳定。心理健康的父母,意味着可以被孩子“抛弃”。
  C稳定的夫妻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跟外界世界的通路。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冷战、相互指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非常害怕,同时他会理解到:这一切,跟我有关。他会把父母吵架理解为自己不好;爸爸生气,理解成自己不乖;妈妈很难过,是因为自己不听话……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不好、不乖。如果我乖、听话一点,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带着这样的感受长大,他们会随时害怕外界发生的危险,害怕冲突。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名贵的服饰和玩具,而是让他们感到父母彼此之间的爱。在他们的眼里,如果知道爸爸、妈妈的情感是稳定的,他们的关系很好,孩子自然也是开心的,他和妈妈之间,他和爸爸之间,就会留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是他自由发展和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情感依附》 作者:亨利·马西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100-6384-8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作者:威廉 Daivid J. Wallin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694
  《儿童心理学》作者:【英】H.鲁道夫·谢弗 H.Rudolph Schaffer
其他文献
1曾经,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双职工退休,楼房独门独院两层。可前不久,小林(化名)迷上了赌博。短短半年,欠下40多万元赌债,每天都遭受债主威胁恐吓。为此,父母分别去刷盘子,做清洁工;家里9个月大的孩子没钱买奶粉吃。现在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因为值钱的东西都被债主抢了。春节前夕,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债主打电话来,说不还钱的话,就拿炮仗半夜扔进房间。结果其一家一夜都没睡……  赌博,危害
期刊
说起赌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赌博而造成倾家荡产,甚至身陷囹圄的案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那小小一副扑克,或是一副麻将,一台老虎机,拥有怎样的魔力,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泯灭了人性。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从众与模仿。众所周知,赌博大多是群体性的。大到赌场,小到私人牌局,基本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所谓“聚众赌博”。不少陷入赌博的
期刊
老许是在女儿的责骂和推搡中进入治疗室的,“让看病就看病呗,推我干吗?”老许一边嘟嘟囔囔地小声抗议着,一边不情愿地坐在了椅子上。  原来老许因为赌博,不仅借了高利贷20万元,还要把儿子的房产证抵押出去,儿子和老伴一怒之下,把老许撵了出去。老许无奈投奔女儿家,女儿得知他又赌博,也感觉又气又恨,听邻居说有可能是病,这才带着他前来就诊。  老许是个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在工地工作,每年过年时带着一年的收入回
期刊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来自于外界闯入大脑的一些想法、怀疑或冲动,如怕脏,怕说错话等,专业术语为“强迫观念”,或者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如强烈的对细菌、对血液、脏等出现的恐惧,因而出现的重复行为动作,专业术语称其为“强迫行为”,如一遍一遍地检查门锁、长时间反复洗手等。重复和纠缠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及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凭着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为陌生人解梦,而做梦的人感到解得很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梦解得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解决了他人的困扰。  十几年前在上海,社会上开过不少“解梦门诊”,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过了半年就关门了。为什么?是因为这些门诊没有建立基本的咨訪关系,也没有结合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单单去解一个梦,偶尔听听可能也会感到有点启发,但到最后,可能会失望。  从这个角度来讲,解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一种新型的网络赌博方式也出现了。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全民夺宝”“一元购”“一元夺宝”这类的夺宝软件较为常见吧?这正是新型网络赌博的一种。只需花费1元钱就有机会赢得轿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丰厚奖品。非常诱人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那个幸运儿就是你呢。喂,快醒醒吧,别做梦了!投入小,回报大?天上掉馅儿饼还刚好砸到你了?不不不,这一砸兴许不是馅儿饼,而是
期刊
孩子早上起床,妈妈说“该穿衣服了,伸出你的手;该穿裤子了,伸出你的脚;该穿袜子了,把脚抬高一点。”接下来,妈妈说“该洗脸了,要把毛巾打湿;该刷牙了,要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说“牛奶要倒到杯子里”“勺子要这样拿”“吃好了要把碗放到厨房”。要出门了,妈妈说,“把包背上,还要带一壶水……”而这仅仅是一天的开端,全天候的提示,究竟何时罢休呢?  家长们不由自主地采用“提示”来帮助孩子,似乎
期刊
他,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就读于八年级。他的父母来电话说,他现在每天作业写到凌晨,有时候甚至到2、3点钟才做完,平均每天睡5、6个小时,上课没有办法专注。这让他们非常着急。  我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可以坚持写作业到凌晨而不睡觉,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作业写到这么晚还写不完?  我假设了三种可能,一是作业确实特别多,二是他写作业的速度特别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业不会做,消磨了很多时间,
期刊
小刚5岁了,最近经常发脾气。小刚妈妈想了想最近的事情,感觉到这与近期不容许小刚再和妈妈一起去沐浴有关。自从小刚上大班以后,妈妈就不好意思带他去女浴室洗澡了;而在这之前,妈妈还一直带小刚去女浴室的。随着小刚的渐渐长大,女浴室洗澡的人们会对小刚妈妈批评、提醒,有的人即使嘴上不说脸上也会流露出嗔怨的表情;小刚妈妈意识到,孩子大了,再这样做就会引起其他人的议论,所以就决定再不带孩子去女浴室了,改由小刚的父
期刊
初次见面,彤彤静默而有礼,但面色忧郁。她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她情绪持续低落,感到每天都很疲劳、精力不足,无兴趣感,吃不下东西,在未进行节食的情况下体重减轻,晚上睡眠很浅、睡不好觉,觉得没有安全感,有较为频繁的自杀意念,无自杀行为。我试图想要了解这个大学二年级女孩更多信息,但是除了症状之外,她给予的回应都非常简单,让我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她。  “你会画画吗,彤彤?”我问她。  “我只会临摹。”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