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市教育局确定的小班化试点学校,多年来我们坚守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于课堂、学生、活动、课程等方面的评价改革,形成了以“慧乐”为标杆的评价方式。
“慧乐”从字面上解读,是智慧而快乐的意思。我们希望学生有慧心、慧给、慧美,能乐学、乐思、乐行。慧心,重在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感悟力;慧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慧美,重在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美丽。乐学,更多的表现为愿意学习,喜爱学习,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喜欢学校的阳光心态;乐思,更多的表现为喜欢思考,喜欢动脑筋,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乐行,能够学以致用,乐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立足课堂,用多维评价达成全纳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关注个体,惠及全体,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基于课堂教学的“慧乐”评价,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场革命。
1.课堂观察,让数据说话
大班的课堂评价主要指向于教师以及群体学生的活动,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多地突出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功能,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我们以课堂为观测点,从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这两个方面来入手,运用量表的形式,从师生的座位、参与度、被关注度等方面观察与评测。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师生互动等级量表》《学生活动等级量表》《学生的错误及教师的处理》等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情况。在教师的评价方面,设计了《教师提问及解决方式》《教师活动等级量表》,重在用数据说话,通过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激励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内容,“看孩子”说话
三年来,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小班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初步从评价的语言、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的主体等方面构建了多向互动的评价系统。特别是在评价内容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转型
(1)既关注个体更关注团队
小班化更多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上,关注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分工是不是明确,合作是不是高效,组员是不是都有积极的表现机会等等,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不再放在教师的语言是不是生动,教师是不是具备教育机智,突破难点的方法是不是有效等方面。
(2)既关注内容更关注状态
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特别是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状态等六个方面,并以此作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
我们重点关注教师的语言是不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学生的目光是不是追随着发言者,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不是具有针对性,能否全员参与到活动中,能否尊重组内的每一个同伴,能否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思维状态是否具有独创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否有成功和喜悦的积极心理的体验等等。
(3)既关注教育共性又关注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一样,其评价内容也不一样。为了达成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我们组织老师们研究学科教学特点,研制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评价内容,如语文学科配备了“有进步”“你真棒”、朗读之星、阅读之星、识字大王、背诵之星、写作之星、预习之星、举手之星等奖章,数学学科有计算能手、举手之星、思维之星、合作之星等奖章,音乐学科有演唱之星、表演之星、听赏之星等奖章,各个学科依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适切的评价标准。
小班化追求全纳教育,不仅从物理空间,更从心理空间容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的课堂多元评价,正是为全纳教育的践行提供了更加适合的条件,为课堂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长每一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生特点,让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常常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良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和行动力的不足、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等等。根据这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发挥了小班化的优势,在评价形式上作了较多的改进。
1.评价性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与评判。传统的评价以纸笔考试为依据,这种片面的一次性的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优秀的表现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也不能得以有效的彰显。如何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改革,促进每一个孩子的持续发展?我们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如语文学科,我们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课的表现都进行了记录,日记、作文、写字、练习册、课堂发言、背诵、阅读、积累等所有的项目都制成了表格,学生团队的每一次活动既看个人表现,更看团队表现。表现好就可以盖一个“你真棒”的印记,多少个“你真棒”就可以得一个小奖章,多少个小奖章就可以评一个慧乐之星,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哪类学生的作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得“你真棒”,也有明确的规定。他们只要跟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相比,跟自己相类似的同学比,通过一定量的好评的积累,就可以得到慧乐之星。我们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
2.评价方法,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我们关注对学生口头上的精神上的激励,也关注物质层面的激励。
还是以语文学科为例。两周一次总结,除了小奖章、小奖状、慧乐之星的评价外,还有书籍之类的小奖品,每个梯队的孩子都有机会,孩子们也只跟本梯队的进行比较。所以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只得一张小奖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也可能得多张小奖状。这种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日常化,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有较大的意义。
“慧乐”从字面上解读,是智慧而快乐的意思。我们希望学生有慧心、慧给、慧美,能乐学、乐思、乐行。慧心,重在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感悟力;慧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慧美,重在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美丽。乐学,更多的表现为愿意学习,喜爱学习,喜欢同学,喜欢老师,喜欢学校的阳光心态;乐思,更多的表现为喜欢思考,喜欢动脑筋,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乐行,能够学以致用,乐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立足课堂,用多维评价达成全纳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关注个体,惠及全体,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基于课堂教学的“慧乐”评价,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场革命。
1.课堂观察,让数据说话
大班的课堂评价主要指向于教师以及群体学生的活动,小班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多地突出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功能,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我们以课堂为观测点,从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这两个方面来入手,运用量表的形式,从师生的座位、参与度、被关注度等方面观察与评测。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师生互动等级量表》《学生活动等级量表》《学生的错误及教师的处理》等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情况。在教师的评价方面,设计了《教师提问及解决方式》《教师活动等级量表》,重在用数据说话,通过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激励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内容,“看孩子”说话
三年来,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小班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初步从评价的语言、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的主体等方面构建了多向互动的评价系统。特别是在评价内容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转型
(1)既关注个体更关注团队
小班化更多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上,关注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分工是不是明确,合作是不是高效,组员是不是都有积极的表现机会等等,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不再放在教师的语言是不是生动,教师是不是具备教育机智,突破难点的方法是不是有效等方面。
(2)既关注内容更关注状态
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特别是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状态等六个方面,并以此作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
我们重点关注教师的语言是不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学生的目光是不是追随着发言者,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不是具有针对性,能否全员参与到活动中,能否尊重组内的每一个同伴,能否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思维状态是否具有独创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否有成功和喜悦的积极心理的体验等等。
(3)既关注教育共性又关注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一样,其评价内容也不一样。为了达成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我们组织老师们研究学科教学特点,研制出符合各学科特点的评价内容,如语文学科配备了“有进步”“你真棒”、朗读之星、阅读之星、识字大王、背诵之星、写作之星、预习之星、举手之星等奖章,数学学科有计算能手、举手之星、思维之星、合作之星等奖章,音乐学科有演唱之星、表演之星、听赏之星等奖章,各个学科依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适切的评价标准。
小班化追求全纳教育,不仅从物理空间,更从心理空间容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的课堂多元评价,正是为全纳教育的践行提供了更加适合的条件,为课堂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长每一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生特点,让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常常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良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和行动力的不足、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等等。根据这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发挥了小班化的优势,在评价形式上作了较多的改进。
1.评价性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与评判。传统的评价以纸笔考试为依据,这种片面的一次性的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优秀的表现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也不能得以有效的彰显。如何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改革,促进每一个孩子的持续发展?我们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如语文学科,我们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课的表现都进行了记录,日记、作文、写字、练习册、课堂发言、背诵、阅读、积累等所有的项目都制成了表格,学生团队的每一次活动既看个人表现,更看团队表现。表现好就可以盖一个“你真棒”的印记,多少个“你真棒”就可以得一个小奖章,多少个小奖章就可以评一个慧乐之星,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哪类学生的作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得“你真棒”,也有明确的规定。他们只要跟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相比,跟自己相类似的同学比,通过一定量的好评的积累,就可以得到慧乐之星。我们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
2.评价方法,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我们关注对学生口头上的精神上的激励,也关注物质层面的激励。
还是以语文学科为例。两周一次总结,除了小奖章、小奖状、慧乐之星的评价外,还有书籍之类的小奖品,每个梯队的孩子都有机会,孩子们也只跟本梯队的进行比较。所以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只得一张小奖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也可能得多张小奖状。这种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日常化,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有较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