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作文之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um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0-02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其中之“写”尤其是一名学生基本功之集中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现在许多学生一提到写文章,都感觉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其表现为平时就不愿意自觉去练、去写。到了必须写作文时,有的学生望着作文题目提笔难下,无话可谈,无言可写,真不知从何而起。有的学生先是发一阵呆,然后三言两语,记流水账似的一通完成任务了差事。还有的学生就开始翻找资料,找出类似的文章,来一番加工,就改头换面成自己的文章了。学生都为之感慨,写文章实在是太难了。
  这是为什么呢?写作文真的就这样难吗?
  从学生的读书历程来说,小学开始学习字、词、句、段,连成篇;进入初中又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写作训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语言修辞、逻辑等都进行了正规的学习;步入高中后对作文的训练就更加系统化了。屈指一算,接触并练习写作文的时间不算短了吧?该写下不少的文章了吧?然而这中间真正又有多少好的文章出现呢?
  回头观望,学生们的书橱中都有一大堆的各式各样关于写作的书籍,诸如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说明文,怎样写议论文,应用文大全,高考优秀作文集以及各式各样的关于写好作文的书籍、资料,各位名家各类体裁的优秀文章。而且还有着这样或那样写好文章的最佳、最快的途径,作文指导迷津,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诀窍等等。
  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难使现在的青年们对写作文产生好感,终而未能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写出好的文章来。
  中学课文《我的长生果》,写得很好,比喻用得十分得体,希望同学们去细心阅读。我认为该文作者的意图之一就是要求同学们去博览群书,有道是见多才能识广,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语。作者用自身的经验谈及怎样写好文章,从儿时开始就入迷于小人画片,逐渐进入连环画册、童话、神话、小说到大部头的书籍;从课堂的手写作文到铅印的作文再到写成书出版。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大量阅读,细心的品味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读写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写作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可是现在不用说小学生、初中生,单就高中生来说,有多少同学看完过几本小说,阅读过几本中外名著呢?许多同学仅仅限于课堂上所学的那么有限的课文,大部分同学甚至连课外读本都很少去翻阅,如此少的阅读量,再加上阅读时不用心品味,见识又少,思维狭窄,怎么能发挥出想像力呢?又哪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呢?很自然就出现了前面所述的那种提笔难下的现象。即使是成形的作文,也是生搬硬套,淡而无味,枯燥至极。
  当然,在这里不得不指出,阅读之于写作来说也绝不是唯一的途径。阅读应该博览群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历史、地理、修辞学、逻辑学、自然学、琴、棋、书、画等等。阅读时可产生三种境界:一是从文本上“飘过”,那只是就文本所提出的话题作一些无谓的评论,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二是从文本上“滑过”,即只了解文本表面的内容,比如只知道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一处什么样的风景;三是从文本深处“穿过”,这层阅读,读者进入了文本的世界并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此种阅读的阅读质量是相当高的。学生们如果都能做到阅读文本时都是“穿过”而不是“飘过”“滑过”的,如此阅读下来,就能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潜力。例如人物肖像的描写:初中课文《一面》中描绘的鲁迅,从不同的角度勾画,远处的粗线条,近处细微的描绘,都抓住了人物瘦,隶体八字胡须,但很有精神这些特征。契诃夫的《变色龙》,语言的运用,心理的刻画都非常巧妙,围绕狗的评价的变化而变化,以环境来烘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运用生动的比喻:“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山如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采用比拟等修辞格把小屋放在整个大山、天空的自然环境中展现,画面清新,联想奇特,浪漫多姿,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由此见识多了,知识丰富了,想像力提高了,思维的空间就更为广阔、敏捷。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言,有东西可写,不会产生“畏”作文而“难”,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钻研,对好的作文就会细心品味,诸如采用什么文体,用了什么修辞格,怎样进行肖像描写等等。把各种不同人物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作者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多比较、多分析、多练习,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逐渐形成自然,自己的作文随之而生动、形象、丰满起来,不再有枯燥、无味之感,也就会对自己的写作有了信心,就会写出好的作文来。
  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做任何事情都决不可能是轻松的,天上也决不会掉下馅饼的。不耕耘哪来收获,而春天的播种,还得靠夏天的辛勤浇灌和管理才能有秋天的丰收。作文如此,世间万物亦如此。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2-01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人。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却屡遭贬谪,不得重用。陆游诗作极丰,流传至今的有9300多首,我们学过的有《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这些诗篇都表现了诗人矢志报国,慷慨悲壮的一面,其实他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梁启超称陆游“亘古
期刊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9-02    “民以食为天”,要生存就要吃饭,要吃饭就必须种好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在新中国成立前,很多西方国家就曾断言:“如果解决不了四万万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任何一个政府在中国都站不住脚。”而这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被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尽管困难多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7-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著名文学大家。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写这首诗时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
期刊
【摘要】在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新形势下,本文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网络学习资源类型进行调查分析,探究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学习 网络资源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1-02    1.引言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课程应
期刊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有效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因此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规范是件很重要的事。汉语拼音是毫无意义的注音符号,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容易厌倦。在拼音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拼音呢?在新课程教材的教学中,我根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1-02    “提问教学”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教师负责提出问题,而学生则来解决问题。在无数个一问一答中,一篇篇课文被肢解了,一段段的学习结束了,一个个学生不会提问了。  一些事实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学生的现状。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经常去高校演讲,她很奇怪学生为什么不问她新闻专业方面的问题,而总是
期刊
【摘要】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其本质是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影响学生的大问题,而现今学校德育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德育的低效性,“扶不起的老人”和“冷漠的18路人”等事件警告我们——道德的反省应该成为常态,而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我们不做“道德帝”,但绝不能不做“道德人”,绝不能抛弃人的道德底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理论依据,建构以渗透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为主的新德育实践活动模式,具有现实的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7-02    刚进高一的学生普遍有这样的反映:作文难写,怕写,但迫切地想写好。怎样才能尽快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使之渐悟作文之正道,从而尽快地写出比较像样的作文?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尽量表现生动、鲜活的“我”,是很见成效的一种方法。  强调作文中让“我”在作文中鲜活起来,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其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2-02    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文本对话”成了热点,“训练”一词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忌讳。而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及表达上,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处理好“人文感悟”与“能力训练”二者的关系,下面我结合《秋天的雨》第二段的教学,谈谈自己是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8-02    老生常谈,与新教师教研就是上课、听课、评课,年复一年、新陈代谢,这是教师更新、优秀的必然,所以与新教师教研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与新教师教研也就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新课改与新教师教研仍然是学校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谈谈组织教学与教研: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  1.课前的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