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产生对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我的阅读实践。特级教师薛法根《这条小鱼在乎》的教学片段堪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的典范。
【片段一】读而生疑,读而有感,读而促议
(复习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一遍课文,根据你的预习和上节课的学习,看看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问题?
生:文中为什么要说男人忍不住走过去问小男孩儿,为什么救那些根本救不过来的小鱼?
生:说小男孩用力将这些小鱼扔回大海,为什么他要用力扔呢?
生:小男孩儿头也不抬地回答,为什么他要这样呢?
……
师: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还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这篇课文当中给你印象最深或者是最能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
(3分钟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2分钟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带到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向全班同学汇报。
(3分钟后)
师:现在全班同学来交流。
【赏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课文尚不是很熟悉,教师就开始让他们讨论,探究。如果我们刻意统计一下大多数语文课堂中学生自己读书感受、理解的时间,一定会大吃一惊,一节课40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自我阅读理解的时间,常常是少得可怜。上述教学片段是课堂开始阶段,薛老师先让学生快速读文,结合课前的预习和上节课的学习提出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接着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这篇课文当中印象最深或者是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3分钟后,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画这些句子?2分钟后,再让学生把感受带到小组内交流,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3分钟后才开始全班交流。光是在这个开始阶段,薛老师让学生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有:速读课文,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批注勾画(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地方)等,有各种形式——读、思、画、写、议、说等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阅读实践过程扎实有效。长达15分钟之久的阅读实践活动,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片段二】多元互动,个性体验,读中解疑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
生: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我们小组觉得这些小鱼特别可怜,浅水洼离大海不远,可是看着大海就是回不去,它们的心情一定很着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图)这就是那些浅水洼,在一个个小小的浅水洼里有着成千上百条小鱼儿。阳光炙烤着,沙粒在逐渐变热,水洼里的水温在逐渐升高,水在逐渐减少,如果此时此刻你,你,你,你们(手指同学们)就是小鱼中的一条,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生不如死。(有同学在笑)
师:我能体会到你绝望的心情。
生:我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就等着被晒干吧!
师:这条小鱼真可怜。
生:我会想起以前在大海里自由地游泳,多快活!可惜现在只能在这个小小的水洼里遭罪了。
师:这条小鱼想起了美好的过去。
师:此时此刻,小鱼们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那么就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先练习读,再指读,最后齐读)
……
【赏析】交流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学生汇报各自阅读中的个性化感受、体验。教师在他们汇报的基础上,还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鱼,身处当时的境地有什么样的感受、心情会怎样,并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朗读,用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和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用分析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的意思强加给学生,而是在他们自主汇报的基础上,激发个体学习的体验感悟。整个教学片段过程中一直凸显这样的字眼:自我、个性、体验。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全班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对话(点化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思考朗读),构建起一个多元的、立体的、深度的教与学的交流网络,课堂实效性在此得以凸显。(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诗山前山小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片段一】读而生疑,读而有感,读而促议
(复习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一遍课文,根据你的预习和上节课的学习,看看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问题?
生:文中为什么要说男人忍不住走过去问小男孩儿,为什么救那些根本救不过来的小鱼?
生:说小男孩用力将这些小鱼扔回大海,为什么他要用力扔呢?
生:小男孩儿头也不抬地回答,为什么他要这样呢?
……
师: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都成为这样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把课文读好。当然,如果你还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这篇课文当中给你印象最深或者是最能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
(3分钟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2分钟后)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带到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向全班同学汇报。
(3分钟后)
师:现在全班同学来交流。
【赏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课文尚不是很熟悉,教师就开始让他们讨论,探究。如果我们刻意统计一下大多数语文课堂中学生自己读书感受、理解的时间,一定会大吃一惊,一节课40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自我阅读理解的时间,常常是少得可怜。上述教学片段是课堂开始阶段,薛老师先让学生快速读文,结合课前的预习和上节课的学习提出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接着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这篇课文当中印象最深或者是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3分钟后,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画这些句子?2分钟后,再让学生把感受带到小组内交流,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3分钟后才开始全班交流。光是在这个开始阶段,薛老师让学生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有:速读课文,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批注勾画(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地方)等,有各种形式——读、思、画、写、议、说等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阅读实践过程扎实有效。长达15分钟之久的阅读实践活动,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片段二】多元互动,个性体验,读中解疑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
生: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我们小组觉得这些小鱼特别可怜,浅水洼离大海不远,可是看着大海就是回不去,它们的心情一定很着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图)这就是那些浅水洼,在一个个小小的浅水洼里有着成千上百条小鱼儿。阳光炙烤着,沙粒在逐渐变热,水洼里的水温在逐渐升高,水在逐渐减少,如果此时此刻你,你,你,你们(手指同学们)就是小鱼中的一条,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生不如死。(有同学在笑)
师:我能体会到你绝望的心情。
生:我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就等着被晒干吧!
师:这条小鱼真可怜。
生:我会想起以前在大海里自由地游泳,多快活!可惜现在只能在这个小小的水洼里遭罪了。
师:这条小鱼想起了美好的过去。
师:此时此刻,小鱼们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那么就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先练习读,再指读,最后齐读)
……
【赏析】交流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学生汇报各自阅读中的个性化感受、体验。教师在他们汇报的基础上,还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鱼,身处当时的境地有什么样的感受、心情会怎样,并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朗读,用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和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用分析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的意思强加给学生,而是在他们自主汇报的基础上,激发个体学习的体验感悟。整个教学片段过程中一直凸显这样的字眼:自我、个性、体验。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全班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对话(点化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思考朗读),构建起一个多元的、立体的、深度的教与学的交流网络,课堂实效性在此得以凸显。(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诗山前山小学)■(插图/泽忠)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