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稿基础上修订的语文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种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摒弃,伴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不断深入,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逐渐走上前台。
什么是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弄明白“探究”的意思。顾名思义,在汉语中,探究是指“探索,研究”,而“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因此,从其本源意义上讲,“探究”是指探寻所需的信息,探寻目标物体,探寻对某种现象或对某一疑问的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找符合要求的设计。追本溯源后,对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谨慎地作出如下定义: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自主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群体情境中,共同讨论交流并自主建构意义、理解或信息的过程。
一、宏观教育视野层面的现代意义
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方式,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终极教育目标上,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无疑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发展所需人才特质的现代意义。最根本一点就在于学习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是老师指路带你走,而现在的学习则是要学会自己去找路。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对来说,问题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和强调个体知识的“自主建构”。就宏观教育视野层面而言,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代意义。
1.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轻易地简单化地给出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以依据文本,调动自我的情感经历和体验,独立地对问题作出自主的思考和解释,并且在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对旁人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意义阐述进行质疑与批判,辨别与选择,进而在日益纷繁的信息化社会中,学会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路径,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面对文本,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脚、眼睛、头脑去行动、观察、思考,去主动地提出问题,去自主思考,去主动表达,而不是做一个坐享其成的旁观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和定势,并在寻求答案和意义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自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表达自我个性化的理解。
2.在个性化解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被特定的社会观念,特别是被阶级论、社会性质论等束缚,使得教材、教参和专家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堕入了单一化、概念化的框框,课堂教学中强行引领学生朝着所谓的“正确的预定目标”行进,从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留出联想想象和探究讨论的时空,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有自己的独道之见,欣赏鼓励发散性创造思维,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个性体验和成功感,同时在对比阅读和不同见解的碰撞交流以及对不同见解原因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焕发独特的生命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这样一种新的探究和自主建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学生能够超越书本的字面意思、维持现状的意识结构,以及它通过对现实的解释和产生某种意义而制造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他们不仅能成为“好学生”,而且能成为“勇敢而充满智慧的现代公民”——有着健康和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质疑精神,敢于对世界做出自己的探索,并获得令人兴奋的发现。
3.在讨论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代表着正确的、至高无上的角色,教参书上的答案也永远是不可改变和动摇的唯一标准。过去在知识观的理解上,学校课程中的知识是绝对正确、绝对客观和绝对稳定不变的。这些知识是独立于人类的头脑之外的一套信息体系,教师的责任和作用就是正确、准确、全面地领会和理解这些知识,认同、顺从、掌握并巩固这些知识,而不是成为自己个人知识的创造者和自主建构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和动笔记下答案,不敢也丝毫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直至于奴性意识的不断强化,以至于陷入民主意识和能力完全丧失却不自知。而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对主流的、优势的、特权和专制的文化结构和支配他们生活的文本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学生根据文本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和激励学生不苟同的态度和反知识霸权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在相互的倾听和探讨中,学会了互相欣赏和尊重,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预见,这种方式下所培养出来的现代公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必能不卑不亢地捍卫个体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的创新价值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碰撞,教师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更别提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强调外部情景的支持与引导在学习探究中的作用,强调独立思考基础上自主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聆听”能力,注重的是学习结果;而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学习过程。那么,围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抓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有着极高的创新价值和现代意义。
总体而言,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目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种新方式,在目前主流盛行的“灌输式”“授受式”的课堂之外重新开辟一条道路。就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而言,对比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价值。
1.改变了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
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再是简单化地选择教参作为教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首先是要在学生原生态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依据教参和自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有机整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成为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之间的多级碰撞和交流的空间和舞台,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单一化的教参定位走向多级建构。
2.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重心,探究过程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重心不再是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表演和讲授,而变成课前的文本解读、学情推演、教学预设、问题整合,课堂教学中的平等讨论小结及课后的教学反思、引领拓展等。学生的课堂行为重心也不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和笔记教师的观点和知识定论,而是自主原生态阅读后进行圈点勾画,批注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文本的质疑追问,同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流辩驳,在群体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3.改变了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轻结果而重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在评价学生方式上,是以教参答案作为唯一标准,是以权威的官方或教师的见解为绝对正确的定论。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再以回答的结果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来进行简单化符号式地评判,重在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肯定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思维,培养和鼓励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质疑探究精神,不唯参考答案,重在紧密扣住文本,言之有据。
什么是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弄明白“探究”的意思。顾名思义,在汉语中,探究是指“探索,研究”,而“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因此,从其本源意义上讲,“探究”是指探寻所需的信息,探寻目标物体,探寻对某种现象或对某一疑问的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找符合要求的设计。追本溯源后,对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谨慎地作出如下定义: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自主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群体情境中,共同讨论交流并自主建构意义、理解或信息的过程。
一、宏观教育视野层面的现代意义
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方式,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终极教育目标上,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无疑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发展所需人才特质的现代意义。最根本一点就在于学习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是老师指路带你走,而现在的学习则是要学会自己去找路。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对来说,问题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和强调个体知识的“自主建构”。就宏观教育视野层面而言,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代意义。
1.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轻易地简单化地给出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以依据文本,调动自我的情感经历和体验,独立地对问题作出自主的思考和解释,并且在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对旁人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意义阐述进行质疑与批判,辨别与选择,进而在日益纷繁的信息化社会中,学会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路径,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面对文本,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脚、眼睛、头脑去行动、观察、思考,去主动地提出问题,去自主思考,去主动表达,而不是做一个坐享其成的旁观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和定势,并在寻求答案和意义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自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表达自我个性化的理解。
2.在个性化解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被特定的社会观念,特别是被阶级论、社会性质论等束缚,使得教材、教参和专家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堕入了单一化、概念化的框框,课堂教学中强行引领学生朝着所谓的“正确的预定目标”行进,从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留出联想想象和探究讨论的时空,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有自己的独道之见,欣赏鼓励发散性创造思维,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个性体验和成功感,同时在对比阅读和不同见解的碰撞交流以及对不同见解原因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焕发独特的生命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这样一种新的探究和自主建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学生能够超越书本的字面意思、维持现状的意识结构,以及它通过对现实的解释和产生某种意义而制造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他们不仅能成为“好学生”,而且能成为“勇敢而充满智慧的现代公民”——有着健康和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质疑精神,敢于对世界做出自己的探索,并获得令人兴奋的发现。
3.在讨论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代表着正确的、至高无上的角色,教参书上的答案也永远是不可改变和动摇的唯一标准。过去在知识观的理解上,学校课程中的知识是绝对正确、绝对客观和绝对稳定不变的。这些知识是独立于人类的头脑之外的一套信息体系,教师的责任和作用就是正确、准确、全面地领会和理解这些知识,认同、顺从、掌握并巩固这些知识,而不是成为自己个人知识的创造者和自主建构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和动笔记下答案,不敢也丝毫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直至于奴性意识的不断强化,以至于陷入民主意识和能力完全丧失却不自知。而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对主流的、优势的、特权和专制的文化结构和支配他们生活的文本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学生根据文本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和激励学生不苟同的态度和反知识霸权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在相互的倾听和探讨中,学会了互相欣赏和尊重,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预见,这种方式下所培养出来的现代公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必能不卑不亢地捍卫个体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的创新价值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碰撞,教师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更别提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强调外部情景的支持与引导在学习探究中的作用,强调独立思考基础上自主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聆听”能力,注重的是学习结果;而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学习过程。那么,围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抓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有着极高的创新价值和现代意义。
总体而言,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目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种新方式,在目前主流盛行的“灌输式”“授受式”的课堂之外重新开辟一条道路。就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而言,对比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价值。
1.改变了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
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再是简单化地选择教参作为教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首先是要在学生原生态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依据教参和自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有机整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成为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之间的多级碰撞和交流的空间和舞台,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单一化的教参定位走向多级建构。
2.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重心,探究过程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重心不再是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表演和讲授,而变成课前的文本解读、学情推演、教学预设、问题整合,课堂教学中的平等讨论小结及课后的教学反思、引领拓展等。学生的课堂行为重心也不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和笔记教师的观点和知识定论,而是自主原生态阅读后进行圈点勾画,批注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文本的质疑追问,同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流辩驳,在群体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3.改变了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轻结果而重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在评价学生方式上,是以教参答案作为唯一标准,是以权威的官方或教师的见解为绝对正确的定论。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再以回答的结果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来进行简单化符号式地评判,重在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肯定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思维,培养和鼓励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质疑探究精神,不唯参考答案,重在紧密扣住文本,言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