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系统性红白狼疮血液学异常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患者初诊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过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等测定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血液学检验、骨髓铁染色、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多项测定和检查,对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血液学异常的共有18例(29.0%),首发症状为SLE原发病的共有44例(71.0%)。显示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度主要为增生活跃。活动期SLE具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等现象,SLE血液学存在异常与SLE无血液学异常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系统是SLE易并发损害的气管,常见相关血液学异常,特点在于缺乏特异性、血液学改变多样性,对SLE患者用皮质激素治疗不会出现骨髓抑制。
【关键词】系统性;红白狼疮;血液学异常;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70-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症状十分复杂,诊断非常难,经常会被误诊成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为了使其误诊和误治的情况得到减少,本文针对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液系统受累的主要临床特点,从而更好的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患者,共有7例男性,5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0~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7岁,病程从7天到21年不等,平均病程15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有2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1例患者死于因为血小板极度减少而出现的脑出血。
1.2诊断标准[1]
初诊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在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过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等测定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排除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癫痫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分,62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血液学检验指标重点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并进行了骨髓铁染色、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多项测定和检查。
1.3观察指标
首发症状、体征、入院诊断标准、免疫球蛋白、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
2、结果
2.1首发症状和体征
在62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血液学异常的共有18例(29.0%),其中有贫血症状7例,白细胞减少3例,出血症状8例,首发症状为SLE原发病的共有44例(71.0%)。
2.2血常规检查结果
在62例患者中,血液学异常的共有39例(62.9%),其中男性仅为1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39。
2.3骨髓细胞学检查及结果
针对39例血液学异常患者中的26例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用核细胞与成熟细胞比例对骨髓增生程度进行划分,其中0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0例增生明显活跃,22例增生活跃(56.4%),2例增生明显减低(5.1%),显示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度主要为增生活跃。
2.4免疫学指标
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62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补体C3、C4检查和免疫球蛋白的IgG、IgA、IgM检查。虽然结果显示在活动期SLE具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等现象,但是SLE血液学存在异常与SLE无血液学异常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水平检查结果比较( ± )
组别 例数 C3 C4 IgG IgA IgM
有血液学异常 39 0.51±0.31 0.14±0.05 24±6 3.8±1.4 2.2±1.1
无血液学异常 23 0.72±0.29 0.14±0.07 25±11 3.8±1.5 2.3±1.1
t 2.64 0.01 0.46 0.00 0.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2.5治疗
针对存在血液学异常患者采用糖皮质素进行治疗,个别病例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用维生素B12、叶酸辅助治疗,铁剂治疗1~4周,利用重复测量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有血液学异常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
项目 血红蛋白26例(g/L) 白细胞19例( 109/L)
血小板27例( 109/L)
治疗前 88±16 3.2±0.7 48±28
治疗后 96±22 6.7±3.1 98±46
t 1.65 6.80 5.33
P <0.05 <0.05 <0.05
3、讨论
本组SLE患者中共有29.0%发生了血液系统改变,部分首发症状为血液异常,本次研究发现首发症状为血液异常的患者共占有62.9%,且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在活动期SLE具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等现象,SLE血液学存在异常与SLE无血液学异常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LE的血液学异常的主要表现是血小板减少和贫血,SLE骨髓增生程度以增生活跃为主,本组病例研究中,在62例患者中,血液学异常的共有39例(62.9%),其中男性仅为1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39。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的常见血液学异常改变,同时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血液学异常39例患者中共有55%的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与文献[1]相符。
合理正确使用糖皮质素的治疗效果良好,本组患者经过1~4周激素治疗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少数患者因为年齡小、病情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维生素B12等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见,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不仅不会对骨髓生长进行抑制,反而可以起到提高血细胞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嘉林,黄晓明,曾学军,王玉,周明晓,马亚辉,李蓉生,沈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医学杂志,2007,25(19):1330-1333.
[2]吴珺,程翼飞,张乐萍,贾月萍,陆爱东,刘桂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31(21):1641-1643.
【关键词】系统性;红白狼疮;血液学异常;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70-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症状十分复杂,诊断非常难,经常会被误诊成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为了使其误诊和误治的情况得到减少,本文针对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液系统受累的主要临床特点,从而更好的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患者,共有7例男性,5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0~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7岁,病程从7天到21年不等,平均病程15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有2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1例患者死于因为血小板极度减少而出现的脑出血。
1.2诊断标准[1]
初诊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在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过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包浆抗体等测定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排除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癫痫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分,62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血液学检验指标重点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并进行了骨髓铁染色、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多项测定和检查。
1.3观察指标
首发症状、体征、入院诊断标准、免疫球蛋白、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
2、结果
2.1首发症状和体征
在62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血液学异常的共有18例(29.0%),其中有贫血症状7例,白细胞减少3例,出血症状8例,首发症状为SLE原发病的共有44例(71.0%)。
2.2血常规检查结果
在62例患者中,血液学异常的共有39例(62.9%),其中男性仅为1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39。
2.3骨髓细胞学检查及结果
针对39例血液学异常患者中的26例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用核细胞与成熟细胞比例对骨髓增生程度进行划分,其中0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0例增生明显活跃,22例增生活跃(56.4%),2例增生明显减低(5.1%),显示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增生活跃度主要为增生活跃。
2.4免疫学指标
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62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补体C3、C4检查和免疫球蛋白的IgG、IgA、IgM检查。虽然结果显示在活动期SLE具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等现象,但是SLE血液学存在异常与SLE无血液学异常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水平检查结果比较( ± )
组别 例数 C3 C4 IgG IgA IgM
有血液学异常 39 0.51±0.31 0.14±0.05 24±6 3.8±1.4 2.2±1.1
无血液学异常 23 0.72±0.29 0.14±0.07 25±11 3.8±1.5 2.3±1.1
t 2.64 0.01 0.46 0.00 0.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2.5治疗
针对存在血液学异常患者采用糖皮质素进行治疗,个别病例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用维生素B12、叶酸辅助治疗,铁剂治疗1~4周,利用重复测量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有血液学异常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 )
项目 血红蛋白26例(g/L) 白细胞19例( 109/L)
血小板27例( 109/L)
治疗前 88±16 3.2±0.7 48±28
治疗后 96±22 6.7±3.1 98±46
t 1.65 6.80 5.33
P <0.05 <0.05 <0.05
3、讨论
本组SLE患者中共有29.0%发生了血液系统改变,部分首发症状为血液异常,本次研究发现首发症状为血液异常的患者共占有62.9%,且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比较:在活动期SLE具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等现象,SLE血液学存在异常与SLE无血液学异常病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LE的血液学异常的主要表现是血小板减少和贫血,SLE骨髓增生程度以增生活跃为主,本组病例研究中,在62例患者中,血液学异常的共有39例(62.9%),其中男性仅为1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39。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的常见血液学异常改变,同时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血液学异常39例患者中共有55%的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与文献[1]相符。
合理正确使用糖皮质素的治疗效果良好,本组患者经过1~4周激素治疗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少数患者因为年齡小、病情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维生素B12等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见,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不仅不会对骨髓生长进行抑制,反而可以起到提高血细胞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嘉林,黄晓明,曾学军,王玉,周明晓,马亚辉,李蓉生,沈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医学杂志,2007,25(19):1330-1333.
[2]吴珺,程翼飞,张乐萍,贾月萍,陆爱东,刘桂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31(21):1641-1643.